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NIC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现状及相关皮肤损伤情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用粘胶产品使用情况收集表、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记录表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NICU 161例患儿进行2周的横断面调查,记录患儿医用粘胶使用情况及相关皮肤损伤。结果医用粘胶累计使用量7 200个,平均每位患儿每天使用8.36个,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现患率为(24.97%;41/1 000产品日),损伤类型以表皮剥脱(83.39%)及皮肤撕裂伤(11.19%)为主;面部(43.39%;57/1 000产品日)及躯干部(34.58%;71/1 000产品日)是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常见及好发部位;相关产品主要为透明贴膜、电极片及黄色弹性胶带。结论 NIC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量较大,发生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较高,应根据不同部位及医疗目的合理选择使用医用粘胶产品,保证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减少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
医用粘胶在护理临床实践,尤其是危重症患儿中广泛使用,但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通过阐述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危重症患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现状,全面分析了危重症患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其干预策略。为进一步预防和改善相关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风险评估及相关干预策略研究。方法 选取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63 例危重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 例)与研究组(32 例)。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和 MARSI 干预策略。分析对比两 组的 MARSI 发生情况、舒适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各项舒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危重症患儿实施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 MARSI 干预,能减少患儿 MARSI 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48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发生MARSI例数和损伤类型,依据是否发生MARSI将患儿分成MARSI组61例和未发生MARSI组422例,记录患儿温箱、胎龄、抢救台、出生体质量、潮湿多汗、蓝光治疗、感染、留置胃管、禁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水肿及皮肤干燥情况,对影响患儿发生MARSI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儿皮肤受损类型依次为表皮剥脱伤(6.21%)、皮肤撕裂伤(3.73%)、接触性皮炎1.45%。蓝光治疗、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2200 g、胎龄<30周及皮肤干燥为患儿发生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新生儿MARSI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多,医护人员应采用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防范,以降低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导致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因素并为避免非必要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9年8月份至2019年12月份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337例危重症患儿ISIs进行调查、统计、记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危重症新生儿ISIs的发生率为9.5%;主要原因包括医用粘胶、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尿布皮炎、药物外渗等,可能与肤温探头的使用、PICC置管、气管插管以及住院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NICU重症患儿发生ISIs与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琴  陈金  魏力 《护理学报》2019,26(17):1-5
目的 探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在PICC肿瘤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11月20日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置管的39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并分析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部位及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6.8%(106/39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以接触性皮炎 13.9%(55/396)以及机械性皮肤损伤中的张力性损伤/水疱6.3%(25/396)为主,其次为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1.3%(5/396),毛囊炎1.0%(4/39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多发生在贴膜下皮肤63.2%(67/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CC导管相关感染(P<0.001,OR=3.271,95%CI:1.697~6.306)、穿刺次数(P=0.018,OR=2.474,95%CI:1.171~5.226)、导管维护周期延迟(P=0.018,OR=2.537,95%CI:1.176~5.473)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好发于贴膜下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以接触性皮炎和机械性皮肤损伤居多;而感染、穿刺次数、导管维护周期延迟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收集7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肿瘤类型、体重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黄疸、昏迷、感染、败血症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3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43例未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者中以过敏性皮炎最多见,皮肤撕裂极少见;糖尿病、体重指数与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相关(P 0.05),性别、年龄、过敏史、黄疸、昏迷、感染、败血症及肿瘤类型与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无关(P 0.05)。结论糖尿病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呈负相关;根据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易感因素,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管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义乌市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7.3%(43/5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用粘胶剂使用频次高、有食物过敏史和血清白蛋白低。结论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由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临床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PICU使用医用粘胶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收集全部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探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使用医用粘胶患者中发生MARSI 86例,约占28.67%,未损伤214例,约占71.33%。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及未损伤患者在年龄、操作技术、基础疾病、粘胶性质、皮肤过敏史等一般资料上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操作技术、基础疾病、粘胶性质、皮肤过敏史均为MARSI的影响因素。结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患者病情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预防策略,加强对风险识别及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临床护士预防知识,改善预防行为,杜绝一切可能引起MARSI的高危因素,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 为预防PICC皮肤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的整体研究时间为2022年4—7月。基于循证检索国内外文献, 并结合前期调查结果, 初步构建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内容框架指标。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山西省14所三甲医院的20名静脉治疗专家, 运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定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和0.16(P<0.001)。最终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包含6项一级指标和31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为PICC皮肤损伤的预防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利辉  姚志红 《妇幼护理》2023,3(24):5882-5884
目的 探讨系统化风险预防管理对小儿 PICC 置管部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PICC 置管的患儿 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化风险预防管 理。分析和比较两组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发生医用粘胶相关 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相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 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 PICC 置管部位实施系统化风险预防管理能够减少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病房2016年1—12月收治的21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2017年1—12月收治的20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专案,通过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对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运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加强科室培训、制定规范使用医用粘胶的标准化流程及特殊情况下的皮肤保护、将其纳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实时督查反馈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观察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两组中早产儿均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结论护理专案的实施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得到全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重预防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住院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方法通过文献阅读构建量表池,在对8名儿科临床护理人员访谈后,运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咨询,形成风险评估量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条目权重。结果住院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包括4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9和0.859,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488和0.348(均P0.01)。结论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住院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可靠性高,可作为儿科临床护理人员评估筛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高风险患儿并使用恰当防范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定义和发病机制,老年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国内外进展。认为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4软件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包括4917例研究对象。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是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 结论 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对肿瘤患者存在的可改变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对PICC的评估与维护,有利于预防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剂对降低透析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我科需要内瘘穿刺的透析患者共72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皮肤保护剂后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比较两组透析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肤保护剂可降低透析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敷贴移除和粘贴操作方法对PICC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置入PICC患者1 628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6月置入PICC患者2 45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敷贴移除和粘贴方法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敷贴移除和粘贴。记录2组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同类型及总体发生率,不同季节2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χ2=266.445,P<0.001)。观察组PICC患者发生张力性损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表皮剥脱、皮肤撕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毛囊炎、皮肤浸润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季节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夏季发生率最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夏季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8.84%、7.70%。结论 对PICC带管患者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敷贴移除和粘贴可有效预防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但是夏季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是防控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重要季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和粘胶使用情况,分析导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12月入住山西省儿童医院5个科室的328例患儿中确诊为MARSI的45例为病例组,另选取45例未发生MARSI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和营养状况等,分析导致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意识状态、发热、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管路、蓝光治疗、皮肤干湿情况、皮肤弹性和皮肤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管路、皮肤水肿、皮肤干燥度、皮肤潮湿度为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护士应根据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识别高危患儿,减少MAR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丹华 《当代护士》2022,(11):67-69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接收的78例危重症新生儿,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7月—2021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观察组(给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提高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在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置管的356例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MARSI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损伤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病人MARSI发生率为26.40%;皮肤损伤类型以机械性损伤中的张力性水疱(4.78)%以及接触性皮炎(11.24%)居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维护方法是否正确、皮肤潮湿多汗是乳腺癌病人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PICC置管部位MARSI发生率高达26.40%,以机械性损伤为主,民族、维护方法不正确、皮肤潮湿多汗是MARS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