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应用心得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探讨其作用机理,在近几年间又对部分患者同步进行了肾功能、肾脏B超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巨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问一邱岁,平均32岁;其中12例发热伴少尿入院,42例少尿期入院,平均入院病日(6111.3)d。对照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9-64岁,平均35岁;11例伴发热少尿入院,43例少尿期入院,平均入院病日(59ti.7)d。两组人院时病情基本相似。每个病例皆符合1986年南京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0例颅脑外科需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每3d更换1次集尿袋;B组每7d更换1次集尿袋;C组每14d更换1次集尿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后第5、8、11、14天采集3组病例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病例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管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问可以延长至14d,与更换尿管同步进行,可以减少细菌上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合并肾功能不全(RI)患者尿中肾损伤分子(KIM-1)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LN患者31例,分正常肾功组(A组)、RI+肾功改善组(B组)、RI+肾功未改善组(C组),检测血肌酐(SCr)、尿KIM-1等指标。比较各组尿KIM-1变化,探讨其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关系及判断预后价值。结果:入院时三组尿KIM-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B组最高(P<0.001)。14d后B组SCr、eGFR好转时尿KIM-1下降(均P<0.05),尿KIM-1与eGFR负相关(r=-0.385,P=0.048)。ROC曲线分析示尿KIM-1、NAG、GAL、SCr预测LN患者肾功能改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86、0.77、0.57。结论:LN合并RI患者入院时尿KIM-1水平升高与14d内肾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合理治疗后,尿KIM-1水平在肾功能明显改善的LN患者中有显著下降;尿KIM-1是预测肾功能改善的准确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子爱 《护理研究》2007,21(21):1917-1917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70岁,于2006年12月5日,17:00急诊车送入我院.入院诊断:肝性脑病.病人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尿失禁,给予留置导尿;入院第2天,意识恢复,但仍有性格行为异常、睡眠规律改变,病人多次要求拨除尿管,考虑到病情还没稳定,予解释说明尿管仍应留置;第3天,晨会交接班时,夜护士交代此病人已自行拔除尿管,能自行排尿,无尿失禁及尿储留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急性创伤性肾损伤50例作为创伤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创伤组入院时及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尿NGAL、KIM-1、IL-18及血清肌酐(SCr)水平,以及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尿NGAL、KIM-1、IL-18及SCr水平,并将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尿NGAL、KIM-1、IL-18水平与SCr水平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NGAL、KIM-1、IL-18和SCr水平对急性创伤性肾损伤的诊断意义。结果创伤组入院时尿NGAL、KIM-1、IL-18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随着入院时间延长尿NGAL、KIM-1、IL-18和SCr水平均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点间同一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尿NGAL、KIM-1、IL-18水平与SCr水平均呈正相关。入院后8 h尿NGAL及入院后24 h尿NGAL、KIM-1、IL-18和SCr水平对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均具有诊断价值。结论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尿NGAL、IL-18、KIM-1水平在SCr水平上升之前会显著升高,且尿NGAL、IL-18、KIM-1均对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有预测价值,故尿NGAL、IL-18、KIM-1可作为急性创伤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23岁,孕2产1。因全身乏力、食欲缺乏1周,加重伴尿黄5天,产后阴道大出血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妊娠晚期)无诱因出现全身乏力、食欲缺乏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尿黄,大便如陶土样,无皮肤瘙痒。入院前2小时在外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尿黄20年于2009年6月5日入院.患者自1988年起,反复出现尿黄,似茶水色尿,1990年以来,出现间歇性眼黄;上述症状多因饮酒、活动量增大而发生或加重,随后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8.
患者罗××,女,17岁,因漏尿17年于1985年5月15日以先天性尿瘘收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漏尿,但能正常排尿、排尿量约为正常人的1/3。小便淋漓,裤子长期被浸湿,需用布垫。多次手术治疗无效而再次入院。体检见外阴发育正常、尿道口正常,于尿道口下方右侧约0.5厘米处见一直径约0.2厘米之小孔,  相似文献   

9.
凌艳平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Z2):105-106
1病例资料女,48岁。因恶心、呕吐、腹胀、尿少4天,无尿、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患者于4天前中午进食草鱼鱼胆1枚,当晚即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尿少,无发热,自服维生素C、维生素B6,恶心、呕吐缓解,尿量仍少。1天前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24小时尿量不足50 mL,急诊入院。无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2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0天入院.既往无明确肝炎病史.入院时查体:P 68次/分,急性病容.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未见瘀斑、肝掌、蜘蛛痣,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腹无异常发现.入院时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ALT252U/L,总胆红素85.2μmol/L,1分钟胆红素35.7μmol/L;乙肝五项:HBsAg(+)、抗-HBc(+)、HBeAg(+)、ECG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膀胱蛋壳样结石误诊为膀胱异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因外院胸椎手术后截瘫2月余入院。患者胸部以下瘫痪,大小便失禁。入院后,因外院已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近70天,乃拔导尿管,改为集尿袋接尿。入院后第48天,行B超检查膀胱。B超显示:膀胱中低度充盈,内见空心样圆环状强回声,大小2.4cm×2.2cm(图1)后方伴弱声影。由于患者有气囊尿管导尿史,气囊尿管的气囊回声也呈空心样圆环状强回声,则怀疑拔气囊尿管时气囊断入膀胱内。因此提示为膀胱异物。次日,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有蛋壳样结石,质坚硬,未见新生物、溃疡、出血,用碎石钳将结石钳碎后取出。讨  论 本例膀胱内蛋壳样结石,可…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例1] 男,52岁.因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少尿伴尿黄40 d,加重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在我院门诊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380 U/L,予降酶治疗,但黄染渐加深,出现腹腔积液,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女,51岁。因巩膜、皮肤黄染并尿黄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并尿黄,近1周加重,伴食欲缺乏、恶心、乏力。急诊查血白细胞5.63×109/L,血小板87×109/L;尿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60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66 U/L,总胆红素(TBIL)130.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女,7岁,因发现镜下血尿半年余入院。患儿入院前半年余出现因“遗尿、尿频”就诊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未予特殊诊治,后监测尿常规提示红细胞+~2+/HP,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病程中无浮肿及尿中泡沫增多,无尿量减少,无明显尿色改变,无尿中血丝、血块、  相似文献   

15.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误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9岁。因阵发性酱油色尿14a,间断右上腹痛3a入院。患者14a前出现酱油色尿,化验糖水试验弱阳性,酸溶血试验阴性.尿罗氏试验阳性,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未婚。宫颈癌晚期放疗1a ,入院前1个月少尿、双腰背部胀痛并恶心、呕吐,无尿5d ,于2 0 0 3- 0 3- 30急诊入院。入院后体检:双肾区叩痛( ) ,全身水肿;急检肾功尿素氮:36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血肌酐:10 2 0 μmol/L;彩超示双肾重度积水,以右侧为重;双肾CT示双肾积水,皮质变薄,以右侧为重;磁共振水成像示:双肾重度积水,右侧较重,双输尿管下段梗阻,其上扩张。诊断:①宫颈癌放疗后,②双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急性肾功衰竭。经科内讨论决定当日急诊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经腹膜后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液、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以各种原发病于ICU病房治疗,且继发AKI的危重症患者23例,同期于ICU治疗的非AKI患者24例和健康者21例,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液、血清NGAL和尿KIM-1水平,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健康对照组、AKI患者入院时,AKI患者组、ICU非AKI患者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患者组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Cr和Cys 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其入院时各研究指标比较,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非AKI患者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GAL、尿液NGAL、尿液KIM-1、Cr、Cys C、BUN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1.00、0.97、1.00、0.98、0.98、0.99。结论 AKI患者组与其他各研究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GAL、尿NGAL、尿KIM-1作为新的肾损伤标志物,对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病例摘要:郭××,男性,28岁。因全身浮肿7天,无尿2天于1981年9月7日入院。1月份患者曾有发热、畏寒、腰部隐痛、尿少,当地卫生院按肾炎治疗好转。本次入院前7天,出现全身浮肿,腹部逐日增大,尿量每日由500~600毫升逐渐减少至几漓。入院前两天,完全无尿。  相似文献   

19.
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的病变引起排尿障碍者称作神经原性膀胱〖 1〗。我们以入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观察丙咪嗪治疗排尿障碍,旨在探讨脑卒中与神经原性膀胱发病机理及丙咪嗪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经头部 CT、 MRI证实的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 23例,脑出血 8例,脑梗死 15例;男 17例,女 6例,年龄 41~ 74岁,平均 55.17岁。详细问诊:尿频 (昼尿、夜尿 )、尿意急迫、尿失禁等储尿路症状和排尿困难 (排尿延迟、尿等待 )、尿闭等症状。有排尿症状者采用国际尿禁制学会 (ICS)[2]推荐的尿流动力检查…  相似文献   

20.
周凤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800-3800
病例1,男,20岁,于游泳1d后出现酱油色尿伴全身肌肉疼痛,门诊化验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1/HP。以血尿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75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四肢无水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