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选择技术人员857人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319人为对照组,共计1 176人进行研究。结果技术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应对资源各子项中,仅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518,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254,P<0.01)。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工龄;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理性处事、任务冲突、社会支持、任务不适、个体应对资源、工龄、任务过重、性别;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自我保健、工作环境、责任感、年龄、任务不适;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职业任务、工龄、理性处事、任务模糊、婚姻;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理性处事、娱乐休闲、任务冲突。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技术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技术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职工的工作能力,这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通过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职业紧张提供相应对策。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宝安区某街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96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职业任务问卷 中子项目任务不适和任务模糊得分,紧张反应问卷中子项目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得分,个人资源问 卷中子项目娱乐休闲和自我保健得分,均高于常模;职业任务问卷中子项目工作环境得分和个人资源问卷中子项目理性处事 得分,均低于常模;业务紧张反应与任务不适、自我保健,人际紧张反应与自我保健、社会支持,以及躯体紧张反应与任务 不适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成正相关,紧张反应与个人资源成负相关。结论:该人 群职业紧张水平较高,建议通过统筹工作分配,加强人文关怀,提升个人资源,增强其对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陵市铸造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国营企业和私营铸造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OSI-R)对98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铸造业工人(651人)的职业紧张情况与后勤和管理人员(对照组,255人)及西南地区技术工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工人组职业任务问卷(ORQ)和紧张反应问卷PSQ得分分别为(153.73±23.48)和(89.26±21.09)分,高于对照组(144.21±23.15)和(83.69±16.74)分,低于技术工人常模。工人组应对资源问卷(PRQ)得分为(121.58±19.14)分,低于对照组(129.96±19.17)的得分,高于技术工人常模(P〈0.01)。工人组与对照组人员比较,职业任务重,紧张反应强,同时个体应对资源能力较弱,与技术常模比较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有所改善。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铸造工人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的个体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有无疾病、是否发生过工伤、是否吸烟和饮酒、睡眠状况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紧张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工作环境、自我保健、学历、任务冲突以及社会支持、理处事和休闲娱乐。结论铸造工人有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同时应对能力较差,建议企业应从减轻职业任务、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入手,有效缓解工人职业紧张,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铸造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某国营企和私营铸造企业员工,采取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OSI-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得分分别为151.06±23.76、123.95±19.51、123.95±19.51,低于技术工人常模和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职业任务高度、中度、适度及缺乏职业紧张者分别占0.56%、6.07%、60.67%和32.70%;高度、中度、适度和缺乏紧张反应者分别占3.24%、8.72%、66.82%和21.23%;高度、中度、适度缺乏和很强应对资源者分别占5.1%、16.65%、66.25%和12.00%。个体紧张反应基本与职业任务成正相关,与个体应对资源成负相关。结论铸造业人群职业紧张水平不高,但缺乏应对资源能力较强,建议企业应从减轻职业任务,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效缓解工人职业紧张,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者职业紧张程度、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对某市302名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及208名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VDT组职业任务总分及任务过重、责任感及工作环境子项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紧张反应总分及业务、心理和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应对资源总分及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及理性处事子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VDT作业紧张反应因素有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每天VDT作业时间、VDT作业工龄、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T作业者视屏作业紧张和紧张反应显著增高.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钢铁集团自备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现况,分析影响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可能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59名矿山工人,利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对当班工人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中度、高度职业紧张者占34.9%,中度、高度紧张反应者占80.1%,中、高度应对资源缺乏者占24.4%,职业任务得分(179.9±23.6)、紧张反应得分(98.4±15.3)均高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22.8±18.5)低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紧张受工作强度、接触噪声、性别、有无职务、体质指数、家庭人口数、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结论该集团工人职业紧张明显,作业环境噪声、工作强度等是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干旱沙漠特殊环境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及社会支持情况.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及职业紧张量表(OSI-R)、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100名新疆干旱沙漠特殊环境石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了任务模糊(RA)得分与技术工人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野外石油工人工作环境、个体紧张反应得分均高于技术工人常模,而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RC)得分均低于技术工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职业任务(ORQ)得分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年龄>40岁组ORQ问卷得分为(149.31±21.85),低于30~40岁组(153.05±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应对资源(PRQ)问卷的得分在工龄≥10年组为(128.80±16.18),高于工龄<10年组(126.74±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Q与个体紧张反应(PSQ)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组之间得分不全相同,两两比较,初中及以下学历者ORQ为(142.65±21.22)及PSQ为(118.04±15.46),得分均低于高中及同等学力者和本科及以上者得分(P<0.05),ORQ与PSQ得分分别为(149.11±21.68)、(153.52±18.53)和(128.17±20.43)、(129.26±18.54);高度紧张组的社会支持总分(38.56±8.39)和支持利用度得分(7.38±1.78)低于低度紧张组[(44.08±8.48)、(9.07±1.80)](P<0.05);影响新疆野外石油工人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有:任务过重(RO)、RA、工作环境(PE)、休闲(RE)、RC和支持利用度. [结论]新疆干旱沙漠环境下野外石油工人个体紧张反应水平较高,应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缓解其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刑警的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程度。 [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91例刑警和 2 2 0例对照人群进行测试。 [结果 ]①刑警组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职业任务分析显示 ,刑警组在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五个子项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高 (P <0 0 1)。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两项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③紧张反应分析结果显示 ,除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外 ,业务、心理和躯体紧张反应三个子项得分刑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④刑警组应对资源各子项 :娱乐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四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刑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显著增高。针对刑警的紧张源 ,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紧张反应 ,增强刑警的应对资源 ,促进和保护刑警的身心健康 ,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的各种因素,了解其整体紧张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7月—10月抽取新疆各地州5家三甲医院内科、外科、门诊和其他科室工作≥1 a的女性护士1 800名,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紧张情况。结果在职业紧张程度调查中,低度职业紧张占6.1%,中度职业紧张占47.1%,高度职业紧张占46.8%;调查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不同民族、科室、婚姻状况在个体紧张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在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上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夜班频率在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和娱乐休闲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夜班频率的增高,其娱乐休闲得分逐渐降低。结论调查显示,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民族、科室、婚姻状况、工龄、夜班频率是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减轻由于紧张对他们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女医生工作紧张状况,探讨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因素,为今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措施、保持和提高女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测试300名女医生的工作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①女医生紧张程度及紧张反应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低年龄组应对资源得分显著优于高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女医生工作紧张得分高,紧张反应重,应对资源得分也较文化程度低组分值高。已婚及离异者较未婚者表现更多的职业紧张及紧张反应,而未婚者较前两者寻求更多的缓解紧张的措施。②女医生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③医院等级、职业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业务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女医生紧张反应明显,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和自我保健。而职业紧张和医院等级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紧张源,从不同角度着手缓解不同级别医院的女医生的工作紧张,以保护和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 (OSI -R)对深圳市不同行业的外来工 (研究组 ) 6 4 4名及户籍员工 (对照组 ) 32 2名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外业工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工作环境 ,主要紧张反应为业务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外来工组 ((P <0 0 1) ,表现在休闲、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方面。外来工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数、工作时间、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休闲、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结论 :外来工是一个存在紧张的职业群体 ,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可降低紧张反应 ,有必要在整个外来工职业人群中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服务 ,以促进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个体特征职工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性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1) ;而工作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30岁年龄段得分高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其他年齿 (P <0 0 5 ) ;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 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明显。不同文化程度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紧张源是任务冲突及责任感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已婚、离异职业任务及躯体、心理紧张反应显著高于未婚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未婚者显著高于已婚、离异 (P <0 0 5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紧张反应显著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显著高 (P <0 0 5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理性处事、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野外油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睡眠质量和生理健康状况,探讨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野外油田作业工人1100名,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野外油田作业工人ORQ、PSQ、PRQ及其他各子项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总分及其子项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46,P<0.01);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十位依次为颈、腰部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不同职业紧张水平油田工人除睡眠效率和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紧张水平颈、腰部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野外油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睡眠障碍和生理健康状况问题较严重,改善其职业紧张水平和身心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漆包线工人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漆包线企业工人做为研究对象,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并评价其生存质量现状。结果漆包线工人主观生存质量平均分为3.01分,主观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分为3.25分,生理领域得(14.47±2.15)分,心理领域得(13.94±2.51)分,社会关系领域得(14.27±2.72)分,环境领域得(11.70±2.65)分,生理和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漆包线工人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工伤、职务、工种和车间,环境领域有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总工龄、车间、职务。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影响漆包线工人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食欲和工伤,环境领域的有职务与家庭摩擦。结论漆包线工人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水平及职业紧张反应的特征,分析其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9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洋采油平台的所有在班工作的134名男性工人作为观察组,167名非海上平台作业的男性油田工人作为对照组。运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进行调查。[结果]海洋采油平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及职业紧张反应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由自然环境引起的职业紧张评分均值(33.18)以及心理紧张反应评分均值(27.50)均高于参比人群。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反应水平受职业紧张及应对资源的影响,职业紧张可增加职业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可降低职业紧张反应。职业紧张中的角色界限不清、任务不足及自然环境,个人应对资源中的自我保健,个体特征中的学历是影响职业紧张反应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反应水平,应结合职业紧张反应水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平台作业工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三级医院3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1100例,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1998)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30~40岁年龄组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最差,学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生活质量较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差(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得分是下降的(P〈0.01),应对资源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得分也越高(P〈0.01)。躯体紧张反应、任务过重、业务紧张反应和任务冲突是医护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心理紧张反应、理性处事、任务过重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学历的增高生活质量具有下降趋势,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增加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