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探讨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病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病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在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三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胜贤 《河南中医》2014,(12):2411-2412
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8.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烧心、吐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就胃食管反流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11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56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的57例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治疗时,半夏泻心汤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2例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19%)明显比实验组(96.88%)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分析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抽样选取112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并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西药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进行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21人(37.50%);正常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12人(21.43%);而且实验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症通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要比正常组的好,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有效的,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兴勤  江超先  张莉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00-1300,131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MTL、GAS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上升更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能调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浆MTL、GAS含量,从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制酸,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半夏泻心汤口服。两组均7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症状,实验室指标亦有显著疗效(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胃食道反流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泛酸、烧心、胸痛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味对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口服8周后评定疗效,两组疗程均为8周,停药三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总有效率数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具有辛开苦降、化痰散结、降气止痛效果,在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对照组服用埃素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连服8周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胸痹条件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治疗30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5%显著优于对照组71.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76.8%,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干姜、黄连、甘草、大枣、党参)配合西药治疗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胃镜、病理组织学方面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严格进行生活方式及饮食等方面的严格控制,其中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含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CERD临床症状积分具显著改善作用,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本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