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净化单位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 ,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液透析 (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据报道HD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阳性高达68% [1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阳性率为70 .8% [2 ] 。因此如何降低HD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 ,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就我院血透室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证明 ,HD患者除输血感染外 ,交叉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感染途径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自 1 994年— 2 0 0 0年HD患者82例 ,男 47例 ,女 3 5例 ,年龄 2 3岁~ 76岁 ,透析时间 0 .5年~ 6年。原发病因 :慢…  相似文献   

2.
王波  刘劲松 《河北医学》2013,(12):1927-1929
随着临床血液透析技术的普遍应用,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山西、安徽、甘肃等省接连发生多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规范管理血液透析室成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2]。为了解我市血液透析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监蕾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海燕  孟祥伟 《吉林医学》2003,24(6):489-491
丙型肝炎病毒(HCV)自从1989年被美国发现以来,HCV感染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7亿人感染HCV,WHO报告每年全球至少300~400万人感染HCV,而一旦感染,仅有约20%的人能将病毒从血液中清除出去,很大一部分人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许多人可终生无症状,成为病毒携带者[2]。在美国每年有5万人感染HCV,我国一般人群感染率达1%~3%。HCV感染后,慢性化率较高,至少50%~70%转氨酶可持续升高,重者有肝硬化表现,HCV和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3]。1HCV的传播途径①HCV可通过输血感染。②可通过其他…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海平 《海南医学》2002,13(7):85-85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 ,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将血液透析 (HD)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进行分析 ,并把我们的防护对策及体会报告如下 :1 HD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分析1 1 潜在的病毒感染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是病毒感染 ,特别是乙肝病毒(HBV )及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 [1] ,在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 ,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2 ] 。MHD患者长期透析营养不良需要反复输血 ,HD的体外循环操作中护士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  相似文献   

5.
章友芳  童慧娟  楼爱仙 《浙江医学》2014,(16):1427-1428
血液透析是目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存活和延长生命的可靠方法之一[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建立长期血管通路。一般情况下医师尽可能为患者建立血管内瘘通路,然而反复内瘘穿刺可引起亚临床菌血症,引起穿刺针眼感染,甚至针眼结痂不愈合,最终影响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2]。内瘘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积极预防和治疗血管通路感染对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3]。我科对内瘘感染针眼结痂愈合不良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敷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占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 30 % [1] 。近年来 ,运用中医、中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 ,我科自 2 0 0 1年 7月起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珠海健心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 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科门诊患儿 6 8例 ,其中男 33例 ,女 35例 ;年龄 1~ 3岁 12例 ,4~ 7岁 36例 ,8~ 12岁 2 0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 ] 。将 6 8例患儿按就诊…  相似文献   

7.
目前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NHTR)发生率高达 15 %~37% [1] ,主要是由于多次输血或妊娠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所致。为了防止NHTR ,必须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作者应用白细胞滤器对 2 9名需反复输血且有输血反应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去白细胞输血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4月间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需要长期输血且发生输血反应 1次以上的 2 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16~77岁。受检者均输注 2次以上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其中未用白细胞滤器输血 2 0 9次 (…  相似文献   

8.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报道[1] ,发现一种可能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新型病毒 ,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 ,TTV)。国内有人报道[2 ,3 ] ,在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着TTV感染 ,包括一般人群、献血员、静脉毒瘾者、各型肝炎患者、血液透析者等。为了解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感染率及其在母婴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传播关系 ,我们对 2 0 4例健康孕产妇的静脉血、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TTV检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用 2 0 0 1年 1月~ 12月来我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及住院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传播性病毒 (TTV)感染情况 ,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 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情况 ,并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是否有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 ,透析器重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率为 5 3 .49% (4 6/86) ,其原因与输血史有关系 (P <0 .0 1) ,也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透析器重复使用次数有关 (P均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严重的TTV感染 ,避免接受输血与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或者减少其次数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 ,对预防和减少发生TTV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国内资料报道其感染所致的肺炎约占细菌性肺炎的 1/3,其发病率 3%~ 2 5 % ,占小儿肺炎约 10 %~ 5 0 % [1] 。同时 ,Mp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感染迁延不愈 ,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已引起临床的关注 ,因而快速病原学诊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于 1998~ 2 0 0 0年 ,对PCR技术在儿科Mp感染的快速诊断进行研究 ,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为 1998~ 2 0 0 0年间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 2 0例。男 12 0例、女 10 0例 ,年龄在 4个月~ 10岁之间 ,<6月 2 4例、6月~…  相似文献   

11.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约占医院感染的 2 5 % [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我院 2 0 0 2年 1~ 12月对 3919例手术患者进行了调查 ,现将其中 4 3例切口感染患者情况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资料为本院病案室 2 0 0 2年 1~ 12月手术患者的 3919份出院病历。1.2 方法 专职人员定期深入病区进行前瞻性调查 ,疑似切口感染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每隔 0 .5个月由专职人员对病历进行逐份回顾性调查 ,对每份病历进行系统的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臻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不断延长,但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来说,仍要忍受着各种并发症的折磨[1]。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在血液透析期间和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发生率约为36.1%,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约60.0%~90.0%[2]。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IDH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0%~50%[1] ,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7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4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青少年患者,调查其血液透析史及诊疗史,测定其HB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率为12.50%;其中存在创伤性美容史、输血史、使用血液制品史各1例,透析龄≥48个月2例。结论使用血制品史、输血史及透析年限长、创伤性美容史等为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发生率高达15%~50%[1]。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gt;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以上[2]。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伴出汗、头昏、哈欠、便意。  相似文献   

16.
邓行爱  黄爱珍 《医学文选》2002,21(6):878-879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 CDC)统计 ,美国每年约有 2 0 0万人发生院内感染 [1] ,可见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影响医院综合指标和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 ,并且严重威胁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预后。因此 ,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1 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因素   1有创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操作 如各科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各种注射法 ,采、输血操作、血液透析、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7.
不良孕产史一般指一对夫妇反复发生 2次或 2次以上流产、死胎、畸胎等。发生率为 0 .4%~ 1.0 % [1] ,占所有妊娠丢失的 15 %~ 2 0 % [2 ] 。怀孕的妇女中大约 1%发生不良孕产[3] ,但有 60 %~ 70 %患者病因不明[4 ]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根据众多文献报道 ,其发生主要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全身性疾病、解剖学因素等有关 ,现对自 1983~ 2 0 0 3年来我室进行遗传咨询的 12 0 0对夫妇病因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齐齐哈尔地区不良孕产史 2次以上来我室遗传门诊进行咨询的夫妇 12 0 0对 ,详细记…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1],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输血后肝炎在医院感染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对乙肝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预防措施的广泛开展,输血后乙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已逐年下降,而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日益成为现代医学的突出问题。为了解本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我们将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的丙型肝炎病案资料做回顾性的报告。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4年6月~199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55例丙型肝炎患者,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3岁(4个月~72岁)。2.实验室检查资料:HBsAg、HBeAg、抗H…  相似文献   

19.
<正>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1]。发生速度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率与质量,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对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按常规方法测量血压、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或原有高血压、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的患者,则可认为发生了低血压[2]。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服务质量的生命线,是评价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行动计划,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对患者医疗安全威胁[1]。病区是医务人员为住院患者实施医疗活动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场所。医院感染管理在外科手术中的管理与控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