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临床治疗除传统单纯毫针刺法外,还可辅以中药、埋线、穴位注射、理疗等多种辅助手段。其中以针刺为主的穴位刺激方法是目前非手术治疗方法中较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方法。现对近5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CSA的部分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认为针刺治疗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上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风池、絮刺夹脊治疗颈椎病方针(安徽省歙县南源口医院245200)关键词颈椎病,针刺治疗,风池,夹脊,临床应用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病理表现为颈椎骨质退行性变化,因而导致颈项头部不适,上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风池穴、絮刺夹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用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60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0例临床治愈54例(90%),6例(10%)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和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部病历46例,在颈部针刺夹脊穴、督脉及双侧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30min后取针,予梅花针叩刺压痛点,以局部皮肤鲜红渗血为度,叩刺后立即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6.52%,总有效率为97.83%。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实用综合疗法能提高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5.
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颈椎病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93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结合中医辨证 ,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47%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2 5 )。且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对中医分型属实证的患者疗效尤佳 ;叩刺出血量多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王勇 《中医药信息》2003,20(3):49-49
目的:根据青少年颈椎病临床症状特点,探讨治疗该病的选穴和针刺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简便的方法。方法:44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在其定喘、大推穴上采用三针齐刺法为主,配以肩井、肩中俞穴上的“合谷刺”及颈3或颈4夹脊穴深刺法治疗。结果:疗效明显,尤其对缓解大推穴处的改麻胀有较好疗效。结论:在大推、定喘穴上用齐刺法治疗,对缓解青少年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浅深刺法治疗颈椎病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深刺法治疗颈椎病108例王进高晓红(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21300)图书分类号R246.9关键词颈椎病/针刺疗法刺法笔者自1993~1995年运用浅深刺法,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灵骨、大白)和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次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巨刺灵骨、大白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巨刺灵骨、大白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健敏  陈秀华 《新中医》2014,46(8):157-15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有明显颈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NPQ颈痛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PQ颈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NPQ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椎病颈痛有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无增加不良反应,可考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 ,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治疗组治疗 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 1个疗程为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推拿、温针联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温针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9.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推拿、温针联合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罐和刺络放血等方法,但多为单一方法治疗,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相对较少。郭义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创建针灸治疗颈椎病四通法——“一针、二罐、三刺络、四艾灸”,取得较好疗效。即先采用毫针针刺颈肩部腧穴以疏通气机,后在肩背部腧穴拔罐、走罐以畅通气机,拔罐后大椎穴等局部瘀斑处刺络放血以强通经脉,最后在大椎等穴实施艾灸以温通气机。通过四通法疏通气机、畅通气机、强通气机和温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强化围刺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常规针刺31例,口服药物29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强化围刺法,对照组采用药物、常规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组中寻找出最佳的治疗分型和治疗时机。结果:颈部强化围刺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和常规针刺疗法,其临床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9.17%、38.33%,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7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针刺时机上,2周以内疗效与2周以上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上5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辨证分型上积劳损伤型疗效高于肝肾亏虚型(P〈0.05);颈部强化围刺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疗效最好。结论:颈部强化围刺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史莹莺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04-90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椎病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椎病合并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然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椎病合并冻结肩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94-49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积分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8.9%和82.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108例和普通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102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2.4%)(P〈0.01)。结论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廉玉麟主任医师分型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巧  张会芝  廉玉麟 《中国针灸》2006,26(6):443-445
廉玉麟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将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学知识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廉老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根据颈椎痛各种分型的临床表现,进行颈椎三线定位,决定针刺深度和朴泻手法,采用长短针相结合,深刺与浅刺相配合,做到了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为治疗颈椎痛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清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86-687
目的观察温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