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气体填充法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自1938年以来一直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常用的眼内填充物[1],全氟丙烷(perfluoropropane,C3F8)由lincoff选用以来,以其无毒,眼内滞留时间长,眼内填充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硅油填充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艺民  王婷 《武警医学》2008,19(12):1061-1064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联合硅油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治疗的成功率。硅油作为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可替代的眼内填充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特别适用于严重眼外伤、部分巨大视网膜裂孔、广泛的前后段PVR、严重的视网膜坏死,以及高度近视眼萎缩性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氩激光光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规律。方法 对71例71只眼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术后激光组),并与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70例70只眼(术中冷凝组)进行对照。结果 随访时间6~54个月,一次治愈率术后光凝组为97.2%,术中冷凝组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激光组为81.7%(58/71),术中冷凝组为65.7%(46/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480,P=0.0311,P〈0.05)。手术并发症术后光凝组2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术中冷凝组9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视功能的保留和恢复。  相似文献   

4.
冯莉 《西南军医》2010,12(1):157-157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临床上致盲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一般患者采用视网膜加巩膜外加压辅以视网膜光凝活冷凝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和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利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光凝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患者21例21只眼。术中冷凝组: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患者19例19只眼。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光凝组一次治愈率为95.23%,术中冷凝组为94.73%,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光凝组为90.48%(19/21),术中冷凝组为52.63%(10/1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光凝组中1眼术后玻璃体混浊较术前增加,术中冷凝组7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度增加,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率术后光凝组为14.29%(3/21),术中冷凝组为42.11%(8/1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定位准确、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对视功能保留和恢复有帮助,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4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原因以及再手术的效果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 4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手术失败原因 ,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有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3 0眼、原裂孔未闭 17眼、出现新裂孔 11眼、脉络膜脱离 2眼、黄斑前膜 2眼、玻璃体积血 2眼。结论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 :确切地封闭裂孔 ,处理PVR ;巩膜扣带术仍然是再手术的首选 ,PVR严重者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7.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指在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形成的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主要为眼外伤或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形成,但其真正的形成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形成PVR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分级:美国将赤道后部PVR分为四级,国内赵东生依据牵拉膜的程度分为三级。治疗方面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封闭全部视网膜裂孔,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牵引,抑制PVR的形成;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炎药、抗细胞代谢药、影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眼球穿通伤的严重并发症是视网膜脱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在于封闭视网膜裂孔,以利于视网膜复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特别是穿孔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有增生性玻璃体病变,造成视网膜牵引,复位困难,手术难度大,用传统的方法成功率低,近十几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重水填充术,大大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眼内引流的优劣及与网脱复位的关系,方法:玻璃体手术中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258例,随访1-40个月,结果:视力增进210例,P〈0.005,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228例(88.4%)结论: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排液充分,安全,可靠,为网脱复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卫华  李小东  戈伟中 《人民军医》2012,(10):1001-1002
急性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是玻璃体后脱离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导致严重致盲性眼病,如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1-3],因此,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封闭视网膜裂孔,同时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6月-2012年1月,我们采用激光联合活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疗效,对后路切除晶体,裂孔边缘处理,硅油注入方式等技术进行探讨。方法:玻璃手术治疗100例101眼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高网膜病变,随访1-30个月。结果:视力增进77例78眼,68例合并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52例。结论玻璃体手术是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治疗孔源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6月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注气原因、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气原因16例为术中视网膜裂孔复位欠佳,其余4例为放液后眼压过低。19例网脱手术后复位(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注气可有效平复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复位欠佳的视网膜裂孔,结合术后激光封孔,保证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自从首次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用吲哚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着染视网膜内界膜、帮助识别并顺利地剥除内界膜后,近年来这种方法应用逐渐广泛。该文报道了一例术中用吲哚青绿着染视网膜内界膜后行眼内光凝时视网膜内层对半导体激光吸收增加的现象。一例73岁糖尿病并发黄斑水肿和玻璃体后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用ICG着染内界膜,在剥除玻璃体后界膜时,发现鼻侧视网膜前出血和新生血管,因此用半导体激光进行眼内光凝,开始激光能量设为500mW,视网膜内层出现亮白色激光斑后把能量降至350mW。同时发现着染ICG多的区域激光斑反应更强,相反,…  相似文献   

18.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 0 0 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 5例 5 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 3~ 2 4个月随访 ,裂孔封闭 5 4眼 (93 1 0 %) ,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4眼 (6 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 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 42例 ,年龄 8~ 6 7岁 ,平均 32 .0 2岁 ,脱离时间 4~ 2 2周 ,平均 7.18周。视网膜脱离范围均≥ 90° ,为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 2 2例 (5 2 .38% ) ,PVRD级 12例 (2 8.5 7% ) ,视网膜脱离范围 >90°36例 (85 .72 % ) ,黄斑脱离 32例 (76 .19% )。1.2 方法 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眼内光凝封闭裂孔。解剖复位标准 :第一次手术后 >4周视网膜在位者归为复位。功能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后视力≥ 0 .0 5为功能复位(包括矫正视力 ) ,<0 .0 5为功能未复位。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532nm激光治疗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65例65只眼,采用532nm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周围3~4排,裂孔缘翘起或裂孔周围浅脱离者扩大光凝范围。发现跨越裂孔或裂孔边缘小血管,针对小血管光凝。激光治疗后定期复诊。结果激光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视网膜裂孔周围光凝斑色素均匀,裂孔消失。术后2个月内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4只眼(占6.15%)。结论对于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尽早发现裂孔,在积血尚未弥散前,采用532nm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及跨越裂孔或裂孔边缘小血管,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反复发生,减少或避免了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