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诊分诊流程实施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对97例非创伤性胸痛急诊患者按照制定的急诊胸痛分诊流程进行分诊,包括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及相关病史,分诊护理人员填写统一的分诊记录单,鉴别患者急诊胸痛的严重程度,病史询问和记录在10min内完成。结果以危急、紧急和非紧急进行分类,护士分诊与医生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创伤性胸痛急诊患者采用分诊流程机制,可有效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护理分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的信息系统,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正向翻译结合专家小组审议的形式对台湾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进行调适后形成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并构建基于此的分诊信息系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市某三甲医院2 058例急诊患者实施分诊,完成该系统信效度评价。结果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评定者间信度为0.822;内容效度为0.982;预测效度评价显示不同分诊等级间的留院观察率、医疗资源使用数量、医疗费用、急诊科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的分诊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能准确区分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各功能模块经测试符合实际需求,可投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120就诊患者311例为对照组,2011年11月120就诊患者30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处置;观察组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根据评分情况分流至相应就诊区域.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并观察不同MEWS评分患者去向与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WS评分5~8分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变化,是潜在的危重患者.结论 MEWS评分便于急诊护士更准确地将患者分诊至相应就诊区域,有利于鉴别潜在危重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信效度.方法 由研究护士和分诊护士采用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独立对100例初诊创伤患者进行分诊,对分诊结果进行评定者间信度分析;选取2020年7~12月因外伤初次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4054例,分别以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5分或急诊紧急干预措施和患者结局界定为严重创伤,计算分析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研究护士和预检分诊护士检伤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为0.79,Kappa值为0.625(P<0.05);以ISS评分>15分作为严重创伤金标准,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63%、47.45%、95.37%、90.33%、0.953;以急诊紧急干预措施和患者结局作为严重创伤金标准,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20%、41.84%、95.80%、95.70%、0.958.结论 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诊断效能以及较低的检伤分类不足率,但检伤分类过度率较高.护士在使用此标准时,可识别出严重创伤患者,建议进一步修订标准,从而降低检伤分类过度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及2016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各1 00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法国预检分诊指南研发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诊准确率由91.6%上升为98.7%,平均分诊时间由(145.34±68.15)s缩短为(99.58±28.73)s,患者对病情分级、等待分诊时间、等待看诊时间满意率提高(均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临床信息共享,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分诊时间,有利于改善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 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 550例、4 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 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ming Score,MEWS)在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采取MEWS系统预检分诊937例急性胸痛患者(治疗组),并比较采取MEWS系统前(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857例胸痛患者(对照组)急诊预检分诊状况。结果采取MEWS系统进行预检分诊后,治疗组患者候诊时问为(12.3±2.1)分钟,低于对照组的(18.6±2.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诊准确率为87.9%(824/937),高于对照组的78.1%(66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EWS系统对胸痛患者进行急诊分诊,可缩短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0例急诊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分诊。评价比较两组危重患者过检率、危重患者漏检率、危重患者分诊时间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过检率、漏检率、分诊时间及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提高了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和效率,符合危重患者的分诊时间期望,提高急诊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急诊分诊精神行为异常评估指标,为急诊分诊护士快速筛查精神行为异常患者提供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提炼指标,初步形成指标条目池;实施2轮专家函询,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指标应用于484例急诊患者以检验信度。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4%、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8、0.825;指标总体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3、0.266(均P<0.01)。急诊分诊精神行为异常评估指标包括5项一级指标、38项二级指标,指标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0.857~1.000,平均内容效度指数0.996;指标总体KR-20值为0.809,折半信度系数为0.743。结论 急诊分诊精神行为异常评估指标较合理、可靠,可进一步开展临床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量化分析心源性胸痛患者的影响因素,为正确分诊提供参考。方法将1 514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按最终诊断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76例)和非心源性胸痛组(1 038例),对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疾病、MEWS评分、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SpO_2)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MEWS评分、疼痛评分及SpO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9项中除民族、糖尿病外,另7项是心源性胸痛的危险因素(OR=1.015~1.810,P0.05,P0.0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显示,年龄48.50岁、MEWS评分2.50分、疼痛评分2.50分、SpO_2 0.88为心源性胸痛危险因素的截点值。结论对胸痛急诊患者,应结合年龄、MEWS评分、疼痛评分、SpO_2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胸痛风险,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