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头痛,阴虚头痛加生地30克、元参20克、薄荷15克,减去羌独活;前额痛加葛根15克,升麻6克,两侧痛加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后头痛及头顶痛者加酒军、麦冬各10克;气血两虚头痛加入参15克(党参亦可)、白芍10克;眉棱骨痛加白芷15克。共治40例患者,服8剂而愈者17例,服12剂而愈者13例;服21剂而愈者6例;服30剂配合理疗、针灸治愈者2例,随访一年,均未复发。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羌活胜湿汤加减确有养血祛风、平肝通络、升清降浊之功用。临床随症加  相似文献   

2.
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药 生大黄、附子、黄芩、半夏、木通、干姜、川芎、白芷各10g,黄连6g,茵陈15g,滑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若伴风寒头痛加细辛3g,羌活15g,防风15g;风热头痛者加菊花、连翘各10g;风湿头痛者加苍术10g,藁苯15g;瘀血头痛者加桃仁12g,红花、当归各10g;肝阳上亢头痛者加牛膝15g,石决明20g;阴虚头痛者加熟地20g,天冬10g;阳虚头痛者加黄芪、党参各15g。 治疗结果 40例中,治愈:头痛症状消失,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28例;好转:头痛症状减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14岁 ,平均 4 3.7岁。其中外伤所致颅脑血肿术后 6例 ,脑挫裂伤 9例 ,脑震荡 10例 ,外伤性头痛 5例。2 方药组成黄芪 5 0 g,党参 5 0 g,白芍 2 0 g,升麻 10 g,葛根 15 g,蔓荆子 15 g,盐黄柏 15 g,炙甘草 5 g。水煎服 ,每日 1剂 ,分 2次口服。失眠重者加琥珀 ,神昏者加石菖蒲 ,头痛重疑有瘀血者加川芎 ,呃逆重伴呕吐者加石决明、牡蛎、代赭石。3疗效痊愈 2 1例 ,是指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停药后无复发者 ;显效 8例 ,主要指头痛、头晕、耳鸣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仅见…  相似文献   

4.
李艳平 《河北中医》2007,29(9):806-806
2000-06—2006-05,笔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3岁,平均32岁;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6个月。1.2诊断依据颅脑外伤3个月后仍有头痛,痛有定处,痛无休止,头晕头胀,发作时间不定,多见于下午,多伴食欲不振、恶心、心烦失眠、健忘等症状,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经检查均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体征,排除脑内占位性病变。1.3治疗方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白术、天麻各10g,茯苓15g,橘红6g,川芎20~30g,白芷10g,蜈蚣(去头、足)2~3条,甘草6g。太阳头痛(后枕痛)加麻黄5g、羌活10g;阳明头痛(前额痛)加葛根15g、升麻5g;少阳头痛(两颞痛)加柴胡6g;厥阴头痛(巅顶痛)加吴茱萸10g;头晕较甚加白僵蚕9g、胆南星9g;心烦、失眠、健忘加酸枣仁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每日1剂,水煎于午休、晚睡前分2次温服。同时每日给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头部患处2次,每次40min,距离患处30cm左右直接照射,温度40℃...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黄芩8克,羌活、独活、防风、麦冬、蔓荆子、菊花各12克,苍术10克,白芷15克,细辛4克,甘草5克,当归30克,川芎10~30克,每d 1剂,水煎服。伴心烦多梦加炒枣仁、远志;伴疲倦乏力加党参、黄芪;左侧痛加柴胡、红花;右侧痛加葛根。治疗结果: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41例;好转:症状较前减轻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服药最多10剂,最少3剂。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调肝活血汤治疗经期头痛疗效甚佳,现将资料完整的24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7~47岁;经前头痛者13例,经后头痛者6例,经行期间头痛者5例;伴见症状:兼眩晕者17例,头眩昏沉者2例,恶心呕吐者14例,胁胀、胸闷、乳房胀痛者20例,睡眠不宁、梦多者16例。 2 治疗方法调肝活血汤:柴胡10g,白芍12~15g,川芎6~30g,当归10g,生地15g,桃仁10g,天麻10g,白芷10g,丹参12g,香附10g,地龙10g,全蝎10g,龙骨15~30g,牡蛎15~30g。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5天开始服用,一般服药5~10剂为1个疗程。加减:经前头痛者,重用川芎30g,加益母草15g、怀牛膝15g;经后头痛者,加熟地15g、黄芪15g、党参15g;经期头痛者,加红花10g、益母草  相似文献   

7.
健脑通络止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729-729
临床资料  198例中 ,男 79例 ,女 119例 ;年龄 2 5~ 30岁 41例 ,31~ 45岁 110例 ,46~ 5 5岁 47例 ,平均 36岁 ;病程最长者 2 0年。治疗方法 健脑通络止痛汤药物组成 :党参 30 g,熟地黄 2 4g,川芎 30 g,山药 10 g,杜仲 10 g,枸杞子 2 0 g,白芷10 g,薄荷 10 g,延胡索 10 g,没药 6 g,甘草 6 g。水煎服 ,日1剂 ,分 2次服 ,15剂为 1个疗程。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痊愈 (头痛消失 ,精神正常 ,无阳性体征 ,脑血流图正常 ) 16 8例 ;有效 (头痛基本消失 ,偶因感冒风寒或情志不畅复发 ) 30例。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头痛范畴。其主要病因病…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用自拟芎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自1973年以来治疗17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144例;年龄12岁~30岁46例,31岁~50岁104例,51~83岁27例;全部病例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9月第7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基本方:川芎30g,蔓荆子20g,全蝎10g,红花15g,葛根30g,龙胆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可日服1剂半或2剂,或加蜈蚣9g;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10g,生姜10g;伴头昏头晕者加制首乌15g,枸杞子30g。5天为1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痛合剂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阿米替林,12.5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40例头痛合剂:天麻、全蝎制各10g,蜈蚣1条,蔓荆子15g,白芷10g,葛根30g,延胡索10g,川芎15g;肝阳头痛,加牡蛎~(煅、先煎)30g,菊花15g;瘀血头痛加红花、桃仁各10g;血虚头痛加当归10g,黄芪30g;痰浊头痛加半夏~(姜)、茯苓各15g,水煎250m L,1剂/d,早晚温服,停服止痛药。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合剂辨治紧张型头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组成:苏梗10g,香附12g,陈皮10g,枳壳10g,大腹皮15g,佛手12g,香橼皮12g。偏寒加良姜、干姜;胀甚加鸡内金、木香;胁胀加柴胡、郁金;食滞加焦三仙;痛甚加元胡、金铃子;吞酸加左金丸;胃、十二指肠溃疡加白及、乌贼骨。停用西药,忌生冷辛辣厚腻之品。治疗胃脘痛86例(经胃镜、钡餐透视、胃电图确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5例),服1~3、4~6、7~10、10剂以上症状消失者分别39、29、13、2例;中转者2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2岁,平均7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16个月。均为经中西药治疗而未能痊愈者。2 治疗方法 治用自拟养血祛风汤。药物组成:何首乌30g,阿胶15g(烊化),防风10g,甘草10g,黑芝麻30g,大枣6枚。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当归30g,失眠者加炒枣仁30g,心中烦躁者加栀子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者停服。3 治疗结果 60例经治后痊愈(经治2个疗程皮肤瘙痒消失,1年内无复发)41例,占68.33%;显效(经治3个疗程皮肤瘙痒消失,1年内偶有复发,以本法仍可治愈)15例,…  相似文献   

12.
产后身痛是妇科常见疾病,分为产后头痛、腰痛、足跟痛及关节痛。现介绍验方数则,以飨同道:1 产后头痛方组成:黄芪30g,当归20g,白芍15g,首乌12g,熟地12g,白芷10g,丹参30g,川芎1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300ml,早晚分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按:方中黄芪、当归、白芍、首乌、熟地益气养血;白芷、丹参、川芎活血通窍止痛;炙甘草益气兼调和诸药。加减:头痛剧烈者加僵蚕10g、全蝎10g;血压高者加天麻10g、钩藤12g;伴有外感风邪者加荆芥10g、防风10g、细辛3g。2 产后腰痛方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20g…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防风、羌活、当归各12g、川芎、白附子、僵蚕、白芷各10g,地龙9g,全蝎5g。水煎分2次早晚服。日1剂,10d为1疗程。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血虚者加丹参20g,熟地15g,白芍10g;痰湿重者加菖蒲、天竺黄各10g;风寒重者加桂枝10g;面部及口舌麻木者加鸡血藤30g。治疗结果: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患侧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46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面肌运动功能部分恢复)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元胡9g,生地15g,桃仁、川芎各12g,全蝎6g,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当归、僵蚕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加减:久病气血虚加党参、白芍;前额痛甚者加白芷;头痛伴畏寒,头痛连项者加细辛、桂枝、羌活。 治疗结果:本组52例中,控制(经服药后头痛缓解并控制4个月以上不复发者)40例;显效(头痛明显减轻,伴随诸症亦减)8例;无效(头痛无明显变化)4例。  相似文献   

15.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跳通或胀痛、痛有定处、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笔者运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1岁.其中21~25岁10例,26~45岁21例,46~56岁5例.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6个月.其中偏头痛23例,前额痛8例,全头痛5例.2 治疗方法2.1 治则 养血活血,祛风通络.2.2 方药 川芎、当归、白芍药、牛膝、葛根各15g,白芷、藁本、蝉蜕各10g,细辛6g,全蝎3g(研冲).2.3 加减法 伴失眠者,加炒酸枣仁30g,夜交藤15g;伴呕吐者,加半夏6g,代赭石15g;兼痰湿者,加陈皮12g: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各10g.2.4 煎服法 水煎服,每日1~2剂,每剂2煎取汁200ml.急性发作期,日服2剂,分4次服;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16.
验方集锦     
偏头痛方药:川芎15~30g,钩藤、白芷、地龙、天麻、白蒺藜各15g,珍珠母、石决明各20g。加减:瘀血头痛加当归、丹参;血虚头痛加当归、白芍、熟地黄;肝阳上亢头痛加生龙骨、生牡蛎;肝郁头痛加柴胡、香附;痰浊头痛加半夏、白术。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15剂为1个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治疗40例,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来源:徐辉(邢台学院校医院054001河北邢台).川芎定痛汤治疗偏头痛40例.陕西中医,2006,27(12):1513.前列腺增生方药:牛膝15g,杜仲15g,黄芪40g,丹参20g赤芍药20g,当归15g,白茅…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3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只有 4例为已婚病人 ,年龄在 18~ 2 5岁。诊断依据 :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疼痛 ,得热痛减 ,色黯有块 ,甚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治疗方法 :人参 10 g、当归 15 g、川芎 5 g、炒芍15 g、肉桂 5 g、莪术 10 g、丹皮 10 g、甘草 10 g、牛膝15 g。对于寒重者 ,可加炮姜 10 g,对于寒凝伴气滞者 ,加乳香、没药各 5 g。于每月月经来潮前 5~ 7天开始服用 ,每日一剂。服用至来月经 ,若月经第一天痛重者 ,可服用至月经第一天 ,连续服用三个月。疗效观察 :这 30例病人中有 4例经治疗后经期小腹微痛…  相似文献   

18.
1、内服方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黄芪30g,桃仁9g,当归12g,川芎、地龙、红花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程。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土鳖虫;恶心、呕吐较重加半夏、生姜;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兼寒邪者加细辛、桂枝。共收治3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头痛未再复发者)27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自觉症状消失,遇诱因有轻微发作者)7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中以中药为主治疗肩周炎30例,均获治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2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者3a,最短者15d;右肩痛22例,左肩痛8例。2 治疗方法2.1 中药基本方:生地12g,桂枝6g,羌活6g,灵仙10g,当归10g,桑枝15g。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根据中医左血、右气学说,左肩痛者加首乌10g;右肩痛者加黄芪10g。2.2 照射理疗:红外线照射,如无红外线可用100W的电灯,放于空长胶布筒内照射患者肩痛点处(以皮肤忍受度为限),每日照射1次,每次15min,10次为1个疗程。2.3 爬墙运动:病员侧立于…  相似文献   

20.
临床集锦     
<正> 芷芩散治治疗方法:白芷、黄芩各30~疗额窦炎6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加减法: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9~12g;兼后头痛者加葛根20~30g;舌质红绛者加赤芍15~30g;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者加川芎9~15g。病案举例:刘某,男,32岁,1987年11月6日初诊。自述前额部头痛2年余,近20余天来因感冒前额头痛加重,两目眶内上角头痛尤甚,伴鼻塞流涕,曾服去痛片、桑菊感冒片、红霉索等药无效。每天早饭后头痛隐隐,至上午9时许头痛加剧,下午头痛渐渐缓解。检查:额窦底壁有明显压痛,舌尖红,舌边有淤点,苔黄腻,脉象略数。诊为:西医:额窦炎;中医:头痛(风热郁肺上蒸)。处方:黄芩60g,白芷60g,苍耳子9g,赤芍15g,川芎12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11月8日复诊,头痛消失,无鼻塞流涕,窦底壁略有压痛,舌边淤点,苔薄黄,上方去苍耳、赤芍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