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镇痛已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手术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的发展,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越来越受青睐。现将我科4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良玉  唐碧云  陈洁  沈铖姬 《护理与康复》2015,14(9):807-809+813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在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801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6例)采用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常规外科术后镇痛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方法来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对照组(365例)采用常规外科术后镇痛护理。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比较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不全发生率、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2h疼痛平均水平为(2.027±1.150)分,24h为(1.715±1.470)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2h疼痛平均水平为(1.775±1.211)分,24h为(1.397±1.39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12h镇痛不全发生率为17.81%,观察组患者术后12h镇痛不全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除低血压外,其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能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袁黎君  田川   《护理与康复》2020,19(4):60-62
目的观察绷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84例,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佩戴绷带镜。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眼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镇静剂使用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眼疼痛评分分别为(3.07±1.93)分、(5.62±0.58)分、(4.21±0.52)分、(1.83±0.41)分,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眼疼痛评分分别为(0.82±0.14)分、(0.74±0.16)分、(0.53±0.06)分、(0.23±0.07)分,两组比较,F组间×时间=149.95,P<0.001。对照组有4例患者术后使用镇痛镇静剂,观察组均未使用镇痛镇静剂。结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佩戴绷带镜,可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收集凤翔县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缝皮时用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 L行切口浸润镇痛,对照组不进行局部浸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4~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48 h两组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7.5%(1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患者术毕行甲磺酸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术后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娜  韩丽芳  喻慧岭  陈罡  代恒茂 《全科护理》2016,(36):3813-3815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术后鼻腔填塞病人镇痛效果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病人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h、12h、24h、48h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镇痛效果,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冷冻治疗在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疼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术后将冰袋置于患者手术部位,20 min后移除,每8 h 1次,至术后48 h为止。对照组不使用冰袋,其余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均和观察组患者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4、8、16、24、36、48 h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术后6、12、24、48 h吗啡用量,在48 h时用李克特量表记录两组患者对于镇痛效果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1、2、4、8、16、24、36、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6、6~12、12~24和24~48 h吗啡用量及48 h内吗啡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局部冷冻治疗可有效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两种追加负荷剂量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60例,硬膜外麻醉给药4h后,每隔10~15min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连续311;13组60例,术毕即刻遵医嘱给予镇痛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静息状态≥4分或活动状态≥6分,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泵即刻、30rain、1h、2h、3h、6h、12h、24h、36h、48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3h、6h、12h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5;镇痛不全A组5例、B组23例;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宜选定时定量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静息状态下及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静息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8例,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4例,术后24 h、48 h、72 h 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6.4±5.3)分、(82.5±6.2)分、(87.3±8.5)分。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鸡尾酒"疗法联合应用,能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伤口单次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 (采用短效局麻药 2 %氯普鲁卡因 )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卡因组 :术毕切口浸润 0 .375 %罗哌卡因 2 0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 (PCIA) ;对照组 :术毕切口浸润生理盐水 2 0ml,术后行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镇痛效果 ,观察术后 4 8h镇痛总体满意度 ,恶心、呕吐、嗜睡等并发症及PCIA用药量。【结果】罗哌卡因组术后 5、2 0、4 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 4 8h镇痛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且并发症少 ,PCIA用药量也显著减少 (P <0 .0 1) ;患者均清醒而不疼痛。【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PCIA用于腰背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一种镇痛方法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系统性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硬膜外镇痛,2组均接受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6、12、24、48 h的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6、12 h的活动痛、静息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的活动痛、静息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6、12、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2组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但观察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前期镇痛效果更好,但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且存在过度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更需进行系统性整体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与静脉持续镇痛用于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n=28例)和静脉镇痛组(Ⅰ组,n=22例)。记录术后6,12,24,48 h两组病人的静止和运动镇痛评分、副作用以及镇痛满意度整体评分,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静止镇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运动镇痛评分在术后12,24 h时点疼痛评分比较E组优于I组(P0.05);且术后镇痛满意度整体评分E组优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仅在术后6,12 h时点,I组的呼吸频率高于E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护理上应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管理,以提高食管癌手术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6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术前3d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后施以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浸润镇痛后关闭切口;对照组不做局部浸润直接关闭切口。两组病人均不使用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泵(PC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清醒后2h、6h、12h、24h、48h、72h、出院时静息和活动VAS评分,术后24h、48h、72h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各观察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h~48h静息VAS、术后24h以后运动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少于对照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盐酸哌替啶50mg,1次/6h肌内注射;观察组镇痛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0.1mg+盐酸奈福泮200mg+昂丹司琼16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持续镇痛48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静评分除术后48h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术后患者的止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模式镇痛,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三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及24 h的镇痛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手术结束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3组:低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L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2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中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M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C组,n=20)在手术结束前直接缝合切口,不给予任何局部麻醉药。观察患者术后2 h、6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麻醉恢复时间及手术结束后的躁动评分及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RL组和RM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及术后6 h内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L组和RM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C组(P<0.05),恢复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01)。3组间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及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8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根据住院号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2h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轻焦虑,减少镇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胆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不全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镇痛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晨  袁亚苹  崔晓花 《全科护理》2016,(13):1326-1327
[目的]观察麻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及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以麻醉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督导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为传统的麻醉医生负责组。术后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术后8h、12h、24h、48h时间点VAS评分,比较两组泌乳功能、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8h、12h、24h、48h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24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乳汁充足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参与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LA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及缝合前应用0.75%罗哌卡行拟穿刺部位皮肤、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同法应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于全麻苏醒后2、4、6、12及24h记录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B)评分,观察两组术后无协助离床时间、排气时间及追加镇痛药物频次。结果 两组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切口均甲级愈合。观察组术后2、4、6、12及24hNRS评分和W-B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协助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物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及缝合前应用罗哌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显著降低LA术后NRS评分和W-B评分,镇痛效果显著,减少术后追加镇痛的频次,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无协助离床活动时间,对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