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该段冠脉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上覆盖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近期的研究表明,心肌桥不再是一种良性的无症状的先天性解剖异常,而是与心肌缺血、冠脉痉挛、心律失常甚或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一部分被浅层心肌纤维覆盖。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又称为壁冠状动脉[1]。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近年有报道严重的甚至可引起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等[2-4]。孤立的冠状动脉心肌桥不应作为冠状动脉手术的指征已成共识,但对心肌桥病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大样本随访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念认为,心肌桥是一种正常解剖变异或良性异常,但近期研究表明,一部分心肌桥一壁冠脉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甚至猝死。双源螺旋CT(DSCT)以其高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广泛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但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DSCT特点国内鲜见报道。2008年3月-2009年1月,我们对107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行DSCT检查,发现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25例,现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寿  杨瑞蜂 《心脏杂志》2009,21(3):417-420
本文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解剖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临床意义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研究心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2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检出率,观察心肌桥的发生位置、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全部1523例患者中,201例患者检查结果正常,1225例患者检出粥样斑块,231例患者检出心肌桥.心肌桥检出率为15.2%,共检出心肌桥235处.心肌桥位置:右冠状动脉1处,左主干1处,旋支1处,对角支3处,左前降支229处,以左前降支中段多见,壁冠状动脉收缩期轻度狭窄为主.纯心肌桥97例.134例患者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144处,斑块位置:心肌桥近端111处,心肌桥段19处,心肌桥远端14处.心肌桥近端血管粥样硬化较心肌桥段、心肌桥远端发生率高,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的狭窄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中段血管,壁冠状动脉收缩期多为轻度狭窄,血管合并粥样硬化,多见于心肌桥前端,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及心肌桥合并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由于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了解心肌桥的解剖学、影像学特征、病理生理改变、临床意义对指导心肌桥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几年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冠状动脉心肌桥治疗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最近陆续收到有关心肌桥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治疗方法有争议。我们特请吕树铮教授对这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供广大读者在治疗心肌桥时参考。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冠状动脉解剖异常 ,指一段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 ,有报道可引起胸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 ,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表现在心脏收缩时冠状动脉血管某一段管腔直径变小 (被心肌压缩 ) ,而舒张期压迫减轻时管腔变大。但其发生心肌缺血及继发管腔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肌桥大多发生在前降支。SchWarz等观察心肌桥内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肌桥近端及远…  相似文献   

8.
专家答疑     
<正> 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仅发现心肌桥,如无其他危险因素,是否需要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答:冠状动脉通常行走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内,该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在每个心动周期的收缩期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现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出现暂时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则被心肌纤维覆盖的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简称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早在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1wig才率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本介绍了心肌桥的发生、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1.
正常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的深面.若某一血管段潜入表层心肌,行走于心肌组织中,被心肌覆盖的血管段临床上称为壁冠状动脉(parietal coronary artery),覆盖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心肌桥的存在是一种先天畸形,目前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MSCT)明确其诊断.1960年Portmarn和Iwig最先就心肌桥在影像学中的特征做了描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在心脏收缩期,壁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桥收缩而导致管腔局部狭窄,呈现"吮吸现象"(Suck);在心脏舒张期管腔局部狭窄消失.壁冠状动脉在我国发生率较高(5%~11%),以男性居多(占86%).最常见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部位,也可见于对角支、钝缘支、左回旋支或后降支,壁冠状动脉可出现在单一部位或多部位.以往有学者认为:心室收缩时心肌桥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流,认为壁冠状动脉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结构对心脏似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以往认为心肌桥是一种良性病变,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心肌桥检出率逐渐增高,临床中逐渐发现,心肌桥不仅可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提高对心肌桥的重视,从根本上理解心肌桥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以便正确掌握心肌桥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肌桥一直被认为是心脏正常解剖结构的一种变异,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心肌桥原因引起的猝死、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病例屡屡发生,现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对心肌桥的发生率、解剖结构、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桥与猝死的关系、诊断、治疗、预后危险分层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和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方法 回顾2003年至2009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17例,分析其~(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放射性分布特点.结果 17例心肌桥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6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50%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和反向再分布.4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50%~75%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反向再分布.7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75%~100%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异常率为100%,表现为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反向再分布.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可以导致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75%~100%心肌桥患者均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相似文献   

15.
心肌桥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D  Guo XJ  Yu T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1048-1050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节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则覆盖于该节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走行于心肌内的冠状动脉节段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是由Reyman于1737年首次在尸检中提出的[1].心肌桥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有时也可引发心肌缺血并引起临床症状.X线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状动脉内超声(intracoronary ultrasound,ICUS)、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intracoronary Doppler ultrasound,ICD)及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发展,实现了心肌桥的活体诊断和评价,成为研究心肌桥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16例心肌桥病人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2.85%;其中位于左前降支(LAD)15例,左回旋支(LCX)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3例。16例病人中,心电图ST-T改变11例,有4例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心肌桥于收缩期致100%血流阻断。结论冠脉造影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异性诊断方式。心肌桥绝大部分位于左前降支,心肌桥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7.
心肌桥及其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rtsmann和Iwig于1960年首先报告心肌桥,认为它是一种解剖的异常,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1]。本文就心肌桥的概念、发生机制、与临床事件的关系、预后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1心肌桥的概念 心肌桥的特征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某部分和几部分于收缩期被其表面的心肌组织所压迫,引起心肌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而致心肌缺血、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一种临床征象。 Angehni等[2]认为心肌桥是心脏的一种解剖装置,心外膜下的某段冠状动脉行经该装置并为其所拖累。血…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但有时可能被浅层心肌纤维覆盖,这部分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部分心肌桥病人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病例不断增加,心肌桥的临床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心肌桥病人的健康教育在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1422例患者均行64层CT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有无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所有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CT结果对比。结果共发现104例119段心肌桥,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5.0±2.7mm、2.0±1.6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31%±17%。104例肌桥患者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发现42例44段肌桥,其长度为5.1±3.6mm、狭窄程度为70.2%±28.4%,与CT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64层CT可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对其诊断有着特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表现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87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0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 10例 ,发生率为 1.15 % ,其中 9例为左前降支心肌桥 ,1例在左回旋支 ,收缩期狭窄程度 >5 0 %的有 7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 ST段下移及 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2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例合并有心室壁肥厚 ,6例为单纯性心肌桥。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较低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可能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心电图改变 ,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当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