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诊治食管乳头状瘤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乳头状瘤是发生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良性肿瘤,一般直径不超过5mm,因其组织学上呈现乳头状结构,轴心为血管结缔组织,表面被覆增生成熟的鳞状上皮,故称为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简称食管乳头状瘤。过去一直认为食管乳头状瘤比较罕见,近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为探讨其发病情况、内镜下形态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对我院内镜室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13年间经胃镜检出并摘除的120例食管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较少见,是一种食管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检出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例报告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543001)郑赓唐,彭志娟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43002)吴成志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ES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罕见,现报告3例,病理检查均符合ESP的形态标准[1,2]。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的检出率有所增加,但其仍被视为少见病变。其发病机理和恶变倾向尚不明了。本文旨在通过结合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观察资料来阐明这些问题。 材料与方法:受试者为1970至1993年间空军病理研究所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的患者。同时期全部食管病例用作对照研究。每个病例均作切片HE染色,对个别病例还作加或不加淀粉酶预消化的过碘酸-希夫染色检查。本研究将突起于粘膜表面、衍生于固有层、覆盖在指样隆起的增生性鳞状上皮细胞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LR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RP阳性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Plowight(1895)报告肯尼西部山谷中牛前胃鳞状细胞癌,并发现有食管多发性乳头状瘤病流行,认为乳头状瘤和鳞状上皮癌有关[1].国内20世纪70年代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家禽和家畜咽或前胃乳头状瘤明显高于低发区,被认为乳头状瘤的发生率和食管癌有关[2].  相似文献   

7.
涎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临床和病理检查中较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该病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鉴别诊断进一步掌握,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与认知,并在临床治疗上选用最妥贴的方法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76例及正常食管黏膜30例,观察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这些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  相似文献   

9.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是一种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有学者提出其为癌前病变,并常与其他部位肿瘤同时存在。我院成功地经内镜诊断和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患者22例,分析其镜下诊断特点及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新  李月牛  朱辉  何明 《山东医药》2009,49(38):9-10
目的 总结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资料.结果 联合应用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食管腺癌56例(单纯腺癌42,腺棘癌1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8例,间叶组织肉瘤6例(恶性间质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癌肉瘤2例,食管不典型类癌2例.各类型临床、病理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 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不典型.应当根据术后病理、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综合考虑,以确定组织类型,有条件的行电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1.
以往仅有零星的有关胃鳞癌的病例报道,而在胃粘膜中存在鳞状上皮则鲜见报道。研究者在9个月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16例病人鳞状上皮延伸超越胃食管连接处进入近段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2.
食管乳头状瘤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乳头状瘤的研究近况郑赓唐,陈祝英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papillomas,E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1],近年国外有几宗较大病例的分析,使病例提高到100例左右,他们对EP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及内镜超声在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3-07/2008-10经内镜电切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EP患者49例,均行胃镜检查,其中24例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其常规胃镜表现、内镜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和临床的关系.结果:49例行胃镜检查的EP病例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占89.8%),呈羽毛状或乳头状隆起,表面呈絮状或细颗粒状,色灰白,多为单发,大小0.3-0.6 cm;24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的EP患者中有17例EUS诊断为食管乳头状瘤(占70.8%),6例EUS诊断为炎性增生或息肉(25%);其典型EUS声像图特征为起源于黏膜层的均匀等回声,边界清晰,向腔内突出.结论:EUS能清晰显示EP起源层次和侵犯深度,可用于判断其是否适合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4.
纤维瘤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因纤维瘤内合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纤维瘤可以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食管良性肿瘤很少见,食管纤维瘤是食管良性肿瘤之一,此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临床上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本文报道食管纤维瘤1例,通过病史及内镜检查、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食管纤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勇  赵雍凡  解晨昊  胡杨 《山东医药》2010,50(35):47-48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30例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己糖激酶(HK)、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并分析四种酶活性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K、MDH、LDH、G6PD活性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较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显著升高(P<0.01);HK、MDH活性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DH、 G6PD活性与肿瘤T分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K、MDH、LDH、G6PD活性均与体质量下降无关(P>0.05).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无氧代谢随浸润深度进展而增强;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酶活性均与食管鳞状上皮癌的淋巴结转移、体质量下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常的食管黏膜应为鳞状上皮,长期的胃食管反流会使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形成Barrett食管(BE).窄带成像技术(NBI)是近年来应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通过不同波长的窄带光波增加了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模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与放大内镜结合可以清楚地显示黏膜微血管和腺管结构形态,有利于判断病变性质[1,2].本研究采用NBI结合放大内镜与普通胃镜对发现的BE病灶进行观察和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气管乳头状瘤是一种呼吸系统良性肿瘤,临床虽少见,但近年来报道日渐增多。而其同时合并异时性食管-胃多原发癌临床尚未见报道。据目前研究,气管乳头状瘤发生主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1-2],另有研究称HPV可能是食管-胃多原发癌的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3],故HPV感染可能是本例患者罹患多源性肿瘤的一个共同致病因素。目前对于上消化道肿瘤很少有人把HPV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及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8-01/2015-12经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食管碰撞癌5例,同期食管癌1412例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碰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组合类型,高发年龄65岁,男性高发;好发部位为食管中段、食管与贲门交界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鳞状细胞癌碰撞腺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平滑肌肉瘤为特点,两种碰撞肿瘤位置靠近,中间隔以非肿瘤性间质,无移行及过渡,有各自的转移途径.食管碰撞癌以鳞癌和腺癌的碰撞常见.结论:食管碰撞癌非常罕见,与一般食管癌相比,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术后病理诊断是唯一的确诊方法,因此在碰撞癌的诊断中,应充分取材,避免漏诊,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的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以前称为幼年喉部乳头状瘤病,其特征为呼吸道反复出现良性鳞状乳头状瘤,病变可无蒂或有蒂,并可成串发生,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esophagus,PMME)较为罕见,迄今国内外报道仅300余例,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 ~0.5%[1].该病症状无特异性,很多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内镜检查活检阳性率低等特点使早期诊断率不高.因此充分认识其临床病理、诊治预后等特征有助于二级预防、改善预后.我们报道1例内镜下姑息切除的中晚期PMME,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PMME的疾病特征,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