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指标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6例ICP孕妇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血清转酶(ALT、AST)及胆红素(BIL)水平升高者胎儿窘迫及羊水粪染发生率增加,新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与胆红素水平有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预测围生和预后,孕妇胆汁酸(TBA)升高程度与羊水粪染及胎儿窘迫率无关,其它肝功能指标,脐动脉S/D比值及瘙痒时间的长短也与胎儿预后无关。结ICP孕妇转氨酸航胆红素水平升高胆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适时剖宫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70例ICP患者干预治疗前后,与同期未作过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P<0.01)。但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儿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 nancy ,ICP) ,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 ,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或黄疸以及肝功能异常 ,其病因不清 ,该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其围生儿预后不良 ,可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产时胎儿窘迫 ,有报道围生儿死亡率竟可高达 110‰。ICP患者的胎死宫内通常发生非常迅速 ,且发生胎儿窘迫、死亡的原因目前尚未阐明 ,亦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通过对我院 80 8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寻找与ICP患者围生儿预后不良有关的高危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羊水过少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围生儿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围生儿预后。方法:测定羊水过少合并贫血组、合并胎儿窘迫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其余羊水过少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羊水过少合并贫血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HCT)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窘迫组全血粘度、HCT和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血沉低于对照组(P <0 .0 1) ;羊水过少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或(和)ICP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和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 1,P <0 .0 5 )。②伴发并发症的羊水过少孕妇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及其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血粘度增加和贫血可能是引起羊水过少孕妇胎盘及胎儿缺氧的因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羊水过少孕妇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邢爱耘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2):888-892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以皮肤瘙痒、母血中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ICP对母体无严重危害,但明显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自然早产和治疗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以及围产儿死亡。其中死胎是医生和患者及家人对ICP的最大担忧。  相似文献   

6.
5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围生结局。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分娩的500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观察其围生结局;选择正常孕妇30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重度、轻度ICP分别为126、374例,两组和对照组平均孕周分别为35.1±1.2周、37.4±1.6周和39.2±1.9周,早产率分别为96.4%、16.6%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度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③2例围生儿死亡,均为重度病例。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ICP患者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血浆置换配合药物治疗15例;B组药物治疗20例;疗程均为2周。比较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改善以及围生儿预后。结果治疗前后比较A组患者瘙痒及黄疸症状,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与B组相比,A组早产、胎儿窒息、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配合药物治疗是重度ICP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及早、正确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因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率,为今后因胎儿宫内窘迫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脐带因素导致胎儿窘迫比例达37.50%,其次为羊水过少(15.63%)、产程延长(15.63%),前置胎盘(12.50%),妊高征、过期妊娠(9.38%);单纯以羊水粪染或单纯以胎心改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依据是不足的,而胎心改变+羊水粪染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尽早诊断和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护与围生儿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3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其中89例进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CT),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及肝功能检测。结果:OCT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3.89%和21.43%,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6.98%和11.11%(P<0.05,P<0.05)。NST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ICP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电子监测异常及脐血流异常高于正常组。ICP组中总胆汁酸大于50μmol/L组的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脐血流S/D值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OCT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ICP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生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肝脏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瘙痒、肝酶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ICP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并于分娩后迅速消失。ICP病因是多因素的,遗传、内分泌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相互作用。ICP的孕产妇结局通常是良性的,而胎儿并发症如早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和突然的不可预测的胎儿宫内死亡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ICP最安全有效的药物。ICP的管理主要包括孕产妇肝功能与血清胆汁酸水平的监测,同时还包括评估胎儿安全性,并在完成促胎肺成熟后决定适时分娩。本文根据最近的文献资料综述了ICP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住院治疗的羊水过少孕妇 10 6例 ,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分娩的羊水量正常孕妇 12 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病例就妊娠并发症、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羊水过少组中胎儿生长受限 (FG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PIH)、过期妊娠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羊水过少组中同时合并两种、三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羊水粪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伴有妊娠并发症的羊水过少孕妇 ,其胎儿宫内窘迫及羊水Ⅱ、Ⅲ度粪染率远较无妊娠并发症孕妇高 (P <0 .0 1)。结论 :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 ,它严重威胁围生儿生命 ,如果同时合并妊娠并发症则风险更大 ,羊水过少可作为许多妊娠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34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4例ICP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期分娩134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妊娠结果。结果:观察组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围产期有不良影响,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血清胆汁酸升高(>10μmol/L)为主要特征,重症可伴有黄疸和肝酶升高,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后ICP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指标常可自动恢复正常,对孕妇危害不大,主要在孕期危及胎儿,容易引发胎儿宫内缺氧、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胎死宫内或死产[1]。ICP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雌激素水平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产前检查时对ICP高危孕妇筛查肝功能和血清胆汁酸水平,有利于ICP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和终止妊娠的时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ICP对孕妇本人影响较小,常常在妊娠晚期出现没有皮损的皮肤瘙痒,有时合并轻度黄疸,少有其他症状,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引起转氨酶和胆红素的轻中度升高和甘胆酸的升高,部分孕妇出现产后出血;但ICP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发生胎儿窘迫、妊娠晚期不可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淤积为特征,对孕妇预后良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死产等,使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MDR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瘙痒、肝功能异常,部分伴有黄疸、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尽管ICP患者预后良好,但可发生胎儿早产、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率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MDR3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突变。且与ICP的发病有关。本研究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ICP患者MDR3基因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T)与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GIGT孕妇 75例 (GIGT组 ) ,妊娠期糖尿病 (GDM )孕妇 4 3例 (GDM组 ) ,糖耐量正常孕妇 10 0例 (对照组 )的孕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GIGT组的妊高征、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早产发生率以及手术产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GIGT与GDM均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因素 ,对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均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临床特征是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不少学者认为 ICP发病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雌激素影响肝脏对胆红素及胆酸的代谢和排泄 ,引起母体高胆酸血症 ,导致孕妇全身瘙痒及黄疸 ,ICP的危害主要在胎儿 ,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胎儿的突然死亡 ,也有少数孕妇因凝血机能受影响以致产后出血。因此 ICP的药物治疗目标是缓解瘙痒症状 ,降低血胆酸浓度 ,改善肝功能 ,从而降低因高胆酸血症所致的胎儿窘迫、死胎及预防产后出血发生。药物治疗应选对孕母、胎儿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者。1 地塞米松 (dexame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ICP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ICP;疗程均为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瘙痒症状、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较治疗前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明显,但两组间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羊水粪染率、胎儿窘迫率、早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能有效改善IC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能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胆汁酸、肝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80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α-HBDH水平。依据TBA、肝酶指标将ICP分级,比较各组围产结局,并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TBA、AST、ALT、α-HBDH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组、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轻度组显著高(P0.05);α-HBDH预测早产敏感度81.26%,TBA预测羊水污染敏感度89.05%;TBA、AST、ALT、α-HBDH预测低出生体重儿敏感度分别为80.18%、80.04%、80.01%、80.00%。结论 TBA、肝酶指标及α-HBDH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妊娠结局预测敏感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