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脉穿刺采血的选择部位.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138例需动脉采血的患者,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交替使用4种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结果 4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穿刺局部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背动脉穿刺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无皮下血肿发生.结论 足背动脉采血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2.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快速与准确,不但可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约时间,也可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采用进一步的治疗.部分文献上虽提到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1-3],也总结了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采血成功率[1],但各部位采血有何优缺点,结果是否有差异却未见报道;理想的采集部位,不但要求结果准确,采集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因为该类患者常病情危重,治疗护理措施复杂,因此还要求尽量不干扰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因病情需要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和头皮动脉采血组,每组50例,记录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以及操作时间。结果:头皮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操作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结论:头皮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标本合格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小儿头皮动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危重患儿予头皮动脉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并与直接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采血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及血肿淤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不影响检查结果。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肿发牛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的效果。方法 180例需做血气分析的综合内科患者,经肱动脉采血124次,桡动脉采血119次,股动脉采血117次。统计经肱、桡、股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的依从性及采血部位疼痛反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肱动脉一次采血成功率93.55%,误穿静脉发生率0,患者依从性较桡、股动脉好,疼痛反应较桡、股动脉小。结论经肱动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率低、采血部位疼痛反应小,是临床可以推广的动脉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呼吸监护室血气分析采血的穿刺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监护室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主观疼痛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中,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标本采集的最佳部位.方法 随机将神经内科12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危重患者分为两组(A、B组),各60例.A组采用股动脉部位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B组采用桡动脉部位行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观察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一次采集的成功率.结果 A组采用股动脉部位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98.33%,明显高于B组.结论 采用股动脉部位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方法 成率高,为抢救危重患者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一次足量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296例首次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8例,实验组经桡动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经大隐静脉采集血标本,观察两组患儿一次穿刺即采集到所需血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一次足量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采血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取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一次穿刺即可采集到所需血量,提高一次足量采血成功率,避免因多次穿刺造成患儿痛苦,且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新生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寻找快捷、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对57例需查血气分析的新生儿,同时使用肝素润滑过的一次性头皮针,分别经桡动脉,经颠浅动脉采集血气标本迭检,对比两组采血所用时间、副反应、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检测值差异。结果:两种采血方法血气分析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使用头皮针经颞浅动脉采血所用时间短,无l例发生血肿或瘀斑,成功率高,优于桡动脉组。结论:使用一次性头皮针经颞浅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是为新生儿进行血气分析时的一种简便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应用效果。方法:292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结果:292例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一次成功255例,成功率为87.32%,除5例因按压时间不够发生瘀斑外,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定位简单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抽血头皮针在危重症病人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应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一次性完成血气分析及代替静脉血进行其他的血液检查[1](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等),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二次穿刺,在保证血质量的同时,缩短抽血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将200例需取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完成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先用抽血头皮针采取静脉血,再用动脉采血器采取动脉血。观察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结果两组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抽血头皮针抽取动脉血完成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标本采集,具有提高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从而有助于医生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年资护士在不同部位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时的一次成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将胸外科护士分为两组,A组为入职0-5年的低年资护士,B组为入职5年以上是高年资护士,分别在桡动脉和股动脉处进行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结果 A组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于股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时宜首选股动脉,高年资护士可综合评估患者后,自主选择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新生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快捷、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对52例需查血气分析的新生儿,分别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对比两组血气分析结果、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采血方法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采血时间短、成功率高,发生血肿率低(P<0.01,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肝素化头皮针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检测数据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门诊采集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门诊抽血室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共计100例,对100例血气分析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使用BD动脉采血器在桡动脉采集血样。结果100例中96例穿刺采血成功,4例误入静脉,成功率为96%,无1例局部出血和感染。结论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有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每一环节,选择好合适的采血部位才能提高采集的成功率,为指导临床及时纠正酸碱平衡,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宁克颖  武治国  张文生 《安徽医学》2013,34(11):1643-164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0例行静脉采血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及采血部位的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婴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大隐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幼儿以大隐静脉采血和按压时间最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最低。结论静脉采血建议婴儿选择股静脉,幼儿选择大隐静脉,但仍需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和采血量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经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方法观察组为82例足背动脉搏动明显的患者,经足背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82例患者,经桡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2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在皮下血肿及误抽静脉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足背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优于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大大降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患矛盾,值得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而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快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则是非常关键的。要快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根据动脉情况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进行穿刺,以提高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准确率。本文分别介绍了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不同进针角度采血的方法及结果,得出结论:在采集动脉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准确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桡动脉血气分析血液采集中应用一指垂直采血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行桡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采血,观察组采取一指垂直采血法。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总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应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的成功率较高,有利于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靳凤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10-210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住院患儿采集血标本检验和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月采用股静脉新穿刺部位对50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穿刺部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个采集动脉血的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个理想的采集动脉血的部位。方法:将108例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结果:误穿静脉血发生率,穿刺后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二组患儿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无桡动脉穿刺禁忌症的病人,血气分析首选桡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