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影响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浸润的T细胞子集变化的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在裸鼠皮下接种,形成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同时,以不同剂量IL-18分为4组治疗,4组分别腹腔注射IL-18 0.75,1.00,1.25,0(模型组)μg(0.1 mL)/只,治疗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4周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和脾组织,免疫磁珠阴选组织中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及脾组织中IL-17+/IFN-γ-CD4+T(Th17细胞)、IL-17-/IFN-γ+CD4+T(Th1)和IL-17+/IFN-γ+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株建立了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IL-18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形成及转移,治疗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中Th17和IL-17+/IFN-γ+CD4+T细胞浸润数目增加,Th1细胞降低,与脾组织中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IL-18后,随着剂量的增加,Th1细胞增加,IL-17+/IFN-γ+CD4+T细胞和Th17细胞浸润数目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 IL-17+/IFN-γ+CD4+T细胞数目在裸鼠移植瘤及其脾组织中增加,可能是在肿瘤环境中,促进其向Th17细胞分化;IL-18通过诱导IFN-γ的生成促进Th1细胞的生成,呈正反馈效应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阿糖胞苷(Ara-C)刺激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前、后B7-1、B7-2的表达,RT-PCR检测刺激前、后B7-1、B7-2基因的表达,检测T细胞表面因子IL-3和IFN-γ的表达以及这两种细胞因子在Ara-C刺激Jurkat细胞后12,24,48,72,96,120,144 h时间动态变化。结果经Ara-C刺激Jurkat细胞后,均能使B7-1、B7-2表达上调,并且可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3和IFN-γ,而未经Ara-C刺激的Jurkat细胞,无B7-1、B7-2的表达,均未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IL-3在T细胞活化12 h即可检测到,在48 h表达量最高,IFN-γ在T细胞活化24 h即可检测到,在72 h表达量最高。结论Ara-C可有效地刺激Jurkat细胞B7的表达,有效地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T细胞。B7在T细胞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认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可增强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分析其细胞来源,及对IL-12R的影响,探讨hIL-12联合HBsAg作为治疗型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8名健康人PBMC分别与rhIL-12(1 ng/mL)、rHBsAg(500 ng/mL)和rhIL-12(1ng/mL)+rHBsAg(500 ng/mL)体外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FN-γ(γ-干扰素)+T细胞、CD8+IFN-γ+T细胞及CD56+IFN-γ+NK细胞百分比,并测定表达IL-12Rβ1、IL-12Rβ2的细胞百分比。结果 rhIL-12与rHBsAg联合组CD8+IFN-γ+T细胞及CD56+IFN-γ+NK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CD8+IL-12Rβ1和CD56+IL-12Rβ1与单用rhIL-12或rHBsAg组比较均显著升高。结论提示rhIL-12联合rHBsAg诱生的IFN-γ主要来自CD56+NK细胞、CD8+T细胞,其次是CD4+T细胞;rhIL-12和rHBsAg单独均能上调健康人PBMCs表面IL-12R的表达,rhIL-12与rHBsAg联合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朝虹  殷松楼  殷寒秋  桑威  徐开林 《江苏医药》2012,38(17):1985-1988
目的探讨体外阻断活化的供鼠T淋巴细胞CD137-CD137L共刺激途径抑制供鼠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应用雄性供鼠BALB/c脾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雌性受鼠C57BL/6脾淋巴细胞为刺激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设单抗实验组(加抗CD137L单抗)和对照组(不加抗CD137L单抗),初次和再次MLC第1、3、5、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RT-PCR法检测培养的细胞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CD3+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L-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L-1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MLC中,应用抗CD137L单抗孵育供鼠脾T淋巴细胞主要抑制供鼠CD3+CD8+T细胞的增殖,抑制Ⅰ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表达,促进Ⅱ类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最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最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最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L-23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增殖及其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细胞系MUTZ -1的杀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正常人PBMNC,细胞分4组:阴性对照组(未加IL-23),3个浓度IL-23组(2、10、50 ng/ml),体外诱导72 h,并与MUTZ-1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诱导后PBMNC细胞增殖和表型变化。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PBMNC对MUTZ-1细胞的杀瘤效果。 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PBMN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TNF-α、TGF-β、颗粒酶A、颗粒酶B、穿孔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外诱导培养1、3、5、7 d时,IL-23诱导能够明显促进PBMNC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3+、CD4+、CD5+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D8+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且IL-23作用后的PBMNC均对MUTZ-1细胞产生良好的杀瘤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L-23作用后PBMNC细胞上清液中IFN-γ、TNF-α、TGF-β、颗粒酶A、颗粒酶B、穿孔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L-23能够明显促进PBMNC细胞增殖,并通过诱导PBMNC细胞表达IFN-γ、TNF-α、TGF-β、颗粒酶 A、颗粒酶B、穿孔素发挥杀伤MUTZ-1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7.
共刺激分子CD80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转染了B7—1基因后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7—1基因转入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epG2和HepG2/hB7—1细胞表面B7—1分子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HepG2和HepG2/hB7—1细胞B7—1mRNA的水平。观察HepG2和HepG2/hB7—1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HepG2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水平低,其阳性率为3.66%。而HepG2/hB7—1的B7—1分子阳性表达率达到92.6%,转染B7—1基因后较转染前增大了28倍多。HepG2和HepG2/hB7—1的生长曲线相比,后生长曲线上升减缓,生长速率减慢。结论 (1)HepG2表面B7—1分子的低水平表达是其弱免疫原性的主要原因。(2)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7—1基因转染HepG2可以获得B7—1高表达的阳性克隆。(3)B7—1基因的转染可以降低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人肝癌细胞B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过不同浓度的IFN-γ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作用,RT-PCR检测B7-1和B7-2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IFN-γ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干预后HepG2细胞的B7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IFN-γ能直接抑制HepG2细胞增殖,显著上调HepG2细胞B7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测定HSK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研究HSK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血清中IFN-γ、IL-2水平的关系,探寻HSK复发的分子免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例22例,设置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CD4+/HLA-DR+、CD8+/U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1)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降低,CD8+、CD19+、CD16+56+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降低,CD4+/HLA-DR+降低,CD8+/HLA-DR+升高,血清IFN-γ、IL-2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SK患者CD4+细胞、CD4+/HLA-DR+表达的降低与血清IFN-γ、IL-2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CD4+细胞、CD4+/HLA-DR+表达降低;IFN-γ、IL-2水平降低;CD4+细胞、CD4+/HLA-DR+、IFN-γ、IL-2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情的发展、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负载HepG2细胞裂解物的Exosome诱导的效应性T细胞对肝癌HepG2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并以GM-CSF+IL-4的培养方案获得树突状细胞(DC)。将反复冻融后产生的HepG2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DC,收集培养上清后以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得到Exosome,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用致敏DC及其分泌的Exosome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ELISA试验检测不同刺激环境下T细胞分泌IL-1β、IL-2、IL-4、IL-6、IL-10、IFN-γ和TNF-α的能力。以细胞杀伤实验(MTT法)检测不同因素刺激后的T细胞、OXA(2.5、5.0、10.0mg.L-1)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与未致敏DC及其分泌的Exosome相比,HepG2细胞冻融裂解物致敏的DC及其分泌的Exosome能显著促进T细胞的增殖,并使其活化和分泌大量的IL-1β、IL-2、IL-6、IFN-γ和TFN-α等Th1型细胞因子。活化后的T细胞、OXA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活化T细胞联合10mg.L-1OXA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最高,但与联合5 mg.L-1OXA的效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所分泌的Exosome可在体外刺激T细胞,使其活化为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细胞联合低浓度OXA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降低OX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探讨Pim-1 激酶对小鼠脾脏naive CD4+ T 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naive CD4+ T 细胞分化,PIM-Inh 阻断PIM-1 激酶,通过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ive CD4+ T 细胞分化过程中Tbet、GATA3、FOXP3、RORγt 蛋白的表达,ELISA 检测诱导分化的CD4+ T 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 、IFN-γ、IL-17 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的naive CD4+ T 细胞Tbet、GATA3、FOXP3、RORγt 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 、IFN-γ、IL-17 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PIM-Inh 可以抑制naive CD4+ T 细胞Tbet,RORγt 表达并降低上清液中IFN-γ、IL-17 的水平(P<0.05)。结论 Pim-1 激酶可能在naive CD4+ T 向Th1、Th17 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BCG)或联用千扰素γ(IFN-γ)/维生素A(VitA)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44例,25例患儿给予单独BCG或合并IFN-γ/VitA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纯结核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产生IL-12、IL-18、IL-10、IL-4、IFN-γ的水平及膜表面蛋白质分子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1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mRNA的表达,并随访平均1年时间,临床观察喘息发作的情况。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千预后IL-12、IL-18、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千预前,LAG-3mRNA的表达增强,IL-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IL-10水平略下降。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千预前及毛细支气管炎对照组恢复期。BCG单用或联用IFN-γ/(VitA)组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合并IFN-γ/VitA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结论:BCG可促进毛细支气管炎患儿PPD皮试阳转、增强TH1细胞功能的作用,推测IL-10水平未显著降低可能与BCG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FN-γ对白血病U937细胞株B7分子同源配体1(B7 homolog 1,B7-H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IFN-γ处理U937细胞株48h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IFN-γ对U937细胞表达B7-H1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IFN-γ0 ng/ml)比较,在蛋白水平,经不同浓度的IFN-γ(50ng/ml、100ng/ml和150ng/ml)处理后的U937细胞B7-H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01);而且B7-H1的表达水平与IFN-γ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②在mRNA表达水平,IFN-γ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U937细胞的B7-H1表达:IFN-γ50ng/ml、100ng/ml和150ng/ml组B7-H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6.5、26和22.7倍。结论 IFN-γ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U937细胞上B7-H1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LEF5、15、45μg/ml共培养。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152、CD28的表达以及各组T淋巴细胞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水平。结果在体外,LEF对由PHA诱导的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LEF呈剂量依赖性。LEF对T淋巴细胞CD152、CD28的表达无明显影响。LEF促进IL-10、TGF-β1 mRNA的表达,抑制IFN-γ mRNA的表达。结论 LEF可能通过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L-10、TGF-β1以及减少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来下调SLE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4,(47):4441-4443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在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加入T细胞多克隆刺激剂(0.2μg/ml)以活化淋巴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实验分为空白对照(常规培养液)组、抗人CD3抗体(anti-CD3)刺激(0.2μg/ml)组、雷公藤甲素(anti-CD3 0.2μg/ml+雷公藤甲素1 mmol/ml)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加入雷公藤甲素,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泌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与T细胞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CD4+、CD8+T细胞百分比。结果:与anti-CD3刺激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PBMCs中IFN-γ含量减少,分泌IFN-γ、IL-2、IL-4的CD4+、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分泌CD69和CD25的CD4+、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RA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晓晴  高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61-1962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功能变化,以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佛波酯+Ca^2+导入剂体外诱导48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β1水平与IFN-γ、IL-4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P〈0.05);MPP患儿急性期并发肺外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无肺外损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Th1/Th2失衡,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但TGF-β1保护性调节不足,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MPP患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性期有无肺外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17.
玉屏风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玉屏风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YPF-P)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AA模型。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MTT法检测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放免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IL-4含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80、160mg.kg-1YPF-P给药能明显减轻关节肿胀度,不同程度地改善AA大鼠低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CD4+/CD8+的相对比值。此外,80、160mg.kg-1YPF-P给药也能明显降低外周血IFN-γ含量和轻度提高IL-4含量,并能抑制IFN-γmRNA的表达。结论YPF-P能改善模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纠正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Th1偏移,这可能是减轻足肿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sPD-L1)、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 (IL-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观察组)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PD-L1、IFN-γ、IL-2浓度,Pearson法分析sPD-L1与IFN-7、IL-2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sPD-L1水平明显增高,IFN-γ、IL-2水平明显下降,sPD-L1与IFN-γ、IL-2均为负相关(P<0.01).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PD-L1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4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检测Toll样受体-9mRNA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过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不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non—CpGODN)、空白培养三种形式培养72h。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PBMC增值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T细胞表面CD69分子变化及CD8+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对PBMC上清液IFN-α的浓度,并评价其对氯喹和抑制性ODN的反应程度。结果急性肺损伤患者PBMC表达TLR9mRNA的表达强度为(0.75±0.08),与健康组(0.76±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GODN诱导急性肺损伤患者PBMC增殖(P〈0.05),增加CD3+T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P〈0.05);增强CD8+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P〈0.05);增强CD4+T/CD8+T比值(P〈0.05);CpGODN可促进IFN-α的分泌(P〈0.05);氯喹和抑制性ODN会抑制CpGODN产生IFN—α。结论TLR9参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免疫调节,其激活效应包括促进PMBC活化、增加PBMC中CD4+T的比例,诱导并增殖IFN-α产生,促进CD8+T分泌IFN-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7 (IL-17)、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40例初次诊断的CLL患者作为初诊组,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者30例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组血清IL-4、IL-17、IFN-γ、TGF-β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IL-4、IL-17、IFN-γ、TGF-β、IFN-γ/IL-4及TGF-B/IL-17的差异.结果 初诊组血清IL-4、IL-17水平及TGF-β/IL-17比值分别为(18.46±4.66) pg/ml、(268.98±63.69) pg/ml、(18.25±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3±5.22) pg/ml、(135.25±78.42)pg/ml、(10.88±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分别为(21.14±4.47) pg/ml、(8.07±4.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8±4.54) pg/ml、(14.2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清IL-4、IL-17水平及TGF-β/IL-17比值分别为(13.61±4.38)pg/ml、(184.55±67.27) pg/ml、(14.43±6.52),明显低于初诊组的(18.46±4.66) pg/ml、(268.98±63.69)pg/ml、(18.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分别为(24.27±4.18) pg/ml、(11.06±7.05),明显高于初诊组的(21.14±4.47) pg/ml、(8.07±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初诊组患者中,TGF-β/IL-17比值随着Binet分期逐渐升高[分别为(12.52±6.42)、(17.66±8.37)、(21.30±10.74)],IFN-γ/IL-4比值随着Binet分期逐渐降低[分别为(10.22±2.85)、(9.09±3.05)、(7.78±2.46)],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血清IFN-γ/IL-4和TGF-β3/IL-17比值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CLL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