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马杰纯 《江西医药》2007,42(4):328-329
目的 观察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及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在局麻下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痊愈29例(90.62%),好转3例(9.38%).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3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治愈。77例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肥大患者61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4.0%。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术野清晰,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操作精确,矫正完全,从而避免了术中发生穿孔及黏膜受损,使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临床确诊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例患者下鼻甲过度肥大,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一年,38例患者中32例有效,有效率达88%。结论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外科手术疗效,探讨多样化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手段。方法:选择3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鼻腔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及蝶腭神经、筛前神经微波热凝的联合手术。术后按"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给与口服抗组胺药,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30例术后随访2年,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7%。结论: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厚的病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行鼻中隔及下鼻甲联合手术,辅以蝶腭神经、筛前神经微波热凝及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低温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双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76.7%(46/60),有效18.3%(11/60),无效5%(3/60),总有效率95%。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术中尽量保留鼻中隔原有结构,切除偏曲部分骨性组织,保留较多鼻中隔软骨,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泡状中鼻甲等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鼻塞等症状完全缓解,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摆动。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操作简便,疗效明确,且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持续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内镜下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定时随访判定疗效。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1%(67/72),1年有效率为80.6%(58/72),2年有效率为66.7%(48/72)。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8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期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显效72例(87.80%),有效10例(12.20%),总有效率100%.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方法简易、无切口、出血少、易恢复、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陈俊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35-135
目的 探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为43 例伴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通过鼻内镜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8 个月~1 年.记录术后创面愈合、下鼻甲位置及鼻塞情况等.结果 28 例随8 个月,治愈25 例,好转3 例.15 例随访1 年后有效率90%.术后鼻腔无粘连,创面愈合快,无鼻腔干燥和下鼻甲萎缩.结论 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避免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而引起的并发症,是目前治疗伴有下鼻甲骨性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局麻鼻内窥镜下,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伴有鼻甲息肉病变者去除部分或大部分鼻甲;对不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按筛前神经鼻内侧分布区,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去除大部下鼻甲前端黏膜。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7d,局部滴减充血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结果5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98%,无效率2%。结论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能阻断筛前神经末梢,减轻血管张力,降低腺体分泌,去除了部分鼻甲组织增加鼻腔通气面积,同时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了变态反应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鼻痒、流涕、连续喷嚏等急性症状和以持续鼻塞为主的慢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春青  刘海成  侯峥 《河北医药》2013,35(5):738-739
随着对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入,解决上气道通气障碍或通气功能不全的问题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鼻腔在上气道通气障碍中发挥着源头的作用.鼻腔扩容术可以通过增加鼻腔有效通气容积和降低患者鼻阻力,进而降低咽腔顺应性,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下上气道通气障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轻白天嗜睡程度,提高生活质量[1].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有时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通气、头痛、睡眠不佳、嗅觉障碍等.我院在鼻内镜下对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或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了鼻腔扩容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对6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状况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40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鼻塞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显著改善40例。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时,安全可靠,恢复快,对鼻腔黏膜损伤小、不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 30 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术后定期复诊,评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术后鼻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无影响鼻腔功能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符合鼻腔生理功能要求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的5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55例中显效43例(78.18%),改善12例(21.82%)。总有效率100%;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厚患者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3~5d预防感染,应用呋麻滴鼻液连续3d滴鼻,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可于常规麻醉后利用鼻内窥镜系统及监视系统实施手术治疗。结果3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100.00%。1例患者发生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经分离后痊愈,1例患者发生鼻中隔血肿,经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6.4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及优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100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主观治愈率95%(95/100),好转率5%(5/100)。无塌鼻、鼻中隔穿孔及鼻中隔脓肿等现象,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观、微创、精细、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便于示教等优点,可以同时行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具有绝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腔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它主要引起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易并发具窦炎、中耳炎、咽喉炎。临床上有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冷冻、电烙术、激光气化及下鼻甲部分切除等方法。我们自1996.06至1998-10采用鼻内镜下下界甲粘膜下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满意效果。工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40例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19~45岁,平均32岁。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其中17例因鼻中隔偏曲而致一例下鼻甲代偿性肥大;伴具窦炎13例。l‘2手术方法采取…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鼻出血、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消失55例,明显减轻5例.术后门诊复查,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手术矫正中鼻隔治疗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筛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AR患者手术后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1%(97/103例),长期(13年)有效率为89.3%(92/103例)。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中隔,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