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平衡牵引后针刺健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才以中青年多见,患者痛苦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其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不平衡牵引后针刺健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牵引下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 54例本病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4例中男性 3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 6~ 65岁 ;病程 2周~ 1 0年。治疗方法牵引下推拿 :选用 JC- 型二维电动牵引床。患者俯卧位 ,上体调至 35角度 ,将腰部置于牵引床的间隙 ,做后伸骨盆牵引 ,一般牵引力可保持在 30~ 60 kg,同时行推拿治疗。 1拇指点揉双侧肾俞、大肠俞 ;患侧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飞扬 5min。2施术者立于患侧 ,以一手拇指或掌根按于椎旁压痛点 ,另一手的肘部托住健侧膝部 ,将下肢向斜后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部软组织张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侧斜扳法治疗组(A组)、患侧斜扳法治疗组(B组)、双侧斜扳法治疗组(C组)和无斜扳手法治疗组(D组),并给予相应手法治疗。应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测量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腰部健侧、患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结果 4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干预后,健侧、患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均呈升高趋势;A、B、C 3组患者健侧、患侧和D组患侧腰部软组织张力位移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C组与D组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扳法推拿治疗LDH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软组织张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足底部红外热像分布规律,探讨足底红外热像图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标准的122例住院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期招募健康受试者9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远红外热像仪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双侧足底温度,并使用SPSS2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组左右足的足底内侧、足底外侧及足趾端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患者组患侧与健侧足的足底内侧、足底外侧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足的足趾端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组与患者组同一足的足底内侧与外侧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患者组两足底内侧温差值、外侧温差值与健康组两足底内侧温差值、外侧温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患者组L4—5节段突出者两足底内侧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足外侧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L5—S1节段突出者两足底内侧、外侧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两足底内侧温差及外侧温差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改变,患者患侧足底温度较健侧温度低,L4—5节段突出者表现为患侧足底内侧温度较健侧温度低,足底红外热像图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现对其研究由椎间盘拓展到椎旁小关节、椎体及韧带、椎旁肌肉等。现有研究发现椎旁肌退变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病变节段、临床表现相关,阅片时发现双侧椎旁肌萎缩、脂肪浸润增加,单侧突出者患侧脂肪浸润尤为明显,日久可累及健侧,加重症状。在临床物理治疗中常见患者脊柱双侧对治疗强度刺激敏感度不同,腰肌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意义。故查阅已有研究,明确椎旁肌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肢体红外熵变规律及与疼痛、功能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受试者,采集受试者肢体红外热像图,对图像进行增强、降噪与多尺度熵分析,与患者肢体疼痛、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肢体小腿后外侧区、足底区、足背区、大腿后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肢体小腿前外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肢体相关感性兴趣区较健康受试者多尺度熵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肢体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底区多尺度熵值与ODI、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结论:红外热像多尺度熵分析法可深度提取病变肢体的信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诊断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正骨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的表面肌电图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者分为一次正骨推拿组、普通推拿组,每组35例,分别进行治疗,采用丹麦产Keypoint台式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治疗前后,双侧腰部竖脊肌肌电图的中位频率(MF),最终分析得出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一次正骨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7%,普通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患侧腰部竖脊肌MFs较健侧显著增大,治疗后腰部竖脊肌MFs的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常用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患者乐于接受.我院 2003年 1~ 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00例,经多方位牵引,配合针刺、药物离子透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踩跷、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瑞珍 《光明中医》2009,24(8):1478-1479
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牵引或手术治疗,而对于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多种原因不适宜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故很多老年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求治于中医,笔者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2001年1月-2008年1月所治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2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中位数45.5岁;L3~4突出2例、L4~5突出18例、L5S1突出8例;向左侧突出18例、向右侧突出10例;15例患者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外,其余13例突出物在椎间孔内外并存。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腰椎X线及CT检查,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采用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牵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腰椎斜扳法2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4例。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外的15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5例、未愈1例;突出物在椎间孔内外并存的1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6例、未愈3例。疗效评定为未愈的4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余24例患者在6~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症状加重。结论: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可有效缓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牵腿压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手法复位包括大推拿复位、三维牵引复位、牵腿压腰法.牵腿压腰法的操作方法为:病人俯卧位,嘱患者双手固定床头,一助手向后上方向稳定牵拉患腿,术者双手按压患椎.笔者于1993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运用牵腿压腰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3500人次,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腰部牵引、针刺、穴位注射、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5年,全部病例均由CT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2.1 腰部牵引  采用湖南郴州产CRT-D型自动牵引床,患者仰卧式,连续牵引,重量为40~60kg,时间30分钟。2.2 针刺  取穴:患侧相应夹脊穴,环跳,殷门,风门,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方法:患侧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股。夹脊穴直刺并微斜向椎体,深1.5…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院于1999年6月~2008年3月间,采用多方位快速牵引结合骶管注射、口服中成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4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理疗科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范畴,多发生于中、青年人,患此病者十分痛苦,对生活、工作、学习都有一定影响.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以腰腿痛、下肢麻木及腰部活动功能障碍为特点,可由急性腰损伤、慢性劳损、脊椎退行性变和风寒邪气侵袭所致,以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患.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并与46例单纯采用牵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结合按摩进行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22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7.67%.结论:牵引结合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机械牵引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但如使用不当或牵引前后缺乏正确护理 ,则往往效果不佳。自 1999年以来 ,我科应用机械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77例 ,并于术前、术后加强了护理 ,取得了理想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 8例 ,女 14 9例  相似文献   

19.
持续牵引加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 9月~ 2 0 0 1年 1 2月 ,采用持续牵引加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5 0例中男性 2 4 3例 ,女性 1 0 7例 ;年龄 2 2~71岁 ;病程 1周~ 1 2年。本组患者中 ,以腰痛、局部压痛伴患侧下肢放射痛为主症者 2 77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80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配合正确的护理。结果:135例患者经1~2个疗程牵引治疗和护理,腰腿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45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住院时间7~30天,平均住院日15天。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这是促进治疗康复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