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念冥想训练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正念冥想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明尼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5-天麻素及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BPPV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28例。2组均给予5-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眩晕程度,并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PSQI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63%)(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5-天麻素及倍他司汀能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睡眠障碍,疗效高于单独应用5-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同时口服复合维生素片治疗,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治疗,同时予以经颅磁假刺激,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点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与丁螺环酮相当,治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通任调督针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通任调督针法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将广泛性焦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组(实验组,33例)和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两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两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在治疗结束后两周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两周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法治疗广泛性焦虑均有显著疗效,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选择30例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治疗,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非药物疗法对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47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74例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印堂、神门、太冲、行间、阴陵泉、内关、大陵透劳宫等穴疏肝健脾养心,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两种方法均为每日1次;与西药组对照,西药组73例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1次,两组均治疗30d。各组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并评定各组总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有效率达78.4%,愈显率43.2%。西药组痊愈1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有效率79.5%,愈显率49.3%。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比较,联合组(7.18±2.61)分,西药组(7.34±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PSQI评分比较,联合组对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针刺配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可能对改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患者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39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5.21±1.22)分、睡眠潜伏期为(30.13±13.01)min、总睡眠时间为(345.05±42.80)min、睡眠效率为(88.15±9.99)%、中间觉醒时间为(39.31±20.00)min,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例患者治愈2例、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7%。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老年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认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青少年睡眠习惯问卷(ASHQ)观察各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认知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癫痫患者睡眠模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均进行每天2 g左乙拉西坦治疗。磁刺激治疗前,采用多导睡眠图对患者进行整晚的睡眠监测,对患者采用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1-P(QOLIE-31)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而后,对患者进行一个疗程(10 d)的低频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颅低频的磁刺激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睡眠效率,包括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及睡眠中觉醒次数,夜间痫样放电次数明显减少。QOLIE-31问卷结果显示,患者自我感知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颅低频重复电磁刺激能提高癫痫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右佐匹克隆片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伴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右佐匹克隆片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增强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 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 s,刺激间歇5 s,连续刺激1 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 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 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刘艳  裴胜利  杜谢琴  刘英  黄媛 《全科护理》2021,19(21):2962-2964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与单纯药物治疗护理相比,可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过程持续时间、入睡实现时间和觉醒次数等睡眠质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过程持续时间、入睡实现时间,以及觉醒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过程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入睡实现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为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例的85例患有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另于干预前1周、干预后1周内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参数。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因未完成后续检查者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严格遵照研究计划干预脱落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干预后,2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总睡眠时间较干预前延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并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各项睡眠指标,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结束后1月时睡眠障碍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一般情况、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的PSQI及SRSS量表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1%、S2%、(S3~S4)%、REM%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李茜  李新艳  朱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25-5125
选择30例睡眠障碍患应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治疗,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19.
刘伟杰  何新华  李明婷 《全科护理》2023,(21):2953-2955
目的:研究基于五音配属五色的音乐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病人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27例失眠症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失眠护理及经颅磁刺激,观察组64例联合基于五音配属五色的音乐疗法,对比两组病人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和血清相关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五音配属五色的音乐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病人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2组患者失语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ABC评分、BDA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后2组BDA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