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了正常值所致,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有报道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而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在足月儿约为10.5%,在早产儿则为25.3%[1].静脉血检测血中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的数值即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陈湛平 《医学文选》2001,20(1):99-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 ,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黄疸 ,为生理性黄疸 ;而由于疾病及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 ,则为病理性黄疸 ,多为高胆红素血症 ,占住院新生儿的 2 0 %~40 % [1 ,2 ] 。高胆红素血症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 ,可致胆红素脑病 ,发生率为 1%~ 5 % ,幸存者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1~ 3] 。近年来 ,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深入开展 ,对传统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提出了异议 ,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传统的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 CB)增…  相似文献   

3.
余明杰 《广州医药》2001,32(1):48-49
正常新生儿早期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此时若伴有其他可使黄疸加重的疾病或致病因素则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 (下称高胆 )。其中部分发病原因不明[1] ,但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文收集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胆新生儿 ,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10 2 6 μmol/L ,生后 72小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6μmol/L ,早产儿 >2 5 6 5 μmol/L ,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高胆。1 2 一般资料 :从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集以高…  相似文献   

4.
陈湛平 《微创医学》2001,20(1):99-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黄疸,为生理性黄疸;而由于疾病及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则为病理性黄疸,多为高胆红素血症,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1,2]。高胆红素血症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致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5%,幸存者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3]。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传统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提出了异议,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修芳 《医学文选》1999,18(4):570-571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既有生理性黄疸,也有高危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对高胆的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高胆作一回顾性分析,对其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72例均因新生儿黄疸诊断入院,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2 一般资料 72例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1∶0.44;平均胎龄(38.3±2.1)周(35~40.2周),其中足月儿66例,早产儿6例;平均高胆出现时间(2.6±1.1)天(21小时~5天);胆红素值(277.3±31.6)μmol/L(210.3~349.5μmol/L),为间接胆红素升高。1.3…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周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5-13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纵向驰豫时间技术(T1 mapping)在定量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可行性,观察各脑区T1值与胆红素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客观的量化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26例(脑病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高胆组)及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7...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痘。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由禾结合胆红素增高,且由于新生几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蒋梅秀(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胆红素;新生儿;蓝光;护理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较多,除生理性黄疸外,有新生儿感染、ABO溶血、喂养过期[1]...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黄疽。其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和喂养方式等有关。发病以早产儿、母乳喂养儿居多。母乳喂养且未发现致病因素的占80%。成人血清胆红素超过34μmol/L出现黄疸,而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要超过85μmol/L。“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疽是相对的,不能人为的依靠血清胆红素值把二者分开。个别“生理性”黄疸可因胆红素高到一定程度而造成危害;某些“病理性”黄疸也可因胆红素不高而相安无事。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疽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新生儿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紊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危害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和进度,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因为黄疸的性质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在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现有20%~40%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为此我们对100例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了血胆红素的观察,并进一步对影响新生儿血胆红素代谢的护理相关因素做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严重后果。由于引起高胆的病因较为复杂,故明确病因,及时诊治,对防治高胆红素血症,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极为重要。2008-05~2010-05我院共收治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就其临床诊治作一探讨,以期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科学防治,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尿β2微球蛋白,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患儿(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肾功能损伤,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以早期敏感地判断新生儿肾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过早,每日上升过快,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黄疸退而复现时,就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成为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黄疸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均较轻微.部分新生儿可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引起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或核黄疸(kernicterus),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胆红素脑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随着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因此,通过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能正确识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水平胆红素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防止和保护细胞受超氧化合物损伤的抗氧化作用。但随着血中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其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此外,胆红素可对神经元细胞膜、线粒体及DNA产生毒性作用,同时也可损伤突触功能。故未来需进一步探究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胆红素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覃立强 《广西医学》2009,31(2):278-28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新生儿曾出现黄疸。Gubemiek等报告,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60%,早产儿达8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由不同病因引起,严重者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诊疗工作的核心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本文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