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钙、磷代谢及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方法160例T2DM合并OP患者按照入院就诊号奇偶数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单纯碳酸钙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钙、磷指标、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水平,并且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及β-CTX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研究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χ~2=87.236,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650)。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老年T2DM合并OP患者疗效显著,骨密度改善效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2周后,对照组加以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1次/d;观察组加以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2粒,1次/d,2组疗程均为6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和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的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的BALP、BGP、TRACP-5b、NTX及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增加BMD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保护蛋白(OPG)、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合并OP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法骨化醇治疗组(ALF组)及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组(LIR+ALF组),每组各40例,均接受基础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糖、骨密度(BMD)、β-胶原片段(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OPG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变化。结果治疗后与ALF组比较,LIR+ALF组的腰椎L2~4的BMD、股骨颈BMD、BALP、Apelin-13、OPG升高[(0. 86±0. 07)vs(0. 95±0. 05)g/cm~2,(0. 73±0. 04)vs(0. 88±0. 06)g/cm~2,(56. 12±4. 67)vs(63. 74±8. 72)IU/L,(856. 31±65. 74)vs(896. 42±61. 79)g/cm~2,(246. 64±38. 07)vs(269. 59±39. 41)pg/ml,P0. 05],β-CTX降低[(0. 64±0. 07)vs(0. 57±0. 05)ng/ml,P0. 05],FPG、2 h PG、HbA1c及BMI低于治疗前及同期ALF组(P0. 05);LIR+ALF组总有效率高于ALF组(97. 50%vs 82. 50%,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在降糖及改善BMD及骨代谢方面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OPG及Apelin-1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民俗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方法 1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各30人。结果实验后,各组LDL、HDL、LDL/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阳性对照组的LDL、LDL/HDL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P0.001),HDL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P0.01);另外,抖空竹组LDL/HDL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进行民俗体育锻炼可显著改善HDL、LDL、LDL/HDL,降低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水平与尿酸(UA)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量水平依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OP)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L1~4、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颈及全部股骨的BMD水平。结果三组随骨量的减少,UA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OP组<骨量低下组<骨量正常组(P<0.05);三组FPG、FINS、HOMA-IR、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大转子、全部股骨BMD与FPG呈负相关(P<0.05);L1、L2、L4、L1~4、全部股骨BMD与UA呈正相关(P<0.05);L4、Wards三角、全部股骨BMD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L1、L2、L3 BMD与BMI呈正相关(P<0.05);L4 BMD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各部位BMD与FINs、Hb A1c、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BMD水平与UA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对于T2DM患者应定期检测BMD,严格控制血糖、UA水平以及BMI,以免发生O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折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WC、血糖、血脂水平、不同部位BMD、OP发生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体重、体质量指数、W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BG、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男性患者L2 BMD显著低于女性(P0.05),股骨颈、Wards三角BMD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L2 BM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男性人员(P0.05),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BMD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2型糖尿病组女性患者L1 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男性患者L2、L1-4 O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人员(P0.05);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全股骨O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人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测定56例老年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6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M患者(NDR组)和58例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ward's)及前后位腰椎BMD,并检测血清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Ⅰ型胶原降解产物(Crosslaps)/尿肌酐(Cr)水平。结果DR组的股骨颈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分别为(0.66±0.15)、(0.76±0.15)、(0.81±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前后位腰椎各部位BMD在DR组BM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P<0.05)。DR组血清BGP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血清PTH、P显著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老年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股骨近端BMD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而腰椎各部位BMD水平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组织蛋白酶(Cathe)K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O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形成蛋白(BGP)含量,采用免疫分析法测定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人工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Cathe K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瘦素和IGF-Ⅰ含量,采用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结果研究组血清BGP、B-ALP和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瘦素和Cathe 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腰椎L1~4和股骨颈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GP、B-ALP、PINP、瘦素、Cathe K和MDA与BMD呈线性负相关,IGF-Ⅰ和SOD与BMD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OP患者骨代谢异常、瘦素和Cathe K降低、IGF-Ⅰ升高及氧化应激失衡是造成骨量下降和骨形成障碍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老年OP辅助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血管造影的患者1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后分为5组:冠脉正常组(n=38)、A组(n=31,Gensini评分1~40分)、B组(n=33,Gensini评分41~80分)、C组(n=32,Gensini评分41~80分)及D组(n=30,Gensini评分121~160分)。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病史采集,收集生化检查结果,检测CAVI、ABI、IMT数值。结果 CAVI、ABI、IMT在正常组、A组、B组、C组、D组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AVI、IMT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ABI数值在这五组间呈递减趋势(P0.05)。CAVI、ABI、IMT均与Gensini评分相关(r分别为0.764、-0.695、0.702,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作对比,CAVI的灵敏度为92.06%,阳性预测值为95.87%,阴性预测值为76.7%,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 CAVI、ABI、IMT都能及早的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CAVI的预测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O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动脉检查,测量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并按级分组,同时测定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并按级分组,首先以动脉硬化程度为自变量,对各组BM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然后以OP为自变量,对各组股动脉IMT行评价,判定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2在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化验室检查,分别以动脉硬化及OP为自变量,对入选的以上应变量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结果 1骨量变化各组中,OP程度越重,股动脉IMT越厚(P0.05)。2骨量正常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OP组(P0.05);HDL-水平显著高于严重OP组,其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值组CRP水平显著低于OP组(P0.05);ALP显著低于OP组(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股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各组中,硬化程度越高,BMD值越低(P0.05)。4股动脉硬化0级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2级、3级组(P0.05),1级、2级组均显著低于3级组;股动脉硬化0级组HDL-水平显著高于2级、3级组(P0.05),1级、2级组显著高于3级组(P0.05);0级组的CRP水平显著低于2级、3级组(P0.05);0级组ALP显著低于1、2、3级组(P0.05),其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OP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IMT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在发生率及疾病分级程度上呈正相关性;2TC、TG、HDL-C、LDL-C、ALP、CRP是影响OP及动脉硬化程度的共同因素。3OP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可作为彼此疾病诊断的参考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汉族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汉族T2DM男性患者115例(T2DM组)及50~79岁健康男性汉族体检人群148例(对照组)。观察T2DM组、对照组的OP发病率的关系。比较T2DM腰椎1~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MD)与龄、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关系,同时进行T2DM组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中老年汉族男性T2DM患者OP的发病率是13.8%,明显高于对照组(2.7%,P<0.05)。T2DM组腰椎1~4、股骨颈、全髋的BMD与年龄、BMI分层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饮酒史与BMD独立正相关(P<0.05);BMI、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BMD独立负相关(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BMD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BMI、糖尿病病程延长、长期饮酒及高水平FT3、TgAb、HDL-C是中老年汉族男性T2DM患者发生OP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及阿法骨化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OP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及治疗组55例。对照组每日口服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治疗,治疗组予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治疗,治疗为期1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骨密度、血清钙、磷、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骨转换标记物[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OC)]的变化,比较两组间差异。观察治疗组使用唑来膦酸后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应用唑来膦酸1年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亦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使用唑来膦酸1年后,腰椎(L1~L4)、股骨颈(Neck)、股骨大转子(Torch)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血CTX及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及阿法骨化醇治疗高血压合并OP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2DM患者钙调激素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T2DM(T2DM)患者117例和健康体检(NC)者63名。将T2DM患者分别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HbA1c≤8%组、HbA1c8%组,以及BMD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OP)组。比较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腰椎(L1~L4)、股骨颈、全髋及全身BMD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25(OH)D3减低[(44.94±17.40)vs(35.57±12.30)nmol/L](P0.01);股骨颈、全髋BMD下降[(0.927±0.173)vs(0.848±0.136)g/cm2;(0.934±0.140)vs(0.873±0.150)g/cm2](P0.01或P0.05);PTH升高[(5.62±3.93)vs(8.50±4.15)pmol/L](P0.01)。(2)与病程≤10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股骨颈和全髋BMD下降[(0.882±0.111)vs(0.814±0.148)g/cm2;(0.908±0.139)vs(0.840±0.157)g/cm2](P0.05);PTH升高[(7.06±3.74)vs(10.55±9.09)pmol/L](P0.05)。(3)与HbA1c≤8%组比较,HbA1c8%组股骨颈、全髋BMD减低[(0.891±0.130)vs(0.830±0.131)g/cm2;(0.949±0.130)vs(0.832±0.161)g/cm2](P0.05);PTH增高[(7.21±3.98)vs(9.96±8.80)pmol/L](P0.05)。(4)T2DM组OP和骨量减低者比例高于NC组(P0.05),且OP组病程、HbA1c、PTH较BMD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长或增高(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D与病程、HbA1c及PTH呈负相关,与25(OH)D3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BMD下降及OP发生率升高,以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控制差者为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及其动态血压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4例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02例)与观察组(常规治疗 阿托伐他汀,212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动态血压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A、B、C组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TG、TC、LDL、ox-LDL水平、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方面,观察组C较A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但A与B、B与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低危因素情况可以考虑10mg/次,1次/d,高危因素可以考虑30mg/次,1次/d,有益于血压的控制,适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老年病人血尿酸(SUA)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T2DM病人120例,其中高SUA(386.7μmol/L±98.6μmol/L)组78例,低SUA(242.5μmol/L±75.3μmol/L)组42例。比较两组病人L2~L4、股骨颈、Ward三角的BMD,并分析老年T2DM病人SUA与不同部位BMD间的关系。结果高SUA组病人L2~L4、股骨颈、Ward三角BMD明显高于低S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SUA水平与各部位BMD相关,其中SUA值与L2~L4BMD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颈、Ward三角部位BMD相关性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2DM的SUA水平与骨密度密切相关,SUA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利于BMD低下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血压比(ABI)与急性脑梗死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15例住院病人,根据颅脑磁共振检查及脑梗死是否进展情况,分为对照组(4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SIP)组(45例)、进展性脑梗死(SIP)组(30例),各组病人入院当天均进行心-踝血管指数(CAVI)、脉压踝肱血压比(ABI),分析CAVI及ABI与脑梗死发生、进展关系。结果SIP组、NSIP组CAV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SIP组CAVI值高于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P组AB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SIP组ABI值低于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VI及ABI与脑梗死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脑梗死尤其是进展性脑梗死病人动脉僵硬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表达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T2DM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绝经后女性15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FPG、血清钙、磷、腰椎(L1~4)、股骨颈、全髋关节骨密度及血清SOST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骨质疏松(OP)检出例数(9 vs 63)、OP患病率(6%vs 42%)、FPG[(5.23±2.26)vs(7.89±3.47)mmol/L]和HbA1c水平均升高[(5.64±0.83)%vs(7.26±1.26)%](P0.01),BMD(L1~4)和BMD(全髋关节)水平均降低[(1.18±0.14)vs(0.84±0.21)g/cm2、(1.21±0.16)vs(0.84±0.21)g/cm2,P0.01)。与NC组比较,T2DM组血清SOST升高[(497.62±57.43)vs(1100.21±68.45)p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OST与BMD(L1~4)、BMI呈负相关(P0.001);BMD(L1~4)与血清TG呈正相关(P0.01),与SOST、FPG及HbA1c呈负相关(P0.05或P0.01);BMD(股骨颈)与LDL-C呈正相关(P=0.012),与FPG呈负相关(P=0.035);BMD(全髋关节)与TG呈正相关(P=0.021),与FPG水平呈负相关(P=0.02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SOST、FPG及HbA1c升高是BMD(L1~4)降低的危险因素,高FPG、低BMI是BMD(股骨颈)降低的危险因素,FPG升高是BMD(全髋关节)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SOST高表达可能导致骨代谢异常,引起BMD降低,增加OP患病风险,参与OP发生发展,高FPG、HbA1c和低BMI是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片,联合组给予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强度。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联合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及桡骨远端和胫骨中段部位的超声声速(SOS)显著高于对照组;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应用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43例高胆固醇(TC≥5.18 mmol/L)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测量踝臂指数(ABI,<0.9为异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S)组135例和非AS组108例,比较两组ABI和ABI降低发生率;将AS组患者根据ABI分为ABI正常组65例和ABI异常组60例,比较两组IMT,分析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结果 AS组、非AS组ABI分别为0.89 ±0.66、0.91 ±0.57,分别有86例(64%)和40例(37%)患者ABI减低,AS组ABI低于非AS组,ABI减低发生率高于非AS组(P均<0.05).AS组ABI异常者IMT明显高于ABI正常者4(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BI与IMT呈负相关(r=-0.435,P均<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BI明显减低,ABI与IM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功能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BMD绝对值T值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3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226例(设为T2DM组)的临床资料,同期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男性49例设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DXA测得的脊柱L1-4、左侧股骨颈、全髋BMD以及BMD绝对值T值,分析各部位BMD、绝对值T值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全髋BMD与BMI、血清TSH水平正相关(P<0.05),全髋BMD绝对值T值与年龄、HDL负相关,与TSH、BMI正相关(P<0.05),股骨颈BMD绝对值T值与BMI、 TSH水平成正性相关(P<0.05)。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仅与BMI呈正性相关(P<0.05)。正常范围内的TSH是老年男性T2DM患者全髋BMD的独立保护因素(B=0.146,P=0.034), FT4、 FT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