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熠  曹虹  张文俊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80-2281
目的:探讨泪道置管联合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33眼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同时于上泪道留置硅胶泪道引流管,泪管留置时间为6mo。患者于术后1wk;1,3,6,9mo复查,观察术眼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等情况。结果:术后1wk~6mo复查,冲洗泪道通畅率100%,均无溢泪;术后6mo取出泪道置管,取管后3mo复查,32例(97%)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1例(3%)冲洗阻力大,溢泪症状减轻。2例(6%)泪小点轻度撕裂,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道置管联合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泪道内窥镜下泪道疏通联合全泪道置管治疗泪道系统多点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50只眼)鼻泪管阻塞合并上泪道阻塞(含泪小点、泪小管和泪总管阻塞)患者进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治疗,并联合全泪道置管,拔管后随诊3~6月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50只眼中31只眼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4只眼好转,轻微溢泪,泪道冲洗通而不畅;5只眼无效,仍流泪,泪道冲洗不通。总有效率90%。结论泪道内窥镜下泪道疏通联合全泪道置管是治疗泪道系统多点阻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估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方法对26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局麻下使用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进行观察并予泪道激光或微型电钻再通鼻泪管,泪道冲洗通畅后,注入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眼膏。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中鼻泪管阻塞再通率100%,术后随访治愈率80.77%。激光治疗和电钻治疗对慢性泪囊炎治愈率分别为66.67%、88.24%(P=0.302),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11%、58.82%(P=0.036)。结论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系统能在直视下对慢性泪囊炎进行针对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3例(184眼)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169眼治愈。11眼溢泪症状减轻冲洗通畅。4眼仍溢泪。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局麻下由鼻内径路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39例(42眼)。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流脓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达到治愈标准41眼,流脓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达到好转标准1眼。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面部疤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沈降  王骥  文丰  吴国海  周宏健 《眼科》2011,20(3):189-191
目的 观察并比较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与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设计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108眼).方法 48例(5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激光联合环形置管术,42例(5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泪道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用硅胶管制成鼻泪道支架,在鼻粘膜表麻下经鼻腔植入泪道治疗鼻泔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26例(31只眼)。结果术后平均随诊7个月,溢泪症状消除,冲洗泪道通畅者26例(占83.37%),溢泪、冲洗泪道通畅2例(占6.45%),2只眼植入支架失败,1只眼1周后支架脱出,再次手术植入支架后冲洗通畅。总有效率90.32%。结论硅胶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冬斌  许超  廖文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27-2228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的患者,在施行外路泪囊鼻腔手术中同时行泪道探通,留置新型泪道引流管3~6mo,在取管后3mo随访,观察术眼流泪、溢脓及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3~6mo取管,冲洗泪道通畅率100%;取管后3mo复查,38例(93%,38/41)冲洗泪道通畅。冲洗不通3例(7%,3/41)。除8例(20%)下泪小点有轻微撕裂伤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效果明显,所需手术设备简单、直视下操作、手术难度小,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106例行鼻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点抗生素眼液,3~6mo拔管;泪小管阻塞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88例行鼻泪道环形硅胶管植入术,术后滴抗生素眼液,6~12mo拔管。结果:拔管后5例鼻泪管阻塞,4例慢性泪囊炎,3例泪小管阻塞者复发溢泪,其他患者均无复发,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效果好、方法简单、组织创伤小、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泪囊鼻腔造口C形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2例(42眼)。对伴上泪道阻塞者用自制的头端略呈锥形泪道探针,按泪道探通方向突破阻塞部位11眼。结果 42眼术后全部治愈,拔管后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论 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能较好地解决伴上泪道阻塞的慢性泪囊炎;C形置管使手术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患者46例48眼,全部先有流泪、脓性分泌物病史,直至泪囊区出现硬结,红肿,甚至皮肤溃破,经泪道冲洗检查确诊,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术后随访3a,定期冲洗泪道,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无流泪、脓性分泌物46眼(96%),泪囊区红肿消失,冲洗泪道通畅。2眼仍有流泪,无脓性分泌物,泪囊区红肿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100%。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植入术一次性解决了鼻泪管泪总管同时阻塞的问题,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1-12/2014-12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6、12 mo时治疗总有效率及瘘口面积。
  结果:术后1mo,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与研究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与对照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mo,研究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瘘口面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 mo瘘口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置管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五代泪道内窥镜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04 /2014-07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12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第五代泪道内窥镜下微钻联合全泪道置管术)62例62眼,对照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58例58眼,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9%,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5.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眼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9.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

结论:第五代泪道内窥镜操作上较传统一体式泪道内窥镜更为灵活,直视病变情况下进行泪道微钻疏通鼻泪管,再联合全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较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更为安全,高效,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视化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并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湘西州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婴幼儿泪囊炎的患儿180例252眼。平均首诊年龄为5.8月龄。联合采用泪囊区按摩、抗生素眼液、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法。随访2~12mo,以溢泪症状完全消失并泪道冲洗通畅作为治愈目标。结果:在180例252眼患儿中,共治愈224眼,治愈率88.89%,其中未经探通而治愈者54眼(21.43%),探通治愈者170眼(67.46%);1次探通即治愈者132眼(52.38%)。此外剖腹产患儿共126例(70%)。结论:婴幼儿泪囊炎多见于剖腹产患儿,早期有效的泪道探通联合泪囊区按摩及抗生素滴眼液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并发症及解决方法。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110例113眼患者,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观察术后至拔管4mo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拔管困难26眼(23.0%),鼻腔残端隐藏5眼(4.4%),引流管脱落3眼(2.7%),泪道支撑管刺破泪阜1眼(占B型管5.9%),泪小管狭窄7眼(6.2%),鼻泪道冲洗返流5眼(4.4%)。结论: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医生细心、认真、温和地操作,会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 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 RS型)植入术;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 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 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好转33眼,无效17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方法: 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79例96眼,27眼(22眼泪小管、泪总管阻塞,5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行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69眼(27眼鼻泪管阻塞,42眼慢性泪囊炎)行激光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激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wk,泪道引流管术后3~6mo顺利拔管,鼻泪管支架,4wk拔管,所有患者随访12mo。结果: 泪道引流管,鼻泪管支架取出后随访12mo,泪溢消失者79眼,泪溢好转者10眼,无效者7眼,泪溢但无脓,总有效率为93%,显效率82%。结论: 根据泪道阻塞部位选择泪道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泪道阻塞患者128例148眼,全部有流泪病史,均经泪道冲洗检查确诊,行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胶管植入术,保留硅胶管1a,拔管后随访24mo,定期冲洗泪道,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拔管后治愈120眼(81.08%),无流泪,泪道保持通畅;好转18眼(12.16%),流泪减轻,泪道通而不畅;无效10眼(6.76%),仍流泪,泪道冲洗不通。总有效率达93.24%。结论: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谭思敏  梁德茂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79-1982

目的:分析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7-06/2019-06期间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150例150眼,均使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拔管后随访6mo,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35例135眼)和无效组(15例15眼),收集一般资料、合并症、泪道阻塞原因、术后泪道冲洗频率及骨性泪道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拔管后随访6mo,本研究纳入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0.0%和1.3%。有效组患者的病程显著短于无效组,合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效组,骨性泪道阻塞处长度显著短于无效组,阻塞处最小直径显著长于无效组,且两组患者术后泪道冲洗频率有明显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600,95%CI 3.448~6.136)、伴随合并症(OR=2.524,95%CI 1.481~4.302)、骨性泪道阻塞长度(OR=3.785,95%CI 1.844~7.770)和阻塞处最小直径(OR=2.330,95%CI 1.464~3.708)以及术后泪道冲洗频率(OR=4.773,95%CI 2.227~10.231)均是影响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病程、合并症、术后泪道冲洗频率、骨性泪道情况均是疗效的影响因素,其中适当提高泪道扩张冲洗次数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鼻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鼻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进的鼻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47例54眼,其中观察了37眼的远期(1~4年)随访结果。结果 在随访37眼中,治愈27眼(泪道冲洗通畅),占72.97%,10眼泪道冲洗不通,占27.03%。手术后早期定期随访行泪道冲洗将使手术远期疗效提高。结论 鼻泪道插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非破坏性特点(相对泪囊摘除),掌握一定技巧,有望取得较好疗效,可作为治疗一些慢性泪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