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临床资料共收治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0岁以下9例,51—60岁18例,61岁以上2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伴有冠心病者19人,伴糖尿病者11人,有高血压病史者34人。脑出血后遗症18人,脑梗塞后遗症32人。偏瘫程度:肌力0级者20人,Ⅰ~Ⅱ级者21人,Ⅲ级以上者9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通脉治瘫汤治疗脑梗塞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7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小于50岁3例,50~59岁11例,60~69岁20例。>70岁8例。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2年,大部分在半月内。其中脑血栓形成39例,脑栓塞3例。伴高血压病19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9例,风心病4例,神志清醒者37例,嗜睡昏迷者5例。全部病例均出现肢体偏瘫,其中肌力0级者14例,Ⅰ级者19例,Ⅱ~Ⅲ级者9例,语言障碍者  相似文献   

3.
彭邦瑜 《河北中医》2001,23(3):219-220
1998~ 2 0 0 0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 3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均为发病 1周内住院患者 ,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 3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51~ 70岁 ,平均 6 3.5岁 ;病程 13~ 6 5日 ,平均 34.5日 ;临床检查 :上肢肌力 0~Ⅰ级 12例 ,Ⅱ级 10例 ,Ⅲ级 8例 ,Ⅳ级 2例 ,下肢肌力 0~Ⅰ级 10例 ,Ⅱ级 9例 ,Ⅲ级 7例 ,Ⅳ级 6例。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头颅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灶者 2 9例 ,多发性梗死灶者…  相似文献   

4.
川芎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被列为活血化瘀之要药。近年来我院应用以“川芎”为主要原料研制成的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 4 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神经内科学第四版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治疗组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 0~ 5 0岁 12例 ,5 5~ 6 4岁 16例 ,6 5~ 74岁 10例 ,75以上 2例 ;发病 7天以内 10例 ,7~ 13天 12例 ,14~ 2 1天 10例 ,2 1天以上 8例 ;伴语言障碍 8例 ,肌力 0~Ⅰ级 6例 ,Ⅱ级 6例 ,Ⅲ级 16例 ,Ⅳ级 4例 ;合并糖尿病 10例 ,合并冠心病 6例 ,合并高血压病 2 2例。对照组男 2 6例 ,女 14例 ;4 0~ 5 4岁 10例 ,5 5~ 6 4岁 18例 ,6 5~ 74岁 10例 ,75岁以上 2例 ;发病 7天 8例 ,7~ 13天 10例 ,14~ 2 1天11例 ,2 1以上 2 1例 ;伴语言障碍 6例 ,肌力 0~ ...  相似文献   

5.
自 1 998年~ 2 0 0 0年笔者采用自制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 78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40例 ,女 3 8例 ;年龄在 43~ 5 9岁者 1 9例 ,60岁以上者 5 9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后或脑地形图检查 ,其中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者 3 4例 ,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者2 6例 ,脑干梗死伴左丘脑点状出血者 4例 ,腔隙性脑梗死伴动脉硬化性脑病者 5例 ,多发性脑梗死者9例。入院时 ,瘫痪测肌力 0~Ⅰ级者 2 9例 ,Ⅱ~Ⅲ级者 3 2例 ,Ⅳ级者 1 7例 ,失语者 5 8例 ,意识恍惚者5例 ,昏迷者 2例 ,合并糖尿病者 1 8例…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近年来,我们应用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20例均系发病一周内之中风实证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1~50岁者4例,51~60岁者8例,61~70岁者5例,70岁以上者3例;中医辨证分型:中经络者16例,中脏腑者4例,大多属本虚不显标实较著伴腑气不通之证。西医诊断:脑溢血3例,脑血栓形成15例,脑栓塞2例。诊断标准按1986年泰安会议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发病骤急,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卒然昏倒,神识昏蒙或不省人事;2、常发生于中年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起病急骤为主要特点。 1996~ 2 0 0 0年 ,笔者采用腹针与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 4 9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 9例中 ,男 2 8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4日 ,最长 3年。既往有高血压病 31例 ,冠心病 12例 ,糖尿病 11例。患肢肌力 0级 13例 ,Ⅰ~Ⅱ级 2 0例 ,Ⅲ~Ⅳ级 16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腹针穴位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 (双 )、外陵 (…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肢体肌力35 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 35例 ,均经CT确诊 ,所有病例病程均在 4 0天以内 ,神志清楚 ,符合《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气虚血瘀证。其中住院患者 12例 ,门诊 2 3例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在2 4~ 65岁之间 ,平均 54岁 ;发病最短 7天 ,最长 4 0天 ,平均 2 6天 ;脑梗塞 2 7例 ,脑出血 8例 ( 7例脑出血经过微创伤颅脑手术 ) ;单肢瘫 4例 ,偏侧瘫 31例 ,共计患肢 66只 ;其中肌力 0级 16只 ,Ⅰ级 19只 ,Ⅱ级 30只 ,Ⅲ级 1只。2 治疗方法2 1 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 ,分成 2组①肩、曲池、偏历、髀关、足三里、三阴交 ,②肩…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11月~1991年11月,采用以望舌为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经治疗58例获得良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7例,女41例。年龄:40~50岁3人;51~60岁8人;61~70岁23人;71~80岁14人。病程:6~10天21人;11天~1个月24人;1个月~半年7人。发病类型:主要是半身不遂,语言蹇涩,肌力低下。辨证分型痰火阻络型(13例):舌红苔腻或舌体胖大色深红者。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重脚轻,语言不清,血压偏高,脉洪滑。阳虚血瘀型(17例):舌体胖嫩,色淡白,  相似文献   

10.
本院于1990~1994年3月用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2例,并随机用丹参针治疗25例作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脉络宁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脉络宁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岁.病情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9例.1.1.2 丹参针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6.8岁.病情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6例.1.1.3 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确诊.1.2 诊断标准 按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Ⅲ级以上为轻度;意识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意识不清或肌力0~Ⅰ级为重度.  相似文献   

11.
加减芪芎五虫汤治疗脑梗死48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 ,笔者采用自拟加减芪芎五虫汤治疗脑梗死 4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 8例均为门诊病人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风病诊断标准 ,证属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4 8例中 ,男 2 8例 ,女 2 0例。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5 6岁 ,平均年龄 6 4 4岁。病程最长者35 8d ,最短者 2d ,平均 2 4 2d。梗死部位 :基底节区者 2 4例 ,颞叶者 8例 ,额叶者 3例 ,顶叶者 5例 ,多发性脑梗死者 7例。合并病种 :高血压 2 9例 ,冠心病 8例 ,脑动脉硬化 7例 ,糖尿病 4例。2…  相似文献   

12.
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痿证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为了探索小儿因患痿证造成肢体痿废的有效疗法,从1987年1月~1988年12月,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证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收治的2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男9例,女4例;1~3岁11例,4岁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4岁,平均2.3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4年,平均143天;疗程最短15天,最长75天,平均30天;重型(肢体完全瘫痪,肌力丧失,或肌力严重减退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肌力0~Ⅰ级)5例,中型  相似文献   

13.
通督复髓汤治疗不全性截瘫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深 《中医正骨》2003,15(8):46-46
自 1998~ 2 0 0 2年 ,作者以自拟通督复髓汤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全性截瘫 2 6例 ,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年龄最小 18例 ,最大 5 3岁 ,平均 32岁。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4 5天。C5椎体骨折 3例 ,C6椎体 2例 ,T8椎体 5例 ,T12 椎体 6例 ,L1椎体 8例 ,L3椎体 2例。上肢肌力 :右侧≤Ⅲ 级 2例 ,左侧≤Ⅲ 级 3例 ,双侧Ⅳ2例。下肢肌力 :右侧≤ Ⅲ 级 5例 ,右侧≤ Ⅲ 级 6例 ,双侧 Ⅳ级 4例。合并大小便失禁 8例 ,深浅感觉障碍 6例。2 治疗方法2 .1 辨证施治 以自拟通督复髓汤辨…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 ,其中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梗死最为常见 ,且发病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于中风病。为了及时掌握脑梗死的发病演变过程 ,判断治疗效果 ,笔者依据中医舌诊原则 ,对部分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由CT确诊的 12 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中医辨证属中风病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4 8例 ,属中风病中经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88例 ;舌质红绛 6 3例 ,舌质暗红 6 3例 ;舌下静脉曲张 36例 ;舌黄苔 2 5例 ,薄黄苔 15例 ,黄厚…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朝刚 《中国针灸》2000,20(2):79-79
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6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60例,均经CT确诊,神志清楚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42~67岁之间,平均60岁;发病最短7天,最长28天。脑梗塞48例,脑出血12例;单肢瘫8例,偏侧瘫52例,共计患肢112只。其中肌力0级31只,Ⅰ级35只,Ⅱ级...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资料 :年龄 2 8天以下 1 9例 ,3月以下 1 3例 ,1岁以下 2 1例 ,3岁以下 2 7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 :食欲不振 ,嗳气、吐乳、呕吐 ,或积食 ,夜间啼哭难眠 ,腹部饱胀 ,大便秘结或不成形 ,或夹有不消化奶块 ,时间持续 2周以上。严重者血红蛋白低于 60g/L。腹泻者 4 0例 ,大便常规镜检多为阴 性 ,有 5例为脂肪球 ( )。中医辨证 :肠胃气滞。舌淡苔白 ,指纹红滞。  二、治疗方法 :服四磨汤 ,新生儿 ( 2 8天 )~ 3月 ,2~5ml,每日 3~ 5次 ,3月~ 3岁 ,5~ 1 0ml,每日 3次。每一疗程为 3~ 5天 ,服药 3~ 5天复诊 ,共 3个疗程。  …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8年~ 2 0 0 2年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 10 8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 8例中 ,男 6 2例 ,女 4 6例 ;年龄最小者 7岁 ,最大者 72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4 0天。其中1~ 10天者 85例 ,11~ 4 0天者 2 3例。诊断标准 :无明显诱因突发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并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局胸痹急症协作组1995年制定的胸痹心水 (冠心病心力衰竭 )中医急症诊疗规范 (草案 )标准诊断 ,选择住院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5例 ,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4 5~ 81岁 ,平均 6 6 4岁 ;合并 2型糖尿病 4例 ,高血压 11例 ,心功能Ⅰ~Ⅱ级者 8例 ,心功能Ⅲ级者2 2例 ,心功能Ⅳ级者 5例。对照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4 3~ 80岁 ,平均 6 4 6岁 ,高血压 9例 ,2型糖尿病 2例 ,心功能Ⅰ~Ⅱ级者 6例 …  相似文献   

19.
例一、高血压脑出血(CT示右脑出血) 患者,女,76岁。突然头痛、头晕、烦燥不安,面红,口、眼向左歪斜,舌强语蹇。左上肢不遂;肌力Ⅱ级、左手肌力0。血压240/120mmHg。脉弦大,舌质紫暗,苔薄白。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20.
<正> 小儿急性偏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将1994年6月至1995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偏瘫20例,利用光量子疗法,佐以常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情况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 男12例,女8例。10月~3岁5例,3岁~7岁11例,7岁~12岁4例。 二、临床表现 发热13例,惊厥8例,头痛呕吐7例,昏迷2例,腹泻1例,右侧肢体瘫伴失语2例,左侧肢体瘫7例,患侧肌力0级10例,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3例。腱反射减弱7例,腱反射消失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