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种完全合成的低分子量肽无载体口蹄疫病毒(FMDV)疫苗.该疫苗由合成的B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剂构成,其与两性分子α螺旋状T细胞抗原决定簇共价联接.3.4千道尔顿(KDa)低分子量FMDV疫苗是由相应于FMDV蛋白序列的合成的VP1(135~154)和三棕榈酰-S-甘油基-半胱氨酰丝氨酰丝氨酸(P_3CSS)佐剂构成.P_3CSS是合成的革兰阴性菌脂蛋白氨基末端部分的类似物.抗原决定簇VP1(135~154)通过圆二色性证明是一种α螺旋.这种新型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鼻病毒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都基本清晰,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抗鼻病毒药物作用的分子靶标。鼻病毒蛋白1(VP1)是一种相对保守的衣壳蛋白,它介导病毒的吸附/脱壳过程,是抗鼻病毒药物设计的理想靶标。近年来,针对VP1的抗鼻病毒药物研究非常活跃,新的抑制剂不断出现,分别处于活性测试、Ⅰ~Ⅳ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作用于VP1的抗鼻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病毒(HAV)基因组只含1个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6.7千碱基对(kb),编码2227个氨基酸的聚合蛋白前体,后者经蛋白水解加工处理,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中,结构蛋白VP1、VP2和VP3装配成HAV核壳。处于这种构象的HAV才可诱生抗HA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4.
甄翠欣 《河北医药》2003,25(7):496-49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由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三种蛋白分子组成 ,HBsAg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球状空壳颗粒和棒状颗粒中 ,后二者由于不含DNA ,所以不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前S1(Pre S1)位于大分子蛋白的N末端 ,只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 (Dane颗粒 )上 ,其免疫原性比HBsAg强 ,作为HBV传染性标志Pre S1比HBsAg意义更大。HBV DNA阳性表明有HBV活动性复制 ,血循环中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 ,传染性强。我们采用ELISA法和PCR法同步测定Pre S1、乙肝五项、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2…  相似文献   

5.
美国Baylor医学院Bertolotti—Ciarlet等将编码猴轮状病毒SA11株VP2蛋白的C13基因2和编码VP6蛋白的基因6克隆至单一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AB4,结果形成产量较高的由SA11株VP2和VP6蛋白构成的2/6病毒样颗粒(VLP),并以小鼠为模型,测定了这种同源性2/6-VLP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前,甲型肝炎病毒(HAV)在细胞培养中增殖成功,开创了研制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途径。非人灵长目动物实验证实,HAV在细胞培养中连续传代可导致减毒。连续传代获得的几个候选活疫苗已在志愿者中进行评价.感染细胞培养中的病毒抗原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灭活疫苗的研制.这类福尔马林灭活的HAV疫苗含有装配成病毒颗粒的病毒核壳抗原。HAV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是否保持核壳蛋白构型。含VP1的免疫原序列的合成肽以及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的可溶性核壳蛋白,高浓度注射家兔仅表现为微弱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用表达P1的重组活痘苗免疫狮猴,可防御病毒攻击.然而活痘苗病毒作为载体使用,仍有很大缺陷。已构建出脊髓灰质炎-HAV VP1嵌合病毒,这类杂交病毒不能诱生免疫应答,可能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插入的HAV表位的构型限制.最近有人报道在杆状病毒和痘苗病毒系统中表达空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五项同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高发 ,10 %以上为慢性肝炎 ,部分演变成肝硬化 ,同时乙肝病毒也易诱发原发性肝癌 ,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乙肝病毒以Dane颗粒、空壳颗粒、棒状颗粒三种形式存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 ,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 ,检测前S1蛋白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五项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自 2 0 0 2年~ 2 0 0 3年 6月我院化验消化内科的门诊体检者和住院病人空腹新鲜血液标本 4 6 5 3例 ,静脉采血 3ml。离心后分离血清 ,发现阳性病例 5 97例 ,其中前S1蛋白阳性 35…  相似文献   

8.
美国 Baylor医学院 Bertolotti- Ciarlet等将编码猴轮状病毒 SA1 1株 VP2蛋白的 C1 3基因 2和编码 VP6蛋白的基因 6克隆至单一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p Ac AB4,结果形成产量较高的由 SA1 1株VP2和 VP6蛋白构成的 2 /6病毒样颗粒 ( VLP) ,并以小鼠为模型 ,测定了这种同源性 2 /6- VLP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采用肌注、鼻腔和口饲途径接种小鼠 ,按既定时间收集粪便和血清标本 ,比较同源性或异源性 2 /6-VLP的保护效力并测定抗轮状病毒抗体 ;以 5 0μg含 1 0μg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异源性 2 /6- VLP2剂接种家兔 ,于 5 6天以兔化…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合成肽(21~47aa)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兔抗前S1抗体,建立前S1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前S1蛋白合成肽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可测到2.5×10~5个/Dane颗粒。特异性好,用兔抗前S1抗体可以抑制前S1蛋白合成肽、基因表达前S1蛋白、纯化Dane颗粒和前S1抗原阳性血清与包被抗体的结合。本方法精密度高,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0.15。在不同人群中,前S1抗原检出率以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最高。急性乙型肝炎时,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比HBsAg消失早,作为反映病毒清除的指标优于HBsAg。前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优于HBeAg,可作为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罗燕  陆滢雪  罗新华 《贵州医药》2013,37(3):255-256
乙肝病毒前S/S区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前C/C区编码HBeAg及HBcAg.HBeAg存在于病毒内衣壳,为可溶性蛋白.可游离存在于血中,与完整HBV颗粒-Dane颗粒出现平行,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发现HBeAg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时并不敏感[1],而血清HBV-DNA是HBV复制的金标准,由于其检测采用PCR法,仪器昂贵,对实验室条件要求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Vero细胞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纯化工艺。方法病毒收获液经离心澄清、福尔马林灭活和超滤浓缩后,采用Sephacryl S-400 HR凝胶过滤层析和Source 30Q离子交换层析2步层析法纯化EV71,进行各项检定及分析后除菌过滤。结果经纯化的疫苗各项纯化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杂蛋白去除率>99.9%;病毒纯化液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EV71病毒颗粒,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与文献报道大小相符的EV71 VP1、VP2、VP3及特异性免疫反应;制备成疫苗后免疫大鼠能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结论本实验建立了Vero细胞的EV71灭活疫苗的纯化工艺,纯化后制备的EV71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组成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两种病毒样颗粒 (VLP)的生化及免疫学特性 ,以及 VL P加铝或 QS2 1佐剂的免疫原性 ,评介了这些非肠道接种疫苗用于人体的可能性。  用于试验的重组杆状病毒分别表达牛轮状病毒核壳蛋白 VP2、VP6和猿猴轮状病毒VP7T(片段 )或 VP7F(全段 ) ,共感染或三次感染 sf9昆虫细胞 ,自行装配成两种杂交体6 / 7- VLP和 2 / 6 / 7- VLP。离心纯化后测定其纯度和组成 ,结果表明 VL P的纯度约为90 % ,2 / 6 / 7T- VLP中 VP2、VP6、VP7分别为 1 5 %、5 1 %、30 %左右 ;重复离心后 ,2 / 6 /7T- VLP较 6…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基灌流生物反应器中用 MRC- 5细胞培养甲型肝炎病毒 (HAV) ,然后用层析和沉淀法进行病毒纯化 ,最后 ,用甲醛灭活病毒并将其吸附于氢氧化铝佐剂上 ,制成 HAV疫苗 (VAQTATM)。  经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 ,用考马斯亮蓝或银染色及光密度测定法分析纯化的 HAV,发现 95 %以上的蛋白是病毒核壳蛋白 ,形成与 VP0、VP1、VP2和VP3相对应的 4条带 ,未发现其他杂带。用抗 MRC- 5抗体进行的蛋白印迹法也未测到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成分。高效分子筛层析、免疫印迹等方法均未检测出纯化过程中的残留物。用高 p H阴离子交…  相似文献   

14.
Gao K  Bi H  Ding YX  Li YH  Han CM  Guo Y  Rao CM 《药学学报》2011,46(12):1476-1482
建立重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p53(SG600-P53)的质控检测方法与质量标准。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法对端粒酶启动子、低压缺氧调控元件融合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p53基因等重组病毒载体结构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经紫外吸收法(A260)检测,病毒颗粒数为2.0×1011 VP.mL-1;TCID50法测定感染活性为5.0×1010 IU.mL-1。p53蛋白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体外感染人肺癌细胞H1299后,感染组核蛋白和空白对照组A450吸收度之比为5.2。该基因治疗制剂对人肺癌细胞A549体外杀伤的MOIIC50为1.0。以相同MOI感染并经TCID50法检测,重组病毒在人肺癌细胞A549与人表皮成纤维二倍体细胞BJ的增殖比值为398。经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病毒载体颗粒纯度为99.5%。定量PCR检测表明在1×107 VP的病毒颗粒中,野生型腺病毒基因片段少于1个拷贝。本研究建立的重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可用于该制品的质量控制,同时也为其他溶瘤基因治疗病毒载体质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毛细管凝胶电泳串联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CGE-LIF)方法分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衣壳蛋白VP1、VP2和VP3比例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CGE-LIF分析rAAV衣壳蛋白方法为:rAAV样品加入4%SDS-150 mmol·L-1 NEM的溶液预变性(70℃,5 min);再加入P503染料标记(70℃,10 min);再加入1%SDS进行变性(70℃,5 min),然后混匀上机检测。方法验证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等。另外考察了P503、TAMRA、FQ 3种染料条件及rAAV不同血清型和部分批间一致性。结果:CGE-LIF分析不同血清型rAAV(包括2、5、8、9、10型)可将其衣壳蛋白VP1、VP2和VP3基线分离并且峰形尖锐。准确性显示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重复性结果显示每个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迁移时间RSD均<1.5%,校正峰面积百分比的RSD均<5%;中间精密度结果显示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迁移时间RSD均<...  相似文献   

16.
姜岩  刘新泳 《药学学报》2010,45(2):205-214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复制的晚期阶段是整个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该阶段HIV-1经装配、出芽释放和成熟过程产生能感染新靶细胞的成熟病毒颗粒。结构蛋白Gag及其相关基因 (蛋白) 在此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协同自身不同区域, 有利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 RNA和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 从而促进成熟感染病毒颗粒的产生。针对此阶段设计的药物, 可有效地阻断HIV-1成熟, 从而抑制病毒感染。本文综述了结构蛋白Gag及其相关基因 (蛋白) 在HIV-1晚期复制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从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约 1 2周的 1名 2岁男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Sabin3/Sabin2 /Sabin3( S3/2 /3)型间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由于该分离株的初步鉴定为嵌合 Sabin3/Sabin2核壳结构 ;从而使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这个病毒的整个基因组序列、抗原特性和温度敏感性。  研究表明 ,第 1个重组连接位于编码VP1核壳蛋白的基因区 ,在 32 74和 32 85位核苷酸之间 ;第 2个连接则位于 RNA聚合酶区域 ( 6 82 4和 6 82 5位核苷酸 )。重组把 6个 Sabin2衍生氨基酸引入 Sabin3核壳中的VP1羧基末端。重组病毒的全基因组与其亲代 Sabin株在 3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CV-A5)VP1蛋白,并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多抗),为CV-A5相关定性定量研究制备试剂。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N端截短的CV-A5VP1-ΔN56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获得pGEX-6P-1-VP1-ΔN56。将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用纯化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VP1-ΔN56融合蛋白经背部皮下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以不可溶包涵体存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获得的兔多抗效价为107,可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CV-A5 VP1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CV-A5 VP1蛋白及特异性多抗。为中和抗原表征研究及VP1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究杨梅素抗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EV71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模型,采用致细胞病变(CPE)法和空斑实验观察杨梅素的抗病毒效果。以不同浓度的杨梅素处理细胞,结合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检测杨梅素的细胞毒性。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杨梅素对VP1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的方法评价杨梅素对V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杨梅素在2.5~20μmol·L^-1的浓度下预处理病毒能够显著抑制EV71感染诱导的细胞死亡,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C50为5.6μmol·L^-1。与病毒组相比,杨梅素在2.5~20μmol·L^-1的浓度下还能够显著降低病毒滴度。免疫印迹和RT-PCR的结果显示,杨梅素还能够明显降低病毒衣壳蛋白V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杨梅素具有显著的体外抗EV71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疫苗是用口蹄疫病毒A12株免疫原性衣壳蛋白VP3连接到大肠杆菌色氨酸△LE-1413蛋白,合成的一种重组疫苗。作者制成含有亚基因组的互补DNA(c-DNA)插入物的一系列质体。通过对这些插入物的核苷酸顺序的分析,确定了VP3基因的位置,位于口蹄疫病毒基因组中心附近。几乎所有VP3蛋白的密码顺序都是从质体pT465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st Ⅰ和Pvu 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