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在10例膀胱癌旁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在10例癌旁黏膜组织、20例腺性膀胱炎中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2/10)、25%(5/20)和77.1%(84/109)。癌旁黏膜组与腺性膀胱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黏膜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腺性膀胱炎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P>0.05)。结论 Ez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高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膀胱尿路上皮癌浆细胞样亚型是膀胱癌中罕见的亚型,其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浆细胞特征.回顾国内外文献资料,仅有40余例报道.现报道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浆细胞样亚型患者,综合相关文献,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浆细胞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链蛋白p120(p120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组)及40例正常膀胱黏膜(正常组)中的p120ctn、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间及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和正常组p120ct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p120ctn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p120ctn和VEGF的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膀胱癌的分级与分期 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尿路被覆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urothelium).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目前在文献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交替使用.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相似文献   

5.
杨栋  任乐  阴蒙蒙  马彦  马静  何朝宏 《中国校医》2019,33(6):424-426
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9例,女48例。年龄38~86岁,平均63.2岁。所有患者均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手术,病理分期T1~4,病理分级为低/高级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总生存率(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特征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107例患者随访6~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其中38例行开放手术,69例行腹腔镜手术;肾盂癌53例,输尿管癌49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5例。肿瘤位于左侧53例,右侧54例。肿瘤多发13例,单发94例。肿瘤分期:T1期29例,T2期37例,T3期35例,T4期6例。肿瘤低级别66例,高级别41例。淋巴结阳性40例。膀胱癌复发30例。29例患者死亡,其中8例死于其他原因。3年OS为81.2%,CSS为83.5%;5年OS为57.9%,CSS为62.8%。中位OS为32个月,中位CSS为3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多发、肿瘤部位、淋巴结阳性及膀胱癌复发与OS和CS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HR=2.090,95%CI1.078~4.052,P=0.029;HR=2.854,95%CI1.078~4.052,P=0.01)和肿瘤多发(HR=4.116,95%CI1.710~9.910,P=0.002;HR=7.016,95%CI1.710~9.910,P<0.001)是OS和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期、肿瘤多发、肿瘤部位、淋巴结阳性及膀胱癌复发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而肿瘤分期和肿瘤多发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癌至膀胱挛缩的病因分析、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对该院收治1例的临床资料,经泌尿系B超、二维CT、膀胱镜检查,并取病理后确诊为膀胱癌,膀胱挛缩,并发双肾积水,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瘘术,术后进一步做放化疗。结果术后肾积水好转,恢复良好,术后病理为尿路上皮癌,浸润至膀胱全层,周围脉管内可见癌细胞,现出院随访中。结论膀胱癌至膀胱挛缩是罕见病例,多见于尿路特异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膀胱挛缩,术前只能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术前确诊对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膀胱泌尿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根据其病理分级的不同分为A组(乳头状瘤,20例)、B组(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25例)、C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5例)及D组(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例),分析四组病理切片镜下表现。结果:A组尿路上皮无异型性,皮乳头分离,层数较少且存在完整的伞细胞,无核分裂,细胞核大小形态正常;B组稍有异型性,乳头状肿瘤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C组有异型性,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出现有丝分裂;D组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无极性,常见核分裂现象。结论: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泌尿上皮癌在病理切片镜下有着不同的病理学表现,可为疾病的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79例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79例患者中,年龄2~63岁,中位年龄34.5岁,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组织学病理类型最常表现为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胚胎性癌、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胚胎性癌,分别占16.5%(13/79)、13.9%(11/79)、12.7%(10/79)、12.7%(10/79).结论 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与病变的不同肿瘤成分有关,因此准确和完整的病理诊断十分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管建云  李军扩 《现代保健》2014,(19):133-135
目的:探讨PTE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2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TE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和46.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膀胱癌细胞分化越差,临床分期越高,PTEN阳性表达率越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PTEN的表达缺失有关。检测其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选择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TEN、MD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TEN、MDM2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TEN在不同病理分级(G1、G2、G3)和临床分期[浅表型(Tis~ T1)、浸润型(T2~T4)]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86.20%、74.07%、37.50%;80.00%、4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004,P<0.01;x2 =9.497,P<0.01);MDM2在不同病理分级(G1、G2、G3)和临床分期[浅表型(Tis~T1)、浸润型(T2~T4)]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82.75%、55.55%、37.50%;70.00%、43.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543,P <0.01;x2 =5.556,P<0.05);PTEN和MDM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1,P<0.05).结论 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是一类内生的、较短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近年来,发现其与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发育、肿瘤发生等诸多方面的机制和作用具有相关性。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是膀胱癌,其中来自尿路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90%以上。国内外研究表明,miRNA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miRNA可能在膀胱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有望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本文对miRN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其与肿瘤及膀胱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生存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9例患者经病理确诊的〈30岁的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这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生存率。结果 19例确诊为卵巢上皮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47.37%,Ⅱ期占26.32%,Ⅲ期占26.32%。病理类型浆液性囊腺癌12例(63.16%),黏液性囊腺癌5例(26.32%),子宫内膜样癌1例(5.26%),黏液性癌合并浆液性癌1例(5.26%)。病理分级提示大部分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12例(63.16%),中分化6例(31.58%),低分化1例(5.26%)。2年生存率为76.98%,5年生存率为65.14%。结论 30岁以下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大部分病理分期为早期,肿瘤分化较好,预后较好。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为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情况,探讨NLR与患者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查,计算NLR,比较分析两组NLR情况.同时依据NLR的高低对观察组的临床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在病理分级和肿瘤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LR升高,且高NLR患者中肿瘤分级较高、转移者较多,NLR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早期诊断及肿瘤分级和转移评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发现肿瘤中都存在有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且不断增殖能力的类干细胞功能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尿路上皮癌中也有这种类似功能的细胞存在,该细胞与尿路上皮癌频繁术后复发及对放化疗抵抗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的了解尿路上皮癌细胞及尿路上皮癌干细胞的特性,在此综述中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尿路上皮癌,尿路上皮癌干细胞的特征及针对性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5.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四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4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全部患者均以肉眼血尿就诊,经彩色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膀胱镜检查证实膀胱内实性占位性病变.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平均随访10个月,全部患者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少见,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Ig A肾病 (Ig A nephropathy,Ig AN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 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 Ig A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报告资料与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g AN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发作性肉眼血尿及无症状性尿异常最多见 (占 6 5 .8% )。 Ig AN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几乎没有长期的后遗症。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临床类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合并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提示病理分级愈高 ,肾损害愈严重 ,预后愈差。重度蛋白尿组的尿素氮 (Bu N)和血肌酐 (SCr)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 (P <0 .0 1)。结论 少数 Ig AN患者可合并 ARF,多为可逆性 ;长期大量蛋白尿预示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 FISH)在诊断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疑似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的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查,并同期进行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FISH检查结果和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FISH检查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并综合检查费用评价FISH检查用于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27例患者中,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11例,FISH检查结果阳性9例,其中7例包括在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患者中,FISH检查敏感度为63.6%( 7/11),特异度为87.5%(14/16),而FISH 检查费用(3100元)为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费用(1000元)的3.1倍.结论 与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FISH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且检查成本高,故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平滑肌瘤常发生多种类型的继发性改变和很多变异型及特殊的生长方式,并且每一种变异型有着特殊的组织学特点。掌握各型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特点,抓住诊断要点,综合分析,正确诊断,便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uPA和tPA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uPA表达阳性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20.O%,X2=5.25,P=0.022),但tPA则相反(42.2%vs90.9%,)(X2=7.47,P=0.006)。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初发病例uP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单发病例tP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多发病例(P〈0.05或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uPA表达与tPA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X2=4.39,P〈0.05)。结论uPA和tPA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1]。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癌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一、腔内化疗概况20世纪初期临床开始应用膀胱肿瘤腔内药物治疗,但由于一些药物相对治疗效果不佳或毒副作用过大,该方法被临床淘汰。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