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统计在疾病治疗中约有75%是依靠药物治疗的。药物配伍应用是医生用药的重要形式,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用药法则和药物性能,审慎选择二种以上药物合用,使充分发挥疗效,并确保用药安全。由于运用药物的有益配伍,产生协同作用,其药效较单独使用有明显增强.药物协同作用的产生,有的可能是  相似文献   

2.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治疗是各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医学的进步研发出数以千计的药物,使人类的各种疾病得到治疗.在临床上,一个人可以同时患多种疾病,因此可能同时用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治疗.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缺少临床经验的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往往只是根据患有几种疾病,开出各种药物,有时一个患可能同时使用几十种药物,而对于这些药物在体内会发生什麽相互作用?疗效增加还是减弱?是否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这就有潜在的风险.因此,深入了解各种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过程,以及各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阿斯匹林片解热、镇痛作用温和,抗炎抗风湿作用强,可防治心肌梗塞,预防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胆道蛔虫。但阿斯匹林片在生产中未反应的,或在贮存期中(特别是贮存不当)水解产生的水杨酸,均可能引入,不仅对人体有毒性,且分子中酚羟基在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可使阿斯匹林片变色,故药典规定阿斯匹林制剂应检查游离水杨酸。  相似文献   

4.
李莲珍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1):59-59,28
随着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患者在注重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给予高度重视。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加和剂型的改变,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使用。然而中药的配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堆砌,而是以中医理论指导为原则,药物合并使用后,不同药物之间、药物与附加剂等都可能使药物在体内和体外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致使药物的作用强度、药理性质、毒副作用等发生改变,相应的受体作用亦会不同,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临床常用中药的配伍与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玮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60-1060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药物也在一代代更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药品使用当中,会发现因配伍不当可能使药物发生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理性的变化,而出现混浊、沉淀、变色以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毒性。为了确保使用药品的安全有效,必要时尚需经过体内或体外的配伍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科学实质,为中药科学配伍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7.
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丛芝 《吉林医学》2008,29(16):1398-1399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增高。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尤其是注射液,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使效应增强、减弱、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由于临床上普遍在输液中加入数种注射剂(含粉针剂)进行“混滴”,由此产生值得注意的输液配伍问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现结合我院的用药情况,就输液配伍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激素的配伍     
激素,本文特指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在治疗疾病时常和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但并非都能增强其疗效,所以对激素的配伍应用应该有个基本了解。 使激素降低疗效的药物:有些药物和激素配伍应用,可使激素的疗效降低。如利福平、苯妥英钠、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在抗感染或抗过敏联合用药时,  相似文献   

9.
一、风湿性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风湿热有肯定的疗效。1965年报告英美联合对497例风湿热儿童使用ACTH、可的松和阿斯匹林治疗并随访10年的结果,证明了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治疗,对疗效和预后影响差异不大。尽管激素不能防止心脏的损害,但在风湿热急性期却比水杨酸能更有效地控制炎症。激素能抑制炎症渗出、减少血管通透性;并能抑制体内抗体产生,从而防止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合并糖尿病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血病患合并糖尿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7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于严重感染,5例随白血病达完全缓解血糖恢复正常。结论:部分白血病患可能潜在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尤其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后,胰岛细胞功能损害加速。此外,感染、贫血,体内产生的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因素,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合并糖尿病的白血病患,易发生感染,增加了死亡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玮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60-1060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药物也在一代代更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药品使用当中,会发现因配伍不当可能使药物发生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理性的变化,而出现混浊、沉淀、变色以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毒性。为了确保使用药品的安全有效,必要时尚需经过体内或体外的配伍实践加以验证。例1:先锋必与甲硝唑注射液可发生混浊。先锋必在临床使用其中可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但与甲硝唑合用时,放置4小时后可出现混浊。例2:青霉素与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降低疗效。原因在于:青霉素G钠在pH6.0~6.5…  相似文献   

12.
杨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143-1144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由于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如配伍得当,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如若发生配伍禁忌,则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导致严重后果[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予以分析,最后给出中西药联用的基本原则。1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1.1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或者药物水解反应,影响药物疗效酸性较强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等可在体内局部形成弱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中西药联用已非常普遍,联用后大多能增强疗效,但也有一些因配伍不当而降低疗效,甚至增加毒副作用。现作如下简述。1配伍后产生药理性配伍禁忌1.1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各种药酒不宜与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例: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等;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等;抗高血压药物等合用。因可增加以上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1]。1.2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年、鱼腥草等及其中成药不易与菌类制剂乳酶生、促菌生等合用。因抗菌类药物在抗菌时也同时抑制或降低菌类制剂的活性[2]。1.3在使用治…  相似文献   

14.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埃及起,阿斯匹林的应用已有3500多年,迄今阿斯匹林仍是治疗各种关节痛及抗炎的主要药物。其后研究和开发的该类型的药物被统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被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自1980年Pallord等报道吲哚美辛具有治疗由二甲肼(DMH)等诱导的实验性肠道肿瘤以来,有关环加氧酶(COX)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SAIDs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在治疗时,对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情况,以便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资料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患者在治疗时所用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用药总量、用药频率、用药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用药,避免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结果:在临床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医院内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时最常用的药物为头孢类抗菌药,其次是青霉素类,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用药量最大,费用也最高。结论:在内科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选用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使用能够很好的抑制病菌感染、炎性反应的产生,因此目前临床中抗生素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药物的配伍变化是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效应等方面而产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药物的配伍变化。配伍变化等符合用药目的和临床治疗需要的称为合理性配伍变化;否则称为不合理性配伍变化。不合理性配伍变化能设法纠正的称为配伍困难,否则就称为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7.
张曼  原永芳 《医学综述》2012,(24):4212-4215
中药是中国的传统药物,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常与西药联合应用,以提升治疗效果。中药在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增强或减弱。现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药动学(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效学(包括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药物、掌握配伍禁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阿斯匹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斯匹林 (Aspirin)又称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杨酸 ,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是一种古老的解热、镇痛药。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素研究的深入 ,对阿斯匹林有了新的认识。临床上除了传统上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外 ,还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等。在防治心肌梗塞、脑血管以及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调节肾血流及钠平衡和癌症的预防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拟就阿斯匹林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进展进行综述。1体内过程口服阿斯匹林后 ,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小肠吸收 ,0.5~2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阿斯匹林 (乙酰水杨酸 )在…  相似文献   

19.
某些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因用药剂量与时间差异、药物自身、机体病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与其治疗目的完全相反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之为药物的治疗矛盾或双重效应。如阿斯匹林具抗血栓作用又可致血栓形成,肝素具抗凝作用又可诱发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又用来治疗尿崩症等。这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特殊类型。药物存在双重效应的情况在临床上井不少见,受到了临床上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治疗矛盾,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1 阿斯匹林(ASP)ASP在抗凝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常常根据治疗的需要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期望增加治疗效果或给某些治疗带来方便。但有些药物联合应用会出现配伍禁忌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先锋V)或哌拉西林钠(氧哌嗪青霉素)过程中.续静注盐酸氯丙嗪(冬眠灵)和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合剂(简称冬非合剂)时,头皮针的胶管内有白色絮状物出现,这是否是冬非合剂与先锋V、氧哌嗪存在配伍禁忌,256种药物配伍变化检索表无记载,为探讨其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