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加硬化剂注射术(injection of sclerosed agent)治疗轻中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73例轻中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 min,术后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总治愈率91.8%,总有效率100%。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加硬化剂注射术对轻中度内痔具有显著疗效,且无需麻醉和住院,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剖析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围手术期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全年间接诊且行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痔疮病患43例,按照护理方式将之分成两组:甲组(n=23)围术期用护理干预方案,乙组(n=20)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甲组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和乙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比乙组的3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接受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痔疮病患施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态X线和磁共振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16例纳入研究,年龄25~68岁,平均51岁,均为经产妇;全部完成RPH术前和术后的动态X线和MRI排粪造影检查.在两种检查图像上分别分析直肠前突的程度和并发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10例(58%)和中度直肠前突6例(42%),术后仅见中度直肠前突2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痔疮的显示术后(3例次)明显少于术前(33例次)(x2=14.933,P<0.001).MR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7例(43%)和中度直肠前突9例(57%),术后仅显示中度直肠前突1例;结直肠并发症显示(13例次)明显少于X线排粪造影(42例次)(x2=15.291,P<0.001),但显示了更多的结直肠外合并症.结论:X线和MRI排粪造影评价直肠前突各有优缺点,综合评价更完整,并对RPH治疗后评估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力  卢翔  李向阳  张庆 《武警医学》2013,24(8):713-714
 老年痔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代偿功能减退。传统手术切除大部分肛垫结构,可较大地影响肛管的精细控便功能,且术后易引起剧烈疼痛,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加重。我院2008-12至2011-12,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病患者882例,其中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Ⅱ~Ⅲ度痔病96例。笔者观察了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伴有慢性疾病老年患者Ⅱ~Ⅲ度痔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痔上黏膜套扎术(RPH)及高频电容场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痔上黏膜套扎加高频电容场技术治疗的148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采用内扎外剥术治疗的138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便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坠胀感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加高频电容场术治疗混合痔治愈率高,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联合弹力线套扎术(RPH) 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 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 治疗组患者行PPH 联合RPH 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PPH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排便?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 个月,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5 例?显效20 例?有效14 例?无效1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7 例?显效17 例?有效19 例?无效7 例(Z=-2.700,P=0.007); 术后1?3?6 个月, 治疗组患者Longo 出口梗阻型便秘(Longo ODS) 评分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ongo ODS评分:t=13.53?20.280?22.380,P均<0.001;VAS评分:t=18.84?24.27?25.10,P均<0.001;PAC-QOL评分:t=8.796?21.70?23.95,P均<0.001)。结论 PPH 联合RPH 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套扎法治疗内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痔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套扎法是非手术治疗内痔的较好方法。本文对内痔套扎法历史演变进展、套扎法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内痔及套扎器械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R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RPH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7~63(42.54±10.57)岁。其中胰腺炎7例,胰腺癌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脓肿1例,脾静脉海绵样变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肾周脓肿1例。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者占100%、不规则上腹部疼痛占70.6%(12/17)、上消化道出血占52.9%(9/17)、肝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CT、MR、血管造影可提示脾静脉主干栓塞或狭窄,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及原发疾病。94.1%(16/17)的患者内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7例在行原发疾病治疗的同时,均行脾脏切除术,9例因术前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因原发疾病预后较差,其余14例恢复良好。结论 RPH以胰源性疾病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要提高对RPH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是关键,如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RPH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R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7例RPH患者中,男11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37~63(42.54±10.57)岁。其中胰腺炎7例,胰腺癌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脓肿1例,脾静脉海绵样变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肾周脓肿1例。临床表现为脾肿大(100%)、不规则上腹部疼痛(70.6%)、上消化道出血(52.9%)、肝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CT、MR、血管造影可提示脾静脉主干栓塞或狭窄,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及原发疾病。94.1%(16/17)的患者内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7例在行原发疾病治疗的同时,均行脾脏切除术,9例因术前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因原发疾病预后较差,其余14例恢复良好。结论 RPH是一种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的原因,在诊断上要提高对RPH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是关键,如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RPH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千槐椒痔疮液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痔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千槐椒痔疮液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将痔疮病人4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千槐椒痔疮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千槐椒痔疮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49.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应用千槐椒痔疮液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痔疮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硬化、套扎治疗对食管测压的影响。硬化与套扎治疗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测压一次,结果显示:(1)硬化剂治疗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息压及松弛压力降低,松弛率升高,松弛持续时间缩短;套扎治疗仅对LES静息压有影响。(2)硬化剂治疗使治疗部位及其以下食管的蠕动波幅值下降,蠕动持续时间延长,蠕动波速度加快;套扎治疗使治疗部位及其以下食管的蠕动持续时间缩短,异常蠕动性收缩增加。提示经治疗后应使用既能降低胃酸酸碱度,又能增加LES压力的抗酸药物,而套扎治疗后应使用胃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12.
痔是临床最常见的直肠肛门良性疾病,传统手术治疗术后愈合时间长且患者痛苦大,手术不易被患者接受。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Ⅳ期内痔12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内痔120例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3~85岁,平均50.5岁。病史0.5~10年。其中Ⅱ度34例,Ⅲ度56例,Ⅳ度3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大便出血,便后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坠胀及瘙痒  相似文献   

13.
蔡莉  文黎明  覃刚  陈菊萍 《西南军医》2010,12(5):866-867
目的探讨国产组织胶内镜下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三种方法治疗:(1)套扎+组织胶注射1次完成10例;(2)套扎与组织胶注射分次完成10例;(3)采用组织胶直接注射治疗4例。结果4例活动性出血经治疗均即刻止血,成功率100%,10例套扎+组织胶注射1次完成者,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100%;10例套扎+组织胶分次完成者,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90%,胃底静脉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总发生率12.5%(3/24),2例注射完拔针后少许出血,1例术后2周排胶出血,经适当处理均止血。结论国产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出血,近期疗效可靠、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而轻。  相似文献   

14.
徐衍  殷健 《武警医学》2018,29(12):1138-1140
  目的 探讨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04至2017-04诊断为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经过2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分级仍在中(G2)、重(G3)度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9例),研究组行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对照组继续行套扎序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随访1年并复查胃镜,比较两组的序贯治疗次数、食管静脉曲张消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食管静脉硬化术序贯治疗次数(2.24±0.95)少于对照组食管静脉套扎术序贯治疗次数(3.29±1.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曲张消除率(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46.43%),再出血率(2.45%)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可减少内镜下治疗次数,显著减少套扎术后残留的食管曲张静脉、延缓静脉曲张的复发,并发症风险无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朱雅宁  赵小云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56-1257
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及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12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胃镜下套扎操作和护理过程,了解操作的效果、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而娴熟的护理工作配合对操作成功与否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EBO在Ⅰ~Ⅱ度痔疮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MEBO局部涂抹肛管和痔疮表面,治疗Ⅰ~Ⅱ度痔疮。结果:治疗48例,痊愈44例,好转2例,失访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7%,全部病例无副作用。结论:MEBO在治疗Ⅰ~Ⅱ度痔疮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达90.7%,死亡率达4.7%,再出血率达11.6%。对照组则依次为69.8%、23.3%、32.6%。两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再出血率的比较,均(P〈0.05)。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对肾实质性高血压(renal parenchymal hypertension,RPH)大鼠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和治疗RPH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肾次全切除法制备RPH动物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评价该方不同剂量组对模型剩余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模型肾组织内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内皮素-1(ET-1)两种内皮因子的分布、表达。结果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抑制肾脏局部ET mRNAs表达,并上调cNOS表达。结论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局部ET-1 mRNA和上调cNOS mRNA表达、分泌的双相调节作用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炼炼  徐辉  陈虹彬  秦清清 《西南军医》2010,12(5):1035-103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预防和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内镜下套扎治疗已经代替了硬化疗法成为现在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最普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六连发套扎器对该类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6~2006-10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及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每例平均套扎治疗2~5次。套扎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27例,重度降为轻度11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术及死亡病例。术后1.5周复查,血小板由术前的(35~70)×109/L升至(86~320)×109/L。平均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者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微创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