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的优缺点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行镇痛分娩396例临床病例,比较腰硬联合麻醉(联合组)和硬膜外麻醉(硬外组)麻醉后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方面的情况;并分析麻醉后在催产素使用、发热、产后尿潴留率等副作用及中转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外组(t=27.00,P<0.05),两组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各时间点(5min、10min、30min、60min、9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41、0.71、1.46、1.54、1.75,均P>0.05).两组三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t值分别是1.02、0.44、1.05、1.46、1.85、1.56,均P>0.05)均无影响.两组麻醉后催产素使用、产时发热、产后尿潴留等副作用和中转剖宫产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是0.00、0.10、0.08、0.05,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起效更快,麻醉后不增加催产素使用、产时发热、产后尿潴留率等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因此腰硬联合麻醉可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27-92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经阴道分娩时采用分娩镇痛的72例足月妊娠患者,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40例)和B组(硬膜外阻滞麻醉,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罗哌卡因-芬太尼麻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总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同时刻的疼痛评分。结果 A组镇痛1 h、镇痛3 h及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和总产程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更显著,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4,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8,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1,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6):825-826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3,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2,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沈惠 《中国医师杂志》2000,11(1):825-82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与未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相似,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催产素使用率高,降低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莉宫产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30例,随机双盲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n=15),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EA组,n=15)。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诱导时间、局麻药诱导用量、麻醉平面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牵拉反应、辅助药应用,AEA组较EA组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硬膜外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剖产率达到40.00%~50.00%。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术中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对宜都市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用在产妇分娩中的起到的无痛效果,对母婴健康、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采用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与60例采用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的程度,第一产程所用的时间、第二产程所用的时间、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剖腹产、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对比,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两次产程所用的时间、分娩方式在统计学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用在产妇无痛分娩中效果显著,能缩短产程所用的时间、降低剖宫率、对产妇和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2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0.075%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2Lg/mL治疗.观察组给予0.125%盐酸罗哌卡因联合0.2Lg/mL舒芬太尼治疗.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271.3±61.3)min,第二产程时间为(63.3±24.3)min,产后出血量为(182.2±19.8)mL,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为(401.3±151.1)min,第二产程时间为(76.2±31.2)min,产后出血量为(198.9-25.4)mL,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顺产123例,占98.4%,对照组顺产76例,占7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术中对患者血压(BP)、心率(HR)和手术牵拉反应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X2=6.251;P〈0.05);②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局麻药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8,X2=9.674,X2=12.256;P〈0.05),③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6,P〈0.01)。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B组)进行比较。结果: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t=2.184,t=2.259;P<0.05);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安氟醚4种维持麻醉的麻醉剂用量明显少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9,t=2.089,t=2.564,2.360;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镇静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需求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I-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组),每组16例。T9Ⅷ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硬膜外给药A组用0.9%的生理盐水,B组用0.15%的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ml,然后以5ml/h持续硬膜外注射。以异丙酚3mg/s开始诱导,记录患者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异丙酚用量。结果达到镇静状态所需异丙酚剂量B组为(0.65±0.08)mg/kg,A组为(0.89±0.09)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为(1.7±0.3)mg/kg,A组为(2.5±0.6)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所需异丙酚的剂量B组为(2.3±0.8)mg/(kg·h),显著低于A组的(4.0±1.4)mg/(kg·h)(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硬膜外罗哌卡因阻滞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626 low-risk patients admitted for labor and delivery under the care of a family physician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epidural anesthesia increases the frequency of instrumental and operative deliveries. The crude odds ratio of instrumental or operative delivery in women electing to have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9.56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5.57 to 16.40; P less than 0.001). Controlling for bia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did not change the conclusion indicated by the crude odds ratio--use of elective epidural anesthesia results in markedly increased odds of instrumental or operative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