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关系从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同一患行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将阳性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通过超声测定和因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并计算斑块积分,对各组IMT及斑块积分进行统计等处理。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阳性组的IMT及斑块积分均大于阴性组。右侧颈动脉组的预测性较左侧略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刘红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04-420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用Crouse方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CAS的程度也越重,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61名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5人)及正常组(26人),利用高频线阵探头测定颈动脉及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其程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厚,斑块的阳性率高,两者呈高度相关(P<0.05)。并且随着血管病变的增加,冠心病程度加重。结论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⑧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10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四组:正常、单支病变、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收集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其最大内中膜厚度、斑块数目、厚度积分及面积均随之增加,经统计分析均有显著意义。另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二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超声观察冠心病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探测斑块发生率、相关物理性状和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数目及其积分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总动脉部分物理性状及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