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胃癌和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EEN组、PN组和对照组(传统营养)三组,每组40例。EEN组和PN组于术后第1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至第8天维持目标量,两组病人基本等氮、等热量。对照组按传统做法给予禁食、流质和半流质。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9天检测病人血清ALB、TF、PA、CD3、CD4、CD4/CD8,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结果:手术前1天EEN组、PN组和对照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9天E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E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EN组的免疫指标高于PN组(P<0.05)。EEN组和PN组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和对照组(P<0.01)。EEN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N组(P<0.05),E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性并发症治疗费用均少于PN组(P<...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短期PN对残胃排空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短期肠外营养(PN)对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的影响。 方法: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40例病人,随机分为PN支持和常规补液治疗两组,术后分别予以短期PN支持和常规补液治疗,并于术后第5天用核素标记法检测病人残胃排空速度,同时监测手术前、擗氮平衡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5天残胃排空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PN支持组的负氮平衡改善较常规补液组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关EEN和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14项RCT纳入本次研究.在875例病人中,EEN组454例,PN组421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EEN组病人较P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但两组之间胰瘘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早期应用EN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胰腺肿瘤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胰腺肿瘤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胃、胰腺肿瘤病人96例,分为EEN组52例、PN组24例和对照组(常规补液)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 d营养以及免疫指标,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EN组和PN组术后体重、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EN组和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EN组和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EEN可明显改善胃、胰腺肿瘤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肠外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对该科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5月施行的 794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发生胃瘫 13例 ,所有病人均经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胃瘫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主要为残胃排空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 ,全身营养失调等所致。治疗主要是禁食、禁水、胃管引流减压、TPN等保守治疗。尤其是在出现频繁呕吐早期 ,尽早使用 TPN支持 ,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肠外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中的应用@姚建高$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相似文献   

10.
一位71岁的老大爷,因为患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10天进肉食后突然频繁呕吐淡绿色苦水,胃造影发现残胃扩张且无明显收缩及排空,积液较多,医生诊断为残胃无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或胃瘫综合征,是一种手术继发症,在老人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病人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52例,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试验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两组病人均从术后第1天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Stresson,EN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共7d.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IgG、IgA、IgM及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两组的IgG、IgM、IgA、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294例全胃切除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113例(A组),术后主要依赖肠外营养;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86例(B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1999年4月至2001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95例(C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且总热量摄入减少。结果: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A组病人,而C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又显著低于B组病人。结论:全胃切除病术后合理的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仅减少医疗费,而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病人分为早期EN组与PN组,对两组病人的术后临床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病人主诉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观察指标,还是营养指标,EN组均优于PN组。结论: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82例施行EEN,对照组68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试验组5例(6.1%),对照组16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7.
强化健康教育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术后EEN支持中的作用. 方法:将72例上消化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试验组病人进行有关EN支持知识的强化健康教育,并从方法和时间上进行改进,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结果:试验组掌握EN知识的程度和EN支持实施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现的不良问题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要想保证EEN支持的顺利进行,应对病人进行强化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并积极地配合,才能使术后EEN支持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分别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PN支持,持续7 d。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和术后疲劳指数,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CRP水平和疲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术后肛门排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PN联合EN治疗有助于调节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的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实施EEN,观察指标:⑴两组手术及其并发症的情况,⑵EEN的耐受性,⑶术后营养状态,⑷术后化疗开始时间。结果 :⑴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⑵EEN的耐受情况:腹腔镜组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少于开腹组(P0.01),达到TEN的时间少于开腹组(P0.01)。⑶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较早出现了营养状态改善,两组间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腹腔镜组营养状态改善明显,两组间体质量、右上臂肌周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腹腔镜组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45 d内接受化疗例数明显多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能更好地耐受EEN,更早地达到TEN,从而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为辅助化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