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戎建民  郝敏  高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76-3277
目的:通过对2003~2005年山西省6个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及孕产期保健和产科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003~2005年山西省内6个地区死亡的46例孕产妇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占死因前3位的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症,孕产妇死亡仍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农村低收入、计划外妊娠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结论:需针对原因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马永红  杨兰  郭金仙  李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02-3704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5~2010年孕产妇死亡的产科原因,为降低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甘肃省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0年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但死亡率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产科原因占74.48%,间接产科原因占25.52%。直接产科原因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胎盘滞留、产后宫缩乏力、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中胎盘滞留呈下降趋势,产后宫缩乏力和其他胎盘因素呈上升趋势。间接产科原因前3位依次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妊娠、妊娠合并肝部疾病,近年来,妊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有所提高。结论:2005~2010年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产科人员的培训和产科医疗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盐城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对盐城市2004-2008年57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72/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直接产科原因占75.44%,间接产科原因占24.56%。死因前3位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可以避免死亡占57.89%,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31.58%,不可避免死亡占10.53%。结论:盐城市仍须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强化医务人员业务,提高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等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淑华  尚瑞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0-163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2~2010年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各妇幼保健院(所)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报告。了解每个死亡孕产妇的病历资料,组织人员了解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情况,并对死亡孕产妇进行评审。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8.70%。结论: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质量;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攀枝花市3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 2008~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P0.05)。31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26例(83.9%),其中产科出血18例(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9.2%),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例(16.1%)。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的孕妇(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的孕产妇数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地点(P0.05)。结论应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妊娠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市孕产妇急救网络和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救治优势。  相似文献   

6.
737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8.76/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54.3%。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计划内比计划外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几率小,孕产妇从分娩到死亡时间越短越是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旧法接生、生育次数多、接生人员技术水平差、怀孕次数多、人流引产次数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分娩地点医疗水平差、经济水平差、年龄大都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促进因素。737例死亡孕产妇做过产前检查的占76.0%,产检次数大于5次的只有22%。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在家中或转诊途中的分别为40.4%、41.7%,非医务人员接生的占20.5%。结论: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数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急重症的救治,可进一步降低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薛映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34-1835
目的:通过对长兴县1993~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以长兴县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孕产妇死亡报告网,掌握1993~2004年长兴县全县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1993~199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15/10万,1999~2004年为6·63/10万,后6年较前6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孕产妇死亡因直接产科原因呈下降趋势,14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占57·14%,创造条件可避免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7·14%。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加强宣教,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成立危重产妇抢救小组,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01-4802
目的:分析本溪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中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3.16/10万,死因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花更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51-3052
目的:了解2000~2007年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死亡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活产数590 508例,孕产妇死亡221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7.43/10万。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各级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0.
钦州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钦州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和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根据逐级上报报表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资料,开展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结果:7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为36.94/10万。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比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高,其中产后出血位居榜首,占死亡人数的34.06%;其次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占31.88%;孕37周后死亡占57.97%;死亡地点在镇级卫生院比例高,占26.81%;37.68%的孕产妇未作过产前检查。结论: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2004年有明显回升,2005~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因此,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保健,加强镇级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王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58-2459
目的:了解我区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与措施。方法:根据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统一表格、统一标准对我区2000~2005年死亡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区6年内活产总数为75620例,孕产妇死亡41例,孕产妇死亡率6年平均为54.2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结论: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建设和添置产科设施、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亚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三亚市2005~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结果:2005~2009年三亚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1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5.05/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病。产科出血的构成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结论:产科出血仍是三亚市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产妇院内死亡原因,以改进欠发达地区的妇女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照《四川省孕产妇死亡评审标准》,对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的孕产妇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半年间孕产妇总数为26 438例,孕产妇死亡16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0.52/10万;孕产妇院内死亡12例,占75.00%;其中产科原因死亡7例,占58.33%;非产科原因死亡5例,占41.67%;计划生育内死亡5例,占41.67%,计划生育外死亡7例,占58.3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早期筛查妊娠合并症,筛查和动员计划生育外妊娠,及时住院分娩;加强产时保健,及时处理产时危险因素。通过正确、及时的孕期和产期保健,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欠发达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昌吉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强化干预措施,对12年112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表明, 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79.63/10万,少数民族孕产妇死亡占51.78%,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75.00%,其中产后出血 占45.54%。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昌吉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强化干预措施,对12年112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表明,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79.63/10万,少数民族孕产妇死亡占51.78%,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75.00%,其中产后出血占45.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结果2002~2008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09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37例,占死亡的33.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3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2.16%。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11.76%。结论(1)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质量。(2)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延边州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吉林省孕产妇监测方案》,对延边州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000~2004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35.79/10万,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1.93/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比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高,其中产科出血占居首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4.78%,其次为羊水栓塞,占总死亡人数的21.74%;20周之前死亡占30.43%;地市和省级医院在比例占82.6%。结论:加强产科建设,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加强孕前,产前保健,降低早期孕妇死亡,加强乡镇卫生院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绿色转载通道畅通等有效措施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23-3225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采取对策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按照湖南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在全市开展三网监测,对1999~2004年死亡的226例孕产妇进行调查,按1999~2001年(以下简称一阶段)、2002~2004年(以下简称二阶段)两个阶段分析死亡原因。结果:6年活产数442564例,一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2.04/10万,二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0.03/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前4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结论: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加速培养产科专业队伍,强化产科急诊的处理及转诊能力的培训,加强产科与各学科间协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死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唐山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65例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63.1%,间接产科原因占36.9%。死因前4位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高征。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21.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0.0%,不可避免死亡占38.5%。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重点应放在对农村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开平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全市 2 2个监测点内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 4 2 d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而造成的死亡进行监测。结果 :1996年 1月~ 2 0 0 3年 7月产妇数 6 0 5 0 4人 ,活产数 6 0 4 0 1人 ,孕产妇死亡 15例 ,年平均死亡率 2 4 .8/ 10万。 2 0 0 3年与 1996年比较 :孕产妇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 ,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基本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死亡前 3位原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结论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和产科建设 ,推行住院分娩等干预措施 ,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