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水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可引起手部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运动训练并水浴有减轻脑卒中后患者手部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肩手综合征出现疼痛、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Ⅰ期肩手综合征如不能及时治疗,将发展成为Ⅱ期、Ⅲ期,患者出现肌腿挛缩,皮肤肌肉萎缩,肩、手关节挛缩畸形,手功能完全丧失而难以恢复,不仅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也使其原有功能再次丧失。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5例,予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康复训练。治疗1月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约为12.5%~70.0%~([1])。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SHS可分为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  相似文献   

5.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手水肿、疼痛(也可有患肩疼痛),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发展至中期可至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晚期则有手部的特征畸形,严重影响患肢上肢功能的恢复。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第3天发生,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本研究拟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邓森军   《护理与康复》2018,17(8):69-71
目的观察蜡疗结合气压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STATA程序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康复方法和气压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蜡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数字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对治疗前疼痛和手部肿胀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结合气压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是指中风后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同侧手部的肿胀、疼痛为特征,有时出现手指痉挛的一组综合症。严重的话可以引起手或者手指的变形,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一般是男女均可以发病,女性稍多于男性。90%以上的患者发生年龄超过50岁。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是突然发作,也有的是缓慢进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雷火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进行VAS评分(患肢被动活动时最大疼痛评分)、手部肿胀分级评定、上肢FMA.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手部肿胀分级、上肢FMA评分有所改善,但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分级、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TENS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程度,在改善疼痛和肿胀的同时,促进了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肢出现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影响了上肢的功能恢复,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上肢功能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临床治疗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通痹活血舒筋汤外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80例,疗效明显,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并水浴疗法减轻脑卒中患者手部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水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可引起手部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运动训练并水浴有减轻脑卒中后患手部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严重影响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其主要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患手水肿,患侧上肢和手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则出现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丧失、手部关节畸形、肌肉萎缩明显等症状。目前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多是利用利多卡因等麻醉剂注射法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但其操作要求高且危险性较大~([1])。而超短波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研究组给予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是指中风后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同侧手部的肿胀、疼痛为特征,有时出现手指痉挛的一组综合症。严重的话可以引起手或者手指的变形,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一般是男女均可以发病,女性稍多于男性。90%以上的患者发生年龄超过50岁。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手部肿胀测量、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及手部肿胀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肩手综合征也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以肩关节及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现对其新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袁嫒  张红娟  魏小利 《护理研究》2012,26(21):1964-196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期溶栓、抗凝治疗大大降低了致死率,但脑卒中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较高,其中肩手综合征就是常见并发症。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水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严重时可引起手及手指  相似文献   

18.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2%-70%[1].较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手水肿和疼痛,皮温升高,如不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病情逐步进展至后期,虽手已消肿,但手部肌肤、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导致固定的畸形手,最终丧失手功能.笔者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患者60例,以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条件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部肿胀评定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手部肿胀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 治疗3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2±0.9)分和(4.3±1.0)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81.4±10.8)ml和(129.6±6.1)ml,FMA评分分别为(38.9±4.4)分和(35.1±4.9)分,2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肢疼痛,并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的下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常出现偏瘫侧的肩和手部疼痛 ,而下肢疼痛则较少见。国际疼痛学会将偏瘫肩 -手综合征的疼痛症状归属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 ,CRPS) [1] 。目前尚没有偏瘫后下肢出现CRPS或顽固性髋、膝关节疼痛的报道。近 5年来我们共发现了 3例 ,现报告如下。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 ,我科共收治脑卒中病人 72 5例 ,有 3例出现顽固性、严重的髋膝疼痛 ,发生率为 4.14‰。随机抽查 10 5例病人 ,肩痛 5 0例 (4 7.6% ) ,肩 -手综合征 16例(15 .2 % )。 3例患者均同时合并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