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波动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类症候群。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而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灵活且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着手,从激素内分泌、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肾-子宫”理论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心-肾-子宫”理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启发作用。根据此理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除了肾虚不足为根本病机外,心火上炎也是本病的重要病机。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的特点,引火下行应贯穿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之始终,具体体现为:引火下行,养阴清心或引火归元,养阴宁心。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90-1892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文献,从冲任二脉的循行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现代研究、调理冲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冲任失调型的辨证太笼统,当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病症特点,归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临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模型的量化评价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病证相结合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7.
以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例,从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五脏的关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及其论治过程中的理、法、术、效等方面来系统阐述针五经、调五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特点。并附验案1则以证。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年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发现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针刺疗法、灸法、针药结合等,且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可见,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姣姣  叶恬恬  陈秋 《新中医》2021,53(19):11-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以骨质疏松、心情抑郁、情绪烦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龄化疾病,其常并发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等病症,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现今并未发现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方案,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当下发展状况及未来研究热点,为全面认识并治疗该疾病提供系统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是以焦虑不安、情绪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体内内分泌的改变与这种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同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冯秀英 《山西中医》2005,21(2):62-63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据统计,围绝经期妇女约有85%~90%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多种不适,约10%~30%罹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现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霞老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尤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陈老师学习,现将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针对围绝经期症状、心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主要心理因素症状为易怒、常感烦恼、不满意等;主要症状体征为失眠健忘、潮热汗出、情绪烦躁、腰颈酸痛、口干舌燥.结论围绝经期症状与妇女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相关,针对个性特点,配合精神和心理方面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分析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现状,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具体方法及其研究。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极大的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17.
周志焕  高秀梅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20-202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到来过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称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发病率占75%。其中25%的患者症状明显,需要治疗。西医采用HRT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但长期使用HRT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少,因此中医药有望替代或补充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近年来,许多实验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召开了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从妇科学角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在绝经前后发病,建议停止使用“更年期综合征”,推荐使用“围绝经期综合征”,所以,  相似文献   

19.
周微  曲秀芬  隋晓东  高扬 《四川中医》2012,(12):143-146
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对该病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调查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和预防。方法:以100例正常围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以180例被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常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主要为阴虚质、平和质、肝郁质及血瘀质;围绝经期综合症易患因素主要有负性刺激事件、较差的家庭关系、脑力工作者及内向性格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体质主要为肝郁质、阴虚质及痰湿质,2组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有极大的关系,通过调节妇女的体质可以及早的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