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者,比较其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以探讨对临床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86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甘油三酯等9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者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脑血管病人进行血液磁极化治疗,观察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运用血液磁极化疗法共治疗了4 2例脑血管病人,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中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血液磁极化疗法能够明显地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4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及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另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对与指导一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重危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对体外循环重危病人术中及术后心肺等脏器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在近几年受到了重视。本文对86例(男7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岁)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与52例(男48例.女4例;平均年龄56.5岁)健康人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心绞痛病人的血液粘度有明显的增高现象。男性组和女性组的低切粘度与体检的健康组比较,有很大差异,而血球压积,男性组的血浆粘度比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了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血液粘度增加是以红细胞的聚集性为主,高切主要反映红细胞变形性,变形性差的红细胞随血流方向变形.流动中增加了细胞的磨擦力和血流阻力,使血液糟滞性增高,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经临床确诊住院的肺心病患者55例.肺气肿15例.慢支7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电泳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及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和屈服应力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增高.并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因此,对肺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和进行血液流变学治疗具有实用价值。慢支和肺气肿患者红细胞压积不会超过60%,一旦超过此值,应与肺心病相鉴别,特别对老年慢支病人。肺部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王亚章$湛江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人并发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1例)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29例);另外选择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A全自动血流变仪对病人进行测试。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单纯高血压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的粘、聚、凝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控制高血压不仅要扩张血管,也要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8.
骨髓纤维化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纤维化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1例骨髓纤维化病人及5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骨髓纤维化病人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流变学检测指标中,尤其检测HCT和全血粘度,对骨髓纤维化病人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3 血液的粘度、粘弹性和触变性 一系列疾病能够引起血液粘度的变化,时常还伴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性的变化。在大多数场合表现为血液粘度增高,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症”。测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诊断疾病是有价值的。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中的M蛋白显著增加时,其血浆粘度显著升高,全血粘度也可以升高,但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并不升高。而糖尿病、高血脂症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也可影响血浆粘度,但一般不明显影响全血粘度。 长期以来,在讨论心脑缺血等症时,人们总以泊肃叶定律为依据,以为血管管径的狭窄是限制血流…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用LBY-N6A型血流仪测定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病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这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用LBYN6A型血流仪测定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病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这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伞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5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外,影响红细胞流变特征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液稀释疗法是将病人粘稠的血液抽出:同时输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使血液稀释,周围血流阻力下降,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其它慢性缺氧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肺心病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其血液流变学具有“浓”(红细胞压积增高)、“粘”(全血粘度增高)、“聚”(血小板及红细胞易凝集)的  相似文献   

15.
艾灸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方法选健康人30例,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LG-B-190血液红细胞变型/聚集仪,于艾灸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血液流变性特点及不同临床类型之间的差 异。对符合 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人 14 0 例进行临床分型和血流变检 测,并与60名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榆神分裂症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 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电泳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红细胞电泳时间、脑血流量 显著低于健康人;偏执型和未定型突出表现为高血粘度和高电泳率,青春型以高血 粘度和高血小板粘附率为突出。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高粘滞血症及各型间的差 异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血液流变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胃癌生物学行为中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诸因素在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胃癌患者与20例健康成人的血液粘度、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校正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值。结果:胃癌患者多呈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指数、血浆粘度明显高于未浸及浆膜组。结论: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对胃癌的生长、局部浸润及血行转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温对口腔颌面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温对口腔颌面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低温组(L)和保温组(W)两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h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结果L组病人手术结束时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及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均升高,术后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术前及W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W组病人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温使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流变性降低,预防低温的发生,可明显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份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国内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作一概述。1血液粘度流变学检测中两个重要指标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1.1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1)血细胞数量、体积及结构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全血粘度主要与血液有形成份特别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密切相关。全血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而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脱水等均有全血粘度增高。当细胞压积达80%时,血液几乎完全失去其…  相似文献   

20.
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血液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最主要的因素.红细胞主要是通过它的压积、红细胞的大小、形状,聚集性和变形性的改变而影响全血粘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