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已婚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同时运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对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病理确诊。结果:1000例妇女行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共查出DNA倍体异常者188例(18.8%),其中DNA异倍体1~2个101例,DNA异倍体≥3个87例,经宫颈活检病理诊断,DNA异倍体者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共121例,宫颈癌12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宫颈病变(CIN-Ⅲ及以上)的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18.5%,阳性预测值为13.3%,阴性预测值为92.5%;1000例妇女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查出异常者共65例(6.5%),经活检病理诊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27例,宫颈癌4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CIN-Ⅲ及以上)的灵敏度为32.1%,特异度为72%,阳性预测值为13.8%,阴性预测值为88.3%。结论: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灵敏度高于TCT,有助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泰安岱岳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13680例年龄为25~60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对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其以上病变,或细胞DNA 定量分析有≥3 个异常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大于细胞总数10%时,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3680名受检者中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阳性255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阳性234例,DNA 定量分析检测阳性245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255例,经病理诊断阳性者即CINⅠ及以上病变共98例,其中经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阳性而确诊的为92例,漏诊6例;经DNA 定量分析检测阳性而确诊的为96例,漏诊2例.结论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结合活检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夏洪云 《当代医学》2014,(18):42-42
目的:探讨新柏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2012年9月湖南溆浦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68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将1368位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n=684)和对照组(n=684),对照组用TCT进行宫颈癌筛查,试验组用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进行筛查,宫颈癌诊断标准以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依据,比较2组筛查结果是否和病理活检结果相同。结果对照组684位妇女TC T检查发现58例细胞异常表现,然后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CINⅠ级9例,CIN Ⅱ级14例,CIN Ⅲ级9例,宫颈原位癌1例,其余25例均为慢性炎症;试验组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发现0阳性患者72例,CINⅠ级19例,CIN Ⅱ级22例,CIN Ⅲ级16例,原位癌有2例,其余13例均为慢性炎症。结论在对宫颈癌的筛查中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比单用TCT检测率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实施宫颈癌筛查并且有活检结果的病例1496例. 所有病例均是使用宫颈刷进行取材,行液基方式制片两张,一张实施巴氏染色,用来进行常规的细胞学TBS诊断. 另外一张进行Feulgen染色处理,用来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诊断. 结果:本文一共筛查检测1496例适龄的妇女,活检结果显示癌5例,CIN1共40例,CIN2共6例,CIN3共5例. 其中6例的CIN2病例中,实施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后结果显示为阳性. 有5例CINl实施细胞DNA定量分析后结果显示为可疑,进而使得活检被延迟. 仅仅使用常规的细胞学进行诊断,有4例CIN2病例被诊断是ASCUS,或会由于被建议进行复查进而导致活检被延迟,使得病情被贻误,特别是有2例宫颈癌也被诊断有AS-CUS. 有12例CINl被诊断表现为阴性,30例CINl诊断表现为ASCUS. 在对较高级别的宫颈癌前的相关病变进行检测时,细胞DNA定量分析方式的敏感性明显大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测. 一旦使用联合方式诊断,其敏感性明显得到提升. 然而和常规的细胞学进行对比,细胞DNA 定量分析检测方式的特异性较低. 在联合使用情况下,特异性和常规的细胞学进行对比,尽管特异性降低,但是敏感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结论:DNA定量细胞学和常规的液基细胞学进行对比,能有效提高阳性细胞的检出率和高级别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两者联合使用,敏感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能够有效提升细胞学检测的质量,对宫颈癌筛查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细胞DNA定量分析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者共1327例[正常1299例,宫颈炎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3例、CINⅡ5例、CINⅢ6例、宫颈癌11例]。两种检查结果任一出现阳性即建议病患进行阴道镜病理活检,共34例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共检出27例(2.0%)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共检出28例(2.1%)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CINⅢ以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结果,但两者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差不大。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较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高,且两者特异度相当。  相似文献   

6.
杨晓棠 《甘肃医药》2012,(12):896-898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选的妇女共1845例,随机分成3组;A组,162例,进行TCT和HPV检查;B组,515例,进行TCT检查;C组1168例,仅行宫颈刮片检查。对任何一项阳性皆行阴道镜多点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A组162例中,共查出CINⅠ10例、CINⅡ~Ⅲ8例、宫颈癌1例;HPV16.18检测阳性6例中3例细胞学筛查为阴性。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Ⅲ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94.6%。B组共查出CINⅠ16例、CINⅡ-Ⅲ8例,宫颈癌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62.4%。C组共查出CINⅠ5例、CINⅡ-Ⅲ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22.5%。A组与B,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联合HPV-DNA是理想的早期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 DNA)及组织学活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进行的1 827例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女性进行TCT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对TCT或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标准与TCT及HPV DN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27例中TCT阳性者226(12.37%)例;HPV DNA检测高危阳性者193例(10.56%);宫颈活检CINⅠ43例,CINⅡ27例,CINⅢ12例,SCC 15例。结论TCT联合HPV DNA检测及宫颈活检能大大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对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筛查宫颈癌能否降低漏诊率,提高准确率.②方法 对2153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及HPV-DNA分型检测,对其中236例液基细胞学异常者、或检出DNA异倍体和(或)有HR-HPV感染的病例行宫颈活检,将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236例患者中,有HR-HPV感染和(或)出现DNA异倍体者共197例,行宫颈活检有异常者(CINⅠ及以上)为164例(83.2%),9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宫颈活检,有异常者为41例(4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 HR-HPV感染可能导致细胞DNA异倍体的出现;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可以减少漏诊率,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马守霞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327-328,331
目的:探讨阶梯式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2 600例患者TCT阳性324例,阳性率为12.46%,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CC)与病检的符合率分别为64.47%、85%、100%。324例TCT阳性及31例TCT阴性但临床可疑患者病理确诊为:CINⅠ、CINⅡ、CINⅢ、CC分别为68、45、32、11例,病理确诊CINⅠ及以上病变156例,阳性率为43.94%。结论:采用TCT-阴道镜检查-病理诊断阶梯式方法筛查宫颈癌,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针对两癌筛查的4800例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结果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TCT阳性率为1.86﹪;活检结果:炎症25例,CINⅠ22例,CINⅡ18例,CINⅢ23例,SCC3例。结论:TCT阴道镜活检是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16ink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生发展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182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P16ink4α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P16ink4α阳性表达率为35.71%.P16ink4α的表达与病理诊断分级呈正相关.宫颈良性病变、CIN Ⅰ、CINⅡ、CIN Ⅲ、宫颈癌病变表达率为3.77%、15.71%、87.50%、89.66%、100%.结论 P16ink4α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 Ⅰ以及CINⅠ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鉴别的重要标记物,且诊断特异性高于HPV.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lgy test,LCT)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配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宫颈检查的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CR扩增,基因探针杂交方法检查人乳头廇病毒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 HPV DNA和LCT均阳性的患者中,随着TBS细胞学诊断的级别升高分别为SCC97.4%、CINⅢ92.3%、CINⅡ83.4%、CINⅠ71.8%。结论采用LCT结合HPV DNA检查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可疑患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的规范化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筛查、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检查模式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520例妇女进行TCT筛查,阳性诊断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后病理检查。结果200例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者,活检中发现鳞状细胞癌(SCC)4例、腺癌(GCC)2例、宫颈上皮内病变Ⅲ(CINⅢ)15例、宫颈上皮内病变Ⅱ(CINⅡ)2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Ⅰ(CINⅠ)77例。结论TCT筛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模式是子宫颈病变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测试(LCT)对1200例患者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HPV-DNA,并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接受病理检查156例。诊断宫颈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9例、CIN-Ⅱ级19例、CIN-I级49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3例。HPV-DNA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为11.8%;HPV-DNA和LCT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DNA和LCT阳性率增加(P〈0.01)。HPV-DNA,LCT,二者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21,0.904,0.926,各筛查试验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和LCT检测常用于宫颈癌筛查,联合应用不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但会增加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80例已婚妇女进行TCT、HPV-DNA检测,TCT检测未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HPV-DNA检测阳性者共386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1680例患者中,TCT检查阳性86例,阳性率5.12%;HPV-DNA检测阳性386例,阳性检出率22.98%;HPV-DNA检测阳性检出率高于TCT(P〈0.01)。TCT检查阳性后于联合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86例,诊断慢性宫颈炎58例、轻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I)7例、中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Ⅱ)8例、重度宫颈上皮瘤病变(CINⅢ)10例、鳞状细胞癌(SCC)3例。HPV-DNA检查阳性后于联合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386例,诊断慢性宫颈炎322例、CINⅠ28例、CINⅡ18例、CINⅢ14例、SCC4例。结论TCT、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可明显提高CIN阳性检出率,是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最佳方法,只有三者联合应用,才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宝鸡地区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筛查方法包括巴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多功能醋酸白肉眼检测法,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结果共筛查89714例,其中组织性筛查59745例,机会性筛查29969例,筛查方法依次为巴氏细胞学69285例,液基细胞学16114例,HPV检测625例,多功能醋酸白肉眼检测3604例。最常用的筛查方案是细胞学检查占95.19%。组织性筛查检出宫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916例(1.53%),宫颈癌96例(0.16%),机会性筛查检出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892例(2.98%),宫颈癌159例(0.53%)。结论巴氏细胞学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机会性筛查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但仍不能忽视组织性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状况,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BC)检查及阴道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的感染状态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9 328例进行LBC检查,对其中1 211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并对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LBC阳性病例1 008例中有890例进行了活检,另有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而LBC阴性病例70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共计960例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或慢性炎症807例(84.06%),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级61例(6.35%),CINⅡ级22例(2.29%),CINⅢ级25例(2.60%),宫颈癌45例(4.69%)。9 328例患者中,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检出率分别为0.48%、0.27%、0.24%、0.65%。1 211例患者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HPV16,18阳性214例(17.67%)。结论 LBC检查是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漏检率。如果能结合HPV16,18的检查,可以减少假阴性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11年3月宫颈病变门诊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1 600例患者中,1 210例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组织病理检查1210例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炎553例,宫颈息肉15例,宫颈尖锐湿疣2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236例,CINⅡ~Ⅲ348例,宫颈癌(SCC)3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宫颈炎及宫颈息肉97%,CINⅠ92.6%,CINⅡ93.2%,CINⅢ68.2%,高度病变(CINⅡ~Ⅲ)91.7%,SCC 80.6%。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疾病,尤其CIN和宫颈癌的重要工具,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宫颈TCT检查的患者17578例,按照Bethesda系统(TBS)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对其中发现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对比分析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并对其中组织学异常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调查。结果1757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ASC—US以上病例为1280例,阳性检出率为7.28%,其中LSIL确诊为湿疣和CINI共179例,HSIL确诊为CINⅡ、Ⅲ38例;ASC—US、ASC—H和AGC确诊为湿疣和CIN共141例(其中CINⅡ和Ⅲ7例)。50岁以上、农村及无业人员、暂住人口以及小学及以下文化人群中CINⅡ、Ⅲ级的比例较其他人群显著增高(P〈0.05)。结论TCT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疾病筛查方法,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并对其中异常患者行组织学确诊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