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的步态功能、平衡功能、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平衡训练策略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姿势矫正镜下的平衡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平衡训练仪下的平衡训练。两组患者的平衡训练时间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部分静态平衡仪测试参数(轨迹总长度、轨迹面积图和速度图)、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分别评估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步行速度和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部分静态平衡仪测试参数、BBS、MWS和TUGT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部分静态平衡仪测试参数、BBS和MW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TUGT结果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姿势矫正镜下进行平衡训练相比,采用平衡训练仪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静态平衡下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的轨迹总长度、轨迹面积图和速度图,能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速度,加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MHD3个月以上、活动无耐力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常规MHD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适当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MRP进行运动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8周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定运动耐力,用Berg平衡量表测评平衡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ADL。结果观察组的运动耐力、平衡功能、ADL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和优于对照组训练后(均P0.05)。结论 MRP有利于提高MH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接受康复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基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护理,指导和督导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Carrol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指导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采取循证联合专家评定法制订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想象指导语,录制成普通话、沪语2种音频;将41例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21例)和B组(20例)。A组于第1阶段(1~3周)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第2阶段(4~5周)休息,第3阶段(6~8周)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第1阶段行常规康复训练,第2阶段休息,第3阶段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结果两组训练第3、5、8周末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时间及交互效应均P0.01);其中A组训练3周末MBI、FTHUE-HK评分显著高于B组,B组训练8周末FMA、FTHUE-HK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患者手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优,但效果维持时间偏短,需坚持长期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按照住院病房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单任务步行训练,观察组实施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干预3个月后评估患者脑卒中姿势控制、Berg平衡、跌倒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姿势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跌倒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对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增强独立活动信心及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最大自主背屈状态胫前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协同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踝关节主动活动度、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想象足背屈训练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和站立位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跌倒指数、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跌倒指数分布、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巴氏指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两组的跌倒指数分布、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巴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了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想象足背屈训练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独立轮椅转移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轮椅转移的康复训练,66例完成8周训练.其中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35例实施独立轮椅转移技术干预.于干预前,干预4周、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脑卒中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徒手肌力评定法评价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 两组Barthel指数、脑卒中自我效能感评分及肌力等级比较、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独立轮椅转移技术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改善肌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潘习  王稚  徐岚  陈庆梅 《护理学杂志》2020,35(11):84-86
目的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主动运动依从性和运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201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干预组10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设计偏瘫步道用于患者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5~45 min,连续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主动运动依从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无跌倒事件发生。结论偏瘫步道设计合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主动运动依从性和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的作用。方法将108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静态坐位及站立的平衡功能训练。比较出院后3个月两组跌倒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并长期坚持平衡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取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抬高患肢及被动运动,连续4周后评价效果。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均P0.01),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按照Brunnstrom分期分别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及4周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ADL.结果 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及ADL能力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按照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其生活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存在认知障碍的首发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采用Brunel平衡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2、4周后,干预组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存在认知障碍的首发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采用Brunel平衡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2、4周后,干预组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3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包括闭链运动训练及Mtd视觉及听觉的反馈平衡训练,并于术后第3周、第4周末及第6周末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测。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上述评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本体感觉训练后,尤其在术后第6周末,治疗组评测结果有明显改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躯干、膝关节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恢复患膝运动功能,提高独立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