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李林 《江西中医药》2004,35(9):26-27
目的:探究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价值。方法:将100例Ⅱ~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双侧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肛裂切除术。观察术后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可有效、完全治愈肛裂,同时具有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50例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将100例Ⅱ~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双侧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肛裂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可完全治愈肛裂,同时具有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位侧切术联合生肌散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肛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后位侧切术联合生肌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扩术联合生肌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对肛门括约功能影响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位侧切术联合生肌散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创口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慢性肛裂治疗中应用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及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都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治疗,对照组行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较对照组的22.5%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肛裂的治疗中,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疗效相当,但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术后所需恢复时间较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91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并后方内括约肌切开术,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疗效可靠,治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91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并后方内括约肌切开术,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疗效可靠,治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括约肌后切术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内括约肌后切术,治疗组在术后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换药,对照组在术后配合马应龙痔疮膏换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8.2±1.0)d和(15.4±2.9)d,治疗组创口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5±0.73)分和(3.25±2.84)分,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一次全部治愈.结论:内括约肌后切术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治疗方法,观察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通过对240例慢性肛裂的患者分别采用扩肛按摩术、直视下侧切缝术、后位外括约肌皮下和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0天内完全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中扩肛组12~22天,平均16天;侧切组10-20K,平均15天;后切组15~30天,平均20天.近期治愈率100%.结论:慢性肛裂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改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将118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手术。术后观察两组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术后随访均1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减少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改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保留了肛门粘膜及皮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愈合时间,是治疗肛裂的有效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肛裂切开扩创术与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式加中药坐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肛裂170例随机分治疗组95例,采用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75例,采用切开扩创术;术后加中药坐浴治疗,观察疼痛时间、出血例数、愈合时间及肛门紧缩功能障碍。结果:治疗组治愈8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55例,总有效率90.5%。结论:治疗组肛门括约肌松解彻底,肛门间隙扩大,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肛肠科适当的内括约肌切断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肛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括约肌自体延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创口愈合时间缩短,尿潴留少,肛门未见"锁眼样"畸形,术后随访无应急性排便失禁。结论:内括约肌自体延长术将内括约肌肌头部分游离并分成两股,"Z"字形切断,断端吻合,创面开放,可自行愈合。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慢性肛裂的有效治疗方法,对采用综合治疗的80例慢性肛裂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均1次治愈,疗程18~30天,平均20天,无肛门失禁和狭窄。结果表明:慢性肛裂采取侧位内外括约肌同时切断术治疗疗效肯定,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微波理疗,使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前者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后者采用单纯侧切术,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肛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50例)以肛裂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总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肛裂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侧切结扎缝合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性肛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实施侧切结扎缝合术,对照组实施开放式侧位切断术;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治愈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全部治愈,治疗组术后第1天及首次排便时肛门疼痛明显较对照组轻(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1.42±2.74d),明显短于对照组(20.72±3.54d)(P0.01);术后感染治疗组4例(8.0%),对照组2例(4.0%),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回访,治疗组复发3例(6.0%),对照组复发1例(2.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侧切结扎缝合术对肛裂的疗效确切,创面愈合较开放式侧位切断术快、患者痛苦轻。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康复新液促进慢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采用局部康复新液纱条换药,每日2次,促进创面愈合,并与同期采用对照组70例进行比较。发现康复新液能明显缩短慢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新液用于慢性肛裂术后换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便血、锁孔畸形、肛门潮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后侧切保留齿线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创面小、愈合时间短、肛门疼痛轻、便血少,术后无锁孔畸形及肛门潮湿,更有利于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施捷  金杰 《河北中医》2012,(10):1588-1590
目的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寻找微创的术式。方法将187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除术,对照组93例采用传统后位内括约肌切除术,观察2组在术后疼痛、伤口渗液、出血、尿潴留、伤口水肿、愈合时间及术后6周时肛门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23%,对照组治愈率75.27%,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36±2.21)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74±3.1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7 d症状总得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术后14 d时2组症状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周肛门功能(感觉、闭合、控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侧位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后切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1)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出血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面积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疼痛、缩小创面面积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紫连膏换药对慢性肛裂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肛裂病损切除术和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治疗组术后采用紫连膏纱条覆盖创面换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0.3%碘伏纱条填塞换药治疗,观察1周后创面疼痛及红肿程度、脓性分泌物多少及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9%,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肛裂术后应用紫连膏换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