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仙岳医院和龙岩市第二医院的初步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以综合患者的饮酒史、脑电图和血液乙醇浓度的临床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方法,计算CT与MRI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57例确诊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MRI检查对脑萎缩、脑梗死、胼胝体变性、脑白质变性、韦尼克脑病以及多病变并存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MRI的检出率与确诊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高于脑部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脑部MRI对病变的诊断效果较CT更高,可更准确地辨别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CT使用价值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CT表现。结果: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在急性中毒72h内头部CT影像特征系多为不同程度脑水肿表现,其发生率远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结论:头部CT检查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后评估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 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资料,行头颅CT检查13例,MRI检查16例,其中同时行CT、MRI检查12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根据影像特点分为弥漫性损伤、局灶性损伤,弥漫性损伤表现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脱髓鞘型、多发脑梗死,局灶性损伤表现为局限性脑梗死、脑实质内出血、脑炎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与临床关系密切,弥漫性损伤临床主要有精神症状、无明显定位体征,局灶性损伤临床以神经损害为主,有定位体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采用CT和MRI分别进行诊断.观察不同检查的差异。结果在48h脑实质病变的诊断率方面,MRI明显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采用MRI诊断显著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中成药天智颗粒结合维生素B1联合疗法治疗l墁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观察治疗后对患者MMSE量表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32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天智颗粒与维生素B1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单独肌肉注射治疗,按规定剂量治疗90d。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MMSE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8.57%,疗后MMSE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智颗粒与维生素B1联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以便及早治疗。方法对120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诊断为S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发病于50岁以上;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脑CT均表现为不同的白质疏松及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可有不同程度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结论 SAE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腔隙性卒中者,结合头颅CT白质疏松改变可考虑诊断本病,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从而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非均匀性低密度灶,可见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结石。CT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9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49例HIE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预后。结果:本组49例HIE中,轻度20例,中度18例,重度11例。在20例合并颅内出血中,随访复查发现15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不同类型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在临床中对不同病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分析其在HIE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以评价螺旋CT在临床中的发展方向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总共90例,其中男女患儿比率为53:37。对其均行螺旋cT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提出结论,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结果:通过cT检查患儿表现为为颅脑内脑室部分及其有关联的周围组织不对称性,并伴有低密度影,组织边界不清楚,大脑灰白质模糊。检查显示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患儿分别为36例、25例,其相对于本组病例比率为40%和28%;结论:层螺旋CT技术先进,诊断明确,能根据HIE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显现不同的影像学变化,能比较直观、清晰的分析病例,判断病例。此种方法为其诊断及治疗HIE提供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以发挥它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评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项目,CT诊断对临床诊疗和预后分析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对于HIE的临床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薪价值和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评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开口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项目,CT诊断对临床诊疗和预后分析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对于HIE的临床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玉东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42-142,20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表现、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经颅脑MRI检查的182例S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半卵圆中心片状或带状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影像学Ⅰ型52例、Ⅱ型79例、Ⅲ型51例;治疗后复查43例,15例病灶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MRI可清楚显示SAE的病灶的分布及大小,并可对疗效进行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行CT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6例经手术病例或者穿刺活检病例明确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判断其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CT影像学平扫定性诊断符合率47.4%.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1.5%,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高于平扫.结论:部分肺部癌性结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表现特有的影像学征象,为肺部癌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被认为是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的营养性神经疾患,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近年来应用针刺配合降纤酶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23例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设19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26例均行X 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行CT 检查,MRI检查8例.结果:全部病例X线均显示骨质破坏,显示钙化或骨化21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4例;CT显示钙化或骨化1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11例MRI均可显示病变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结论:X 线平片及CT 能清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膝关节创伤后对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CT、MR影像资料。结果:30例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均有关节内骨折,DR片显示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髌股间隙增宽,CT检查关节囊内脂肪一血液界面征,MR检查关节囊内双层、三层不同信号影并且均有骨折和骨挫伤存在,同时伴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结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影像学有其特征性表现,以MR显示最佳,合并关节内骨折,是诊断关节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层厚层距5mm。结果:患儿主要CT表现为:轻度23例,占50%;中度19例,占41.3%;重度4例,占8.7%。结论: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影响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例GIST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病灶均分布于胃,一例良性,一例潜在恶性,二例恶性。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消化道出血及恶液质,主要CT表现是外生性为主的肿块,肿块易坏死,增强扫描见中等程度的强化。肿块边界多清楚,可以出现淋巴结转移,易发生肝内转移。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定位、定性的判断、随诊治疗有比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胰腺囊实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最小年龄12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为24.5岁,均为女性,11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12例有腹胀症状,5例无症状,查体B超和CT发现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特征性表现为“飘带征”。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体尾部,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病理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