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死亡医学证书的正确填写张安和,张小灵我们发现死亡病历中对死亡原因的填写,有许多不够规范之处,故提出我们的意见:1.已知死亡原因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又分直接死因、中介前因和基本死因,Ⅱ类表示促进死亡有关的疾病与情况。在死亡病历中,有许多直接死因都填成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市人群死亡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真实反映我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现对我市疾病监测点1989~1998年的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l材料和方法1.l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自市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死亡资料来自各监测点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经专门培训的乡村医生和防疫人员进行调查并填写。1.2统计方法按照ICD-9规则将所有上报的死亡资料确定根本死因并编码统计,计算各死亡指标并进行死因排位。2结果23.l一般情况1989~1998年我市年平均监测人口为213605人,…  相似文献   

3.
林刚  张吉慧  韩松  郎爽  张守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37-1239
沈阳市生命统计工作始于 1982年 ,1988年起 ,按ICD - 9的死因分类标准对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死亡资料的收集、分类、统计。为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近 10年各疾病死亡率、死因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现对沈阳市城市居民 1988~199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公安局提供 ,生命统计资料来自各区死亡报告数据库 ,死亡报告数与公安部门报告数符合率为 10 0 %。所有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均由经治或地段医生填写。1 2 死因分类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9》进行死因分类 ,归类按国家卫生部、公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谱及死因顺位 ,为制订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胶南市疾病监测点泊里镇、胶南镇居民 1984~ 1997年各种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与方法以胶南市疾病监测点泊里镇、胶南镇 119个行政村居民为监测对象 ,1984~ 1997年合计监测 1577934人年。对监测对象中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由乡村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 ,经镇卫生院审核 ,死因确切者报市卫生防疫站 ,按ICD - 9对肿瘤死因归类、统计分析。人口资料由本市统计局提供。2 结果2 1 各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14年累计监测居民1577934人年 ,因恶性肿瘤死…  相似文献   

5.
杨永芳  陈杨  肖义泽 《职业与健康》2013,(23):3144-3146
目的探讨云南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云南省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6--2012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2006--2012年7年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75.16/10万-89.21/10万,平均死亡率为84.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7.80/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中毒和溺死。结论伤害是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政府应尽早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6.
翁兵  周荣群  沈超华  孔祥钦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65-2566
目的了解梅州市五华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死因监测点医院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10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2006-2007年五华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425.2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88%,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死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死亡为该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五华县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县人口死因情况,县卫生局在1988年11月开展了全县1985~1987年全死因回顾调查工作。 (一) 调查方法:县成立领导小组,发动乡村医生、村干部填写《死亡人口调查表》,再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逐个核实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报告卡》,有疑问的经县死因推断小组讨论。然后按国际疾病分类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给制订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对我市 1991~ 1999年疾病监测区内恶性肿瘤患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1.1 死亡资料  1991~ 1999年台山市疾病监测点年死亡报告及死亡漏报调查资料。1.2 人口资料 以 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为基础 ,每年加上出生、迁入人数 ,减去死亡、迁出人数求得 ,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总人口平均数按上年末和本年末人口数计算。1.3 方法 居民全死因按卫生部统一规定的居民病伤死因ICD- 9分类归纳整理。2 结果2 .1 总死亡情况及人均期望寿命  1991~ 1999年平均人口为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上半年居民死亡证明书网络直报质量情况,发现死因网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法,提高死因网报质量.方法 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立某院2015年上半年469份死因网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469例,网报率100%,网报不合格率高达68.66%,不合格原因分析:一般项目信息填写不规范比例最高,其次是死因疾病编码不规范,第三是死因疾病填写不规范,第四是死因不明者未填写调查记录.结论 提高死因网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师填写质量培训和网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赤峰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死因存在差异。结论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中有4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4.93%,成为危害赤峰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秦山核电厂周围居民1988~2000年呼吸系统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秦山核电厂周围20公里范围内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方法:“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结合回顾性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结果:1988~2000年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居全死因首位,年均死亡率为218.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4.72/10万);死因依次为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标化死亡率为124.34/10万;肺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21.33/10万;肺炎标化死亡率为8.98/10万;尘肺标化死亡率为0.07/10万。肺恶性肿瘤占全恶性肿瘤死亡的20.99%。肺炎、肺恶性肿瘤、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40岁以后出现明显的峰值。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和肺炎的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肺恶性肿瘤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已是居民的主要死因,秦山核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少量放射性物质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causes of death in Minamata diseas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subjects. Of the 1422 Minamata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Kumamoto Prefecture, 378 had died by the end of 1980. Of these 378, the first death occurred in 1954 with a peak incidence in 1956 when Minamata disease was officially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umber of deaths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1972 with a second peak in 1976. The male: female ratio was 1.8: 1 and the mean age-at-death was 67.2 years (SD = ± 18.65). The mean age-at-death was younger in the cases of the initial outbreak than in those recently. There were, on the average, 2.8 causes of death per person. Of these cases, 157 (41.5%) had Minamata disease indicated on the death certificate, though 64 (16.9%) had Minamata disease coded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Minamata disease and the non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ere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between 1954 and 1969, while, in the multiple cause data, pneumonia and non-ischemic heart disease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8.0%) were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followed by malignant neoplasms (14.7%),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4.1%) and Minamata disease (14.1%) in 1970 or later, whi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8.6%), Minamata disease (14.5%),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0.4%) and malignant neoplasms (7.1%) were the major multiple causes of death.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proportions of deaths due to non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CNS and pneumonia were higher in the initial outbreak.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n the causes of death was less apparent recently, malignant neoplasms and hypertensive diseases tended to be low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long-term follow-up of Minamata disease patients. The data also show the potential value of multiple causes of death coding in analyses of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3.
住院死亡病人多死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在医院统计中应用多死因统计分析的需要和可能。方法采用人口学家Manton,K.G.1976年提出的致死疾病衰退模式对本院1988年-1998年共1024例死亡病例进行多死因顺位分析。结果同一资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死因顺位统计顺位有差异。结论单死因统计在估计社会卫生问题时可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4.
徐兴  沈洪兵  姚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6-1107
目的探究泰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将数据导出,用IC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对2010年该市居民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泰兴市死亡率为727.03/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神经系统疾病。男性的死亡首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45.85%;女性的死亡首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比为40.27%。该市的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人数的9.36%。0~4岁组死因以新生儿异常占首位,达到40.91%;5岁~年龄段的死因主要为伤害,占45.84%;15岁~年龄组以恶性肿瘤为主,达到54.5%;60岁~组居民的死因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46.81),第2位为恶性肿瘤(31.06%),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21%),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88.0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该市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伤害死亡比例也较高,需要扩大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及农村妇女的心理素质,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响居民健康和死因最主要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来计算和分析居民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及潜在寿命损失率.结果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死亡人口总数为11 366人,全人群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为6.13‰,女性死亡率为3.69‰;全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居民全死因PYLL为89 903.30人年,PYLL减寿率为3.91%.全死因PYLL构成比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病.结论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依旧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疾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住院患者根本死因构成,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检索某院2004-2013年住院死亡病案3717例,对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作综合分析。结果在3717例死亡病例中,虽然男性患者死亡人数多于女性为1.47∶1,但该院出院病例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死亡高发年龄70岁以上;根本死因构成前3位的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加强根本死亡原因前3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病死率,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安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新安县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e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安县居民死亡率为671.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6.26/10万;慢性病死亡率为586.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73/10万,占居民总死亡的87.42%;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29%;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29.84%和22.48%;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居伤害的第1位,占伤害死亡的52.52%.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和伤害是危害新安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政府应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永嘉县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永嘉县2010年死因监测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以率、构成比为主要指标,用DeathReg2005、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嘉县居民2010年死亡率为517.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6.92/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合计占全死因的87.04%。结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永嘉县居民健康的的主要疾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某区3年间居民疾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知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58-4559
[目的]为评价苏州市平江区居民死亡水平,明确主要死因及其顺位。[方法]将2003~2005年存档的"居民死亡原因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平江区居民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结论]平江区人口死亡的疾病以老年人多发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这4种疾病合计死亡数超过总死亡数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