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腱断裂临床多见,其治疗效果尚属满意.但跟腱断裂手术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某些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远期疗效.我们总结了1991年~2002年收治的107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发现32例(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03-1705
[目的]研究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1例,手术后即采用快速阶梯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术后12个月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及提锺高度(HRH)评估康复效果并与健侧比较。[结果] 21患者均获得随访,跟腱修复术后12个月,ATRS评分结果、提锺高度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应用经皮微创治疗,术后即刻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石膏固定的不适,避免皮肤压疮、跟腱挛缩等并发症,更好的恢复跟腱外观及弹性,跟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腱皮缝合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长期疗效和可能并发症的观察,介绍并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2005年4月间,随机选取跟腱断裂的患者28名,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首先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患者常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年(1~7年)。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术后MRI检查,并应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其中2例未能按时随访。[结果]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9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无感染发生,再断裂1例,为长期局部类固醇封闭患者。术后MRI显示,全部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疤痕小。[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保护跟腱血运,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6例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采用活体筋膜加强修补法的治疗过程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疗效优22例,良3例,其中1例出现切口浅表层皮肤部分坏死.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跟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采用活体筋膜加强修补法修复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跟腱断裂通道微创修复和传统开放切口直视下修复治疗新鲜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43例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跟腱断裂通道微创修复术治疗,25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切口直视下修复术治疗,1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结果。[方法]共计1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1例采用津下技术,39例采用跟腱龙技术修复跟腱。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及ATRS跟腱断裂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津下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跟腱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津下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仅有1例再断裂,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皮肤粘连等并发症。跟腱龙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其中,腓肠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粘连1例,1例术后1个半月因肺栓塞去世。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两组患者ATRS和AOF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并且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和术后1年时,津下组评分较跟腱龙组评分高(P0.05),术后3年时,津下组评分与跟腱龙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和跟腱龙手术均为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跟腱龙手术相比,小切口双津下套圈缝合法术后早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腓肠肌腱瓣翻转治疗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及方法。[方法]对跟腱断裂的3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断裂的跟腱,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例随访1年以上。患者终末评价结果:优:29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7.1%。[结论]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疗效良好,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术后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周琦  赵金坤  陆贝晨  戎国威 《骨科》2014,5(4):215-217
目的 探讨运用Achillon吻合器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院运用Achillon吻合器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12例.结果 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0例(83.3%),良2例(16.7%);所有病例无伤口感染,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结论 运用Achillon吻合器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血运影响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Y肌腱瓣修复治疗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2009年8月采用V-Y肌腱瓣修复治疗29例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9~58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腱止点外侧至小腿中部的略S形切口和V-Y肌腱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获14~46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无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患侧跟腱外形均与健侧一致。[结论]V-Y肌腱瓣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跟腱缺损3~6 cm时(即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重建治疗,具有不增加局部体积、切口易愈合,跟腱外观恢复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46例跟腱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波  王邦荣 《中国骨伤》2008,21(12):929-930
跟腱断裂治疗中手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是临床治疗的目标。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跟腱完全断裂46例,术中均应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或带蒂腓肠肌膜及跟腱反转缝合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岁.跟腱断裂部位:止点断裂8例,断端距止点<1.5 cm 5例,体部断裂20例,断端距止点3~6 cm 4例.37例患者均于伤后7 d内(平均4.6 d)采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术后疗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小切口暴露方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随访1.5年,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优11例,良8例,差1例。1例伤口延迟愈合,二期手术愈合;1例术后8周发生跟腱再次断裂,二次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仔细操作,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跟腱断裂采用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结果 18例术后随访0.5~2年,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可以恢复跟腱长度和连续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治疗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方法 收集2001.1至2008.3间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患者157例,年龄25~76岁(平均39.13岁).根据术后随访(平均49.5个月)来评定疗效,统计H{现并发症的病例.结果 83例患者获有效随访.本组病例中有3例发生跟腱再次断裂,8例出现软组织问题,9例出现腓肠肌肌力减退,8例出现踝关节僵硬,下蹲困难,3例出现跟腱挛缩,马蹄足畸形.结论 急性跟腱断裂应适时手术治疗,采用编织缝合法并精确校正其张力,早期行功能锻炼,采取该方法可减少并发症,术后如使用支具将更有利于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707-1710
[目的]观察腱束编织缝合结合Bunnell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3月,采用腱束分组编织缝合法结合Bunnell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24例,术后观察皮肤切口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7.88±6.52)个月。1例患者出现局限皮肤浅层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4周因意外伤致跟腱不全撕裂,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的时间为9~15周,平均(11.83±2.16)周。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6~100分,平均(94.42±3.75)分。[结论]采用腱束编织缝合结合Bunnell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相对简单,修复效果可靠,切口并发症少,适用于有运动需求的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跟腱断裂Kuwade分型,使用3种自体肌腱移植重建的手术方法治疗跟腱断裂,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科共收治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共有23例纳入研究。按照Kuwade分型,分别采用自体跖肌腱编织缝合(16例)、V—Y肌腱瓣修复+自体跖肌腱编织缝合(2例)及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移植重建治疗(5例)。结果23例跟腱断裂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及伤口不愈合。截至2013年月,术后随访5—51个月。无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再次断裂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14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100%。结论按照Kuwade分型选择不同方式的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方法,均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跟腱断裂较为合理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观察,介绍并评价采用ACHILLON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治疗跟腱断裂的患者13名,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采用ACHILLON吻合跟腱。术后常规随访,随访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应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对所有13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1例,良2例。无感染发生。术后MRI显示,全部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瘢痕小。结论采用ACHILLON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有效保护跟腱血运,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以期做到从术前即开始预防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方法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跟腱断裂患者82例,其中男56例,女13例,年龄25~63岁,均采用跟腱内侧纵行切口,kessler方法缝合。结果本组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25.6个月。按A rnerL indho lm评分标准评定,优56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97.1%。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例,切口感染2例,跟腱再断裂2例。结论跟腱断裂手术疗效取决于准确的早期诊断、正确而且微创的手术操作和规范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V-Y腱成型术加带蒂筋膜覆盖治疗跟腱再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V-Y腱成型术加带蒂筋膜覆盖治疗跟腱再断裂的疗效。方法 19例患者均应用V-Y腱成型术修复,同时采用带蒂筋膜覆盖跟腱吻合处。结果 术后随访2~5年,平均3.1年。按Amer-Lindhohn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4例,差1例。结论 V-Y腱成型术修复跟腱再断裂,疗效满意,而加以带蒂筋膜覆盖,则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跟腱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腓骨长肌腱转移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腓骨长肌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经验. [方法]将腓骨长肌腱在远端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 [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1例,良10例.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周左右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结论]用腓骨长肌腱治疗断端缺损较多,或者肌腱在跟骨结节附近断裂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疗效满意,康复较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