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建设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过程中逐步实现医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归纳法和实物论证法,对杭州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中医防结合的措施进行论述。结果:社区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为医防整合提供子平台.通过强化政府行为、优化社会资源、加强多学科联合、明确医防职责、实施综合防治使医防整合在社区慢病防治中得到体现。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防治是医防整合的最佳切人点。  相似文献   

2.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各地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与管理成了社区慢病工作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生系统、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全科医生可以了解居民本人及家庭的基线资料,对社区居民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的卫生保健服务.鉴于此,我省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等慢病防治纲领性文件,开发了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结合社区慢病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率和管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能满足当前工作实际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慢病防治工作模式。方法采用文献归纳法、专访调查、头脑风暴法等,通过二次资料提取分析四川省现阶段慢病防治形势并总结工作模式。结果以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疾控机构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病组织、管理模式,资源与项目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慢病社区综合服务模式等是行之有效的慢病防治工作模式。结论现阶段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应优先考虑以长期的、可持续的项目作为切入点,开展以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疾病控制机构为主导的慢病防治工作,为慢病防治的制度化、系统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各地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与管理成了社区慢病工作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生系统、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全科医生可以了解居民本人及家庭的基线资料,对社区居民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医疗、预防、  相似文献   

5.
全国慢病防治示范社区太仓模式在苏州市的发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太仓模式在苏州市的发展情况。方法:回顾总结太仓示范点的工作进程、实践经验和苏州市的推广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结果:①完成了社区诊断报告;查出了主要的卫生问题;发现了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了环境支持系统。②制定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规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目标与任务;实施了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运行了慢病监测系统。③形成了一整套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经验—太仓模式;编制出版了64万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结论: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带动了苏州市全市的慢病防治工作,达到了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社区慢病管理效果。方法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根据相关标准实施危险分层。根据分级管理需要按时对慢病病人予以随访,引导同时监督病人合理服药,在此基础上要填写随访表。在随访期间要严密注意病人的病情,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予以处理。随访后第一时间录入随访相关内容。按照病情与年度效果评定,探究慢病防治情况,找到存在的弊病,持续深化慢病防治工作措施。宣传健康知识,深化慢病病人对慢病知识的了解,深化健康意识。渗透生活形式的重要性,对病人予以慢病防治知识教育。引导病人找到相关疾病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策略,提高病人的主动性,转变期被动心态,要让病人确保良好的心情,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邀请病人家属一起参与慢病相关知识的讲座,同时督促病人家属按医嘱配合医生工作,在家访中进行全面的配合,同时顾及到病人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全程干预高血压控制74.98%,糖尿病控制79.56%。我们为辖区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病人发放各类健康资料两千份,群体健康教育三千次。接受群体以及个体健康教育的居民,共计两千余人次。相关健康教育专栏以及黑板报三十六次。健康体检一万八千人次。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超过98.7%,同时居民可信度正趋于持续的提高,慢病管理与健康教育等工作得到社区居民以及上级主管系统的一致好评。结论在慢病管理环节,我们体会到慢病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一定要构建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依附于政府的辅助。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慢病管理工作,进而深化民众的健康保健以及自我防病治病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蚌埠市城市社区居民存在的与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现况,为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切合蚌埠地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试点社区随机抽取206人,采用《社区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蚌埠市试点社区人群慢病防治的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分别为47.03%、54.77%。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深圳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练坚贞  甘达强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7-1889
目的 探讨深圳社区卫生服务中慢病综合防治方案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深圳福田区竹盛社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共75名病人作为对象实施慢病综合防治干预,采用自身干预对照研究方法.结果 通过为期2 a的慢病干预,干预组慢病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管理率、控制率、规范服药率以及对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认识情况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干预后各率均高于干预前,绝大多数的慢病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感到满意.结论 ①深圳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对社区慢病人群进行综合防治,成效突出,能显著提高慢病人群的管理率、控制率和规范服药率.②应向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山市某镇随机抽取2 639名居民,深圳市某街道随机抽取698名居民、广州市某区随机抽取19 46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3市社区居民常见慢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市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山市、深圳市和广州市居民的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9.7%、10.7%和12.9%,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1%、7.4%和7.8%,3市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本地区糖尿病、COPD、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患病率;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文化程度(OR=0.926)、吸烟(OR=1.145)和体育锻炼(OR=1.242)是3市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3市居民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有待改善,应加强居民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对天宁区5 800户15 121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粗患病率31.77%,标化患病率17.18%;2型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0.43%,标化患病率5.39%。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高盐及高油脂饮食、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静坐及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等。结论慢性病是危害天宁区居民健康主要原因,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措施,社会支持系统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慢病生活俱乐部”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 从2013年新洲社康管理在册的慢性病病人中抽取14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慢病生活俱乐部”,由专业人员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对照组纳入“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根据深圳市统一“慢性病自我管理培训班”教材进行学习.比较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病防治信念和自我管理技能掌握程度的区别.结果 通过6周的培训,实验组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防治的信念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培训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培训前,除“能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外,两组患者慢性病的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培训后慢性病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较培训前均有提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培训后其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更明显.除“愿意接受慢性病知识宣教”以外,各项内容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慢病生活俱乐部”是慢性病病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由专业人员集中规范授课,强调病友自我管理技能的实践操作,通过病友互助互学等交流形式,培训效果好,使慢性病病友在社康中心有归属感,在社区慢性病防控中有利于发挥防治一体化的平台作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凯  张瑞 《中国校医》2020,34(4):286-288
目的对洛阳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洛阳市慢性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7年洛阳市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洛阳市慢性病防控人员主要为大专学历、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医学专业,分别占比52.5%、27.9%;无职称、初级和中级职称分别占34.4%、36.1%、23%,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专职从事慢性病防控的人员占82%。以慢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室占50.8%。结论对于目前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洛阳市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仍然不足。需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疾控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芬兰北卡项目的主要成效、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芬兰经验对中国慢性病干预的启示。北卡项目表明,社区干预是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路径。中国政府要想有效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总体上应该采取社区干预的思路,同时还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慢性病的社区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控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高血压等慢性生活方式病患病率的效果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参与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和单位干部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3年以后,再对这些人群体检时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测试,并对其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和单位干部职工6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17.22%和7.34%;6项有益健康行为正确率分别提高了4.55%和3.38%;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下降了7.42%和12.49%。结论慢性病与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制定干预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的人口死亡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居民死亡率为664.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66.54/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46/10万,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35∶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要死因位置,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构成比最高,为43.82%,肿瘤为38.07%、呼吸系统疾病为4.87%,三者合计占慢性病死亡的86.76%。结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基层医生慢性病知识知晓现状,为提高基层医生慢性病知识水平、有效地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7名基层医生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基层医生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欠佳,尤其是慢性病危险因素方面;医生的学历是影响知晓情况的重要因素,其慢性病知识水平决定患者的防治知识程度及疾病控制的意愿.结论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生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力度,注重单病种知识培训;强调基层医生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在慢性病知识宣传和控制患者行为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珠海市南虹社区231名29~65岁居民进行为期半年的健康调查、评估、干预,并进行健康管理前后效果评价,选择38名慢性病患者采用知己饮食、运动量化管理模式。结果231名居民生活方式得到明显优化,参加知己管理模式的38名慢性病患者6个月后平均体重下降1.3kg,体重指数下降0.5,腰围减少1.8cm,健康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区进行居民健康管理是十分可行和有效的,尤其是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知己饮食、运动量化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工作开展的状况并检验慢性病防制工作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收集2009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从死因报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以及慢性病规范管理3方面对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全国所有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死因报告的覆盖率平均为81.1%,距离绩效考核标准仍差18.9个百分点;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仅为30.6%;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为41.7%。结论:死因报告工作参差不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低以及慢性病人管理尚未规范,表明我国慢性病防制工作整体进展缓慢。慢性病防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yet underused, preventive measures exist to ameliorate such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s as hyperten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ervical cancer. The 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convened in September 1986 by the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Territorial Health Officials and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Public Health Service,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on successful chronic disease programs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and to identify barriers to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tate-of-the-art prevention technology. This report briefly summarizes the deliberations of conference working groups (composed primarily of State and Federal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that addressed these issues. Numerou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d surveillance, appli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related to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offered, as well as ideas on organizing and marketing chronic disease intervention programs. The conference clearly identified a pressing need for a coalition of public health agencies and interested professional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a coherent national agenda to combat chron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The Medical Care Program for Specific Diseases (Specific Diseases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72. The Program has two major components; research grant for specific diseases and medical cost subsidy for specific diseases. The research grant component now targets 118 diseases, and the medical cost subsidy component supports all or part of the co-payments of medical expenses for patients of 44 out of the 118 research target diseases.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ed public assistance programs for the vulnerable population in Japan,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designated Specific Disea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ide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xisting governmental information were abstra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ent reform of the Specific Disease Program, which requires the patients in this Program to share a small portion of the medical costs, influenc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Other health insurance reforms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gistered in the Specific Diseases Program, reflecting the relative merit/demerit of the Progra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Therefore, in an environment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formulation of health care policies for specific program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ativ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Program in ques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to avoid mis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patients covered by the Program and their ut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