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化脓性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常因炎症扩散致视力丧失、眼球萎缩。2003-1—2007-12月间我院采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眼球穿通伤或球内异物引起的外伤性眼内炎11例11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常导致患者的视力丧失和眼球萎缩.随着玻璃体内直接给药及玻璃体手术的开展,预后得以明显改善.现将10例10只眼经玻璃体途径给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眼内炎患者18例(18眼),就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学、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行眼球摘除术,16例球内感染被控制。其中3例眼球萎缩,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为光感至数指。眼内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25%,蜡样芽孢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占33.33%。结论感染性眼内炎通过及时予玻璃体内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等综合治疗,可挽救大部分眼球,并使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00例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和3例手术医生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围术期护理管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感染进行控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眼内炎发生率,研究中患者均未发生化脓性眼内炎,即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0%。结论:通过完善围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内源性眼内炎是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眼中,引起葡萄膜与视网膜等眼内结构感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起病隐匿且发病迅速,发病率较低,临床较少见,占眼内炎发病率的2%~15%[1],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中78%~90%是由局部或全身疾病等易患因素所引发[2]。由于本病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眼部症状,早期误诊率较高,达16%~63%[3],易耽误及时诊治,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尤为重要,眼内液微生物学检查是内源性眼内炎最有价值、最可靠的诊断方法[1]。现将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诊治的32例32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其中19例为外源性眼内炎,13例为内源性眼内炎。24例有明确致病菌,其中真菌感染3例(3眼),细菌感染21例(21眼);另有8例致病菌不明。房水涂片的阳性率15.62%,房水培养的阳性率12.50%,玻璃体涂片的阳性率43.75%,玻璃体培养的阳性率65.62%。6例接受玻璃体注射抗菌素,17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9例接受眼球内容物剜除手术。随访3个月后,除9例眼球摘除外,其余23例患者眼内感染均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8例视力0.3,15例视力为0.05~0.3。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疗要与患者易感因素密切结合,采用玻璃体切割方法取材可以明显提高玻璃体培养的阳性率,早期玻璃体注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眼内感染,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次性注射器应用广泛,而部分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忽视对废弃注射器的管理,对其回收管理和销毁制度不完善,使其成为儿童的玩具,污染严重的注射器常带有多种病原体,当眼球穿孔伤时病原菌常被直接带人眼内,再加上玻璃体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细菌能迅速繁殖,严重破坏眼内组织形成眼内炎。现对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由废弃一次性注射器所致22例儿童眼内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增高引起的一种眼病,多发于老年人。眼压过高会引起眼内组织损伤,造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继发下肢蜂窝组织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它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导致骨骼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甚至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中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轻微创伤、烫伤、趾甲修剪过短而引起出血、足癣治疗不当等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引起下肢蜂窝组织炎,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趾骨骨炎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10.
眼是人体暴露的器官,眼组织结构精细而脆弱,受伤后往往发生单眼或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眼球丧失,是单眼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球或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统称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较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患者对该手术的恐惧心理严重,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眼外伤玻璃体割术患者的护理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也称为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链球菌,主要分布于下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如直肠和阴道~([1])。GBS是一种严重的致病微生物,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肺炎,而GBS感染引起的新生儿眼内炎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由GBS引起的新生儿眼内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发生视网膜脱离后,患者术前遵守正确卧位可以防止脱离面扩大及避免再发新的脱离.术后正确卧位可使裂孔处于最高位,注入眼内的气体或硅油利用上浮原理从玻璃体腔向眼球壁推压,达到视网膜复位封闭裂孔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眼内炎又称化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葡萄膜及视网膜化脓性炎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可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极大破坏。我院经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本病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陈某,男,37岁。2011年12月28日因"左眼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半年余"入院。  相似文献   

14.
浅析眼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科患者以手术病例居多,占96.2%,而且引起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引起眼内炎,导致严重恶果。因此,研究影响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与控制对策,对规范眼科医院感染管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氏芬注射在外伤性眼内炎中预防及控制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外伤性眼内炎的患者全身及局部使用罗氏芬注射液,必要时行抗生素玻璃体腔注射。结果:57例外伤性内眼炎患者中43例经过单纯药物治疗,感染得到了预防及控制,9例经过配合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感染控制,3例转往上一级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结论:罗氏芬注射液能有效地预防及治疗了外伤性眼内炎,减少了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几率,避免了玻璃体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周筱琳  谢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55-156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收治的一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患者眼内感染完全控制,视力有了提高,无眼球萎缩。结论: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玻璃体切割的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后特殊体位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疾病观察,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病人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治疗观点和治疗方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玲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99-801
盆腔炎现称为盆腔炎性疾病.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其定义为: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和盆腔腹膜炎[1].  相似文献   

18.
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经发生不仅可能造成视力丧失,而且可能损坏整个眼球。笔者自1991年至今共遇到3例眼内炎病例,均发生于白内障术后,现就诊断与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84,72,69岁,最早症状均发生在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并观察相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因情况为:眼外伤占60.0%,白内障术占32.5%,角膜溃疡占2.5%,角膜移植术占2.5%,内源性感染占2.5%。病原体病因为:16例(40.0%)患者呈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菌感染构成比最大,占43.8%,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31.3%,科氏葡萄球菌感染占18.8%,其他占6.3%。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2.9±1.3),较治疗前的(1.5±0.9)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和白内障术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根据感染性眼内炎的严重程度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明桂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33-134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来源及在眼科手术室预防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方法:通过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的空气消毒,在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器械和用物经过严格消毒,严格按规定购买一次性消耗品,术前严格查对患者,加强术前结膜囊的消毒,手术用的灌注液和药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督。结果:经过6年的实践,无一例眼内炎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护士在法律、法规和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