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棘突或嵴突病源广泛,是引起鼻塞、头痛、鼻出血、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日趋成熟,鼻内窥镜在鼻科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克服了传统额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中视野不清、易致穿孔、偏曲矫正不理想等缺点,并同时可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已被广大耳鼻咽喉科医生所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伴鼻窦炎一期手术的作用。方法 对186例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伴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一期鼻中隔矫正、鼻息肉切除、钩突切除、鼻窦开放手术。结果 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186例,其中185例一期手术治愈。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手术一期完成,配合服用中药,可节约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高顺华  张庆伟 《吉林医学》2007,28(13):1470-147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06年间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例264例。结果:术后复诊1~3个月,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具有视野清晰、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操作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常常作为鼻内窥镜其它手术的同期前置手术,已成为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小梅 《海南医学》2010,21(10):77-7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方法及心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病例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更精确彻底,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已成为鼻内窥镜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内窥镜广泛应用的年代,矫正鼻中隔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阻塞症状;保证手术中良好地暴露中鼻道和相应的鼻窦;保证鼻窦术后良好的护理;去除鼻部疾病的病因或诱因。最近,我们发现,鼻中隔偏曲与许多鼻部疾病有关,例如鼻-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炎等,因此,手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畸形就有更积极的治疗意义。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有以下缺点,如手术后鼻中隔软弱,随呼吸摆动,外鼻形状改变(如鼻小柱同缩、鼻底增宽)等。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我们共施行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3例,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32例,我们体会,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现将我们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内窥镜广泛应用的年代,矫正鼻中隔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阻塞症状;②保证手术中良好地暴露中鼻道和相应的鼻窦;③保证鼻窦术后良好的护理;④去除鼻部疾病的病因或诱因。最近,我们发现,鼻中隔偏曲与许多鼻部疾病有关,例如鼻一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炎等,因此,手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畸形就有更积极的治疗意义。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有以下缺点,如手术后鼻中隔软弱,随呼吸摆动,外鼻形状改变(如鼻小柱回缩、鼻底增宽)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及开展,人们对鼻阻力增大对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逐渐重视起来,以往我们行鼻中隔矫正术采用传统的额带镜下手术,病人痛苦大,少数病人矫正不彻底,中隔粘膜易损伤,易造成穿孔等情况。随着我们对鼻窦内镜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我们于2000年开展了鼻中隔手术偏曲鼻内窥下矫正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春林 《海南医学》2001,12(10):32-3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方法 对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结果 术后6—12个月复查,疗效评定按李学佩法^[1]均无不愈者且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损伤轻,保留了中隔软骨支架是矫正鼻中隔偏曲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失败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再次手术。结果:术后2mo原有的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该手术方法优于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窦镜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坚  吴树浓  黄纪逸 《广东医学》2002,23(9):961-96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48例传统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内窥镜组在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组(P<0.05,P<0.01)。结论 鼻内窥镜清晰的视野下,能排除复杂因素的影响,准确地在软骨膜和骨膜下进行分离,较彻底的矫正偏曲的中隔。并可最大限度的保留中隔的骨性支架,维持中隔的坚实和弹性,较理想地恢复鼻中隔正常生理功能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和鼻窦CT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的167例病人在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窦和鼻中隔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 治愈146例,好转21例,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87.4%和12.6%,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术腔粘连12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发I型、Ⅱ型1-2期鼻窦炎可在内窥镜下一次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中隔矫正术成为鼻内窥镜下以矫正鼻中隔偏曲为主要症侯群的治疗方法,包括对中、下鼻甲及钩突、鼻窦的处理.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对3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鼻内窥镜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临床回顾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鼻内窥镜组平均40min,传统组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鼻内窥镜组平均25ml,传统组平均35ml;术中疼痛:鼻内窥镜组24%,传统组30%;后住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鼻内窥镜组86%,传统组53%;黏骨膜完整性:鼻内窥镜组88%,传统组65%。结论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48例传统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内窥镜组在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组(P<0.05,P<0.01).结论鼻内窥镜清晰的视野下,能排除复杂因素的影响,准确地在软骨膜和骨膜下进行分离,较彻底的矫正偏曲的中隔.并可最大限度的保留中隔的骨性支架,维持中隔的坚实和弹性,较理想地恢复鼻中隔正常生理功能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方法在鼻内窥镜监视器下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放大术腔.助手协同手术等特点行鼻中隔矫正术.并同期开展鼻窦炎手术、筛前神经分布区电凝手术。结果在鼻内窥镜监视器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缩短术程、便于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中隔矫正术最早出现于 175 0年。目前临床沿用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为 190 0年Killian首创 ,即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广泛开展 ,已观察到鼻中隔偏曲与鼻腔其他结构与鼻窦炎的发生确有相关性。其手术的目的和适用症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明显的不同 ,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在直视下操作 ,手术精确 ,已用于内窥镜鼻窦手术中 ,鼻中隔手术成为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进一步拓宽了这一手术的应用范围。我科自2 0 0 1年 6月 - 2 0 0 2年 4月收治鼻中隔偏曲及伴有鼻中隔矫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 ,获得满意的疗效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处,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47%,1年为89.13%,2年为84.7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李胥斓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57-658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除引起鼻阻、头痛、鼻出血等外,晚近的研究和临床发现表明,鼻中隔偏曲矫正与鼻腔、鼻窦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有密切关系,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由于术野暴露不充分,操作受限制,偏曲矫正常不彻底,而且容易穿孔,甚至出现脑脊液瘘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战卓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5):393-394
自 198 7年 9月至 1998年 5月 ,共施鼻中隔偏曲手术136例 ,其中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42例 ,鼻中隔成形术38例 ,鼻外进路鼻中隔鼻成形术 10例 ,鼻中隔鼻小柱成形术 2例 ,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成形术 14例 ,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成形术加鼻窦手术 30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本组 136例病人中 ,男 118例 ,女 18例。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19岁 ,平均 40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30例 ,鼻中隔偏曲伴双下甲肥大 5 0例 ,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 12例 ,重度鼻中隔偏曲 14例 ,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鼻息肉 30例。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的 3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鼻中隔三线减张法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鼻内窥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 min,传统组平均55 min;鼻内窥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 ml,传统组平均37 ml;鼻内窥镜组术中疼痛占23%,传统组占32%;鼻内窥镜组后位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为88%,传统组为53%;鼻内窥镜组黏骨膜完整占92%,传统组占70%.结论 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