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金霉素眼膏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用0.9%生理盐水行泪道探通及泪道冲洗后,将抽吸有金霉素眼膏的注射器边推注边退出,将金霉素眼膏留置在小儿泪道中。结果泪道探通联合金霉素眼膏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治愈率为98.2%,未出现眼睑蜂窝组织炎、假道形成、泪道瘢痕性阻塞等并发症。结论成功行泪道探通仍是对新生儿泪囊炎治疗的关键环节,泪道冲洗后置入金霉素眼膏对长期、严重的泪囊炎患儿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7月门诊就诊的64例8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按序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进行综合治疗。结果83眼均经泪囊区挤压按摩治疗,治愈19眼,治愈率22.8%;64眼行泪道加压冲洗治愈21眼,治愈率为32.8%;43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治愈40眼,治愈率93.1%,综合治愈率为96.4%。结论早期泪囊区挤压按摩法治疗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安全有效,对挤压按摩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及时行泪道加压冲洗以及鼻泪管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泪道冲洗及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护理观察。方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0.5%新霉素眼药水混合液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结果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治愈患眼占96.8%,未出现眼睑蜂窝组织炎、泪囊瘘、泪道假道、泪道损伤、泪道瘢痕性阻塞等并发症。结论在目前泪道探通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只要灵活掌握好泪道冲洗的技巧,操作过程中细心观察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赵恩贤  秦继跃 《安徽医药》2014,18(1):155-157
目的 探讨冲洗式泪道探通术辅以氧氟沙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74眼)和对照组(68例,75眼).对照组给予冲洗式泪道探通术,治疗组给予冲洗式泪道探通术,并于术中推注氧氟沙星凝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探通次数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8.0%(χ2=4.7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一次探通成功率明显升高(χ2=4.87,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9%,显著低于对照组16.2%(χ2=7.03,P〈0.05).结论 冲洗式泪道探通术辅以氧氟沙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治愈率高,重复探通率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临床护理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100例患儿中一次探通83眼,一次治愈率为83%;二次探通14例,二次治愈率为14.0%;剩余患者经多次探通后未治愈,放弃治疗。患儿治愈率为97.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结论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性泪道探通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护理措施越规范,治疗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泪囊按摩加滴眼液法、泪道探通。<3个月患儿采用泪囊按摩,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3个月患儿采用泪道探通。结果泪囊按摩加滴眼液法:<1个月患儿治愈率100%,随月龄增长成功率逐渐降低,>3个月患儿无效;泪道探通法:>3个月患儿治愈率100%,但随月龄增加探通次数有增加趋势。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月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患儿采用局部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循序渐进的方法治疗88例(102眼).结果 局部泪囊按摩治愈16例(18眼),经泪道冲洗治愈20例(22眼),经泪道探通治愈51例(61眼),总治愈率99%.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应采用循序渐进三步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探针经上泪小管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年龄3~18个月的417例先天性泪囊炎患儿经上泪小管进针行泪道探通术。结果417例先天性泪囊炎患者中,413例治愈,探通总治愈率99.04%,无效4例,占0.96%。其中一次探通治愈402例,一次探通治愈率为96.40%。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治愈者无1例复发;其中,有2例第1次探通后形成假道,1周后再次探通成功;所有患儿均无皮下水肿、感染、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探针经上泪小管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泪囊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0例(182眼)婴儿泪囊炎患儿顺序采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和泪道探通的方法治疗;治愈为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溢脓,随访时间2个月。结果170例患儿均治愈,加压冲洗14例(8.23%);泪道探通156例(91.76%),1次探通132例(77.64%),2次探通11例(6.47%),3次探通13例(7.64%)。结论采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和泪道探通综合治疗婴儿泪囊炎患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任本芬  胡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86-2187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98例(234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加压泪道冲洗、探通注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患儿治愈率。结果新生儿泪囊炎198例(234眼),加压冲洗治愈率为4.27%(10/234)。用5号冲洗式泪道探针经下泪小管进行,一次性探通注药治愈率84.19%(197/234),2次以上探通注药治愈率为8.12%(19/234),总治愈率为92.31%(216/234),其中172例3-6月龄患儿治愈率达98.26%(169/172)。结论在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方法中,泪道加压冲洗术及泪道探通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方法,3-6月龄为最佳探通年龄。  相似文献   

11.
泪管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王鸿静  濮清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38-1739
目的 寻找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可以接受泪管探通治疗的最早或最佳时间,以期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段接受探通治疗后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疗效.结果 探通术后所有患儿都有效,症状消失的有47眼,明显好转仅需单纯冲洗的有26眼;需要冲洗探针再次冲洗和或扩张巩固的有33眼,且多见于病程4~6个月以上的患儿.3 d以内探通治疗组一次有效23/34(67.7%),优于4 d以上组的一次有效24/72(33.3%);10 d以内探通治疗一次有效35/53(66.0%)则优于11 d以上组的12/53(22.6%).结论 手法按压和单纯冲洗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视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泪管探通治疗的时间可以提前到患儿出生后10 d以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造成的新生儿泪囊炎效果。方法采用自制带连接管的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结果本组治疗对象87例(102眼),经局部按摩、局部用药1~2周,症状无好转者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总治愈率98.03%。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病例。结论新生儿泪囊炎多为出生时鼻泪管下端膜性阻塞,泪液储留在泪囊内,细菌繁殖而形成,严重者可引起多种眼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自制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对组织创伤小,探通成功率高,费用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管内注射典舒眼膏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另一组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管内注射典舒眼膏治疗,对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组治疗23眼,有效15眼(56.52%),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管内注射典舒眼膏组53眼,有效41眼(81.13%)。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管内注射典舒眼膏组与单纯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管内注射典舒眼膏组相对于单纯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组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更加稳定,手术成功率更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鼻内镜下手术对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探通3次无效的鼻泪管阻塞患者35例40眼为A组,施行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不能探通者19例20眼为B组,施行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5%,B组有效率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按鼻泪管阻塞程度的不同在鼻内镜下分别采用鼻泪管逆行置管术和泪囊鼻腔造口术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张晓莉  于泓  韩冬梅  杨瑞民  戚伟 《安徽医药》2021,25(8):1663-1666
目的 探讨泪道U形置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泪道阻塞病人80例(10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泪道U形置管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泪道U形置管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率.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泪液分泌量治疗前[(14.4±2.7)mm/5min比(15.0±2.4)mm/5min]、治疗1个月后[(19.2±3.1)mm/5min比(20.0±3.5)mm/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联合组的泪液分泌量低于对照组[(11.3±2.7)mm/5min比(13.2±2.5)mm/5min,P<0.05],两组拔管后的泪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拔管后,两组不同时间点之间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痊愈率76.92%、好转率23.08%,对照组痊愈率53.85%、好转率44.23%、无效率1.92%,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并发症率3.85%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 泪道U形置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优于单用泪道U形置管,且具有降低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泪囊内注眼药膏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06例(340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阻塞患者先用泪道探针将阻塞的泪道探通,然后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配制的混合液冲洗泪道,最后将四环素可的松眼膏适量注入泪囊内。结果 340眼经1个疗程治疗,无溢泪,298眼治愈占87.6%。结论眼药膏泪囊注入法用于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非手术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出生后24h内的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对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及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4.31±1.58)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26.62±11.68)μmol/L;对照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2.15±1.06)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17.43±3.45)μmol/L,两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与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并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值,说明清洁灌肠疗法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用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建放  张伟军  黄福民 《中国药房》2005,16(21):1649-1650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用药指征,规范用药行为。方法:86例经细菌病原学诊断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除25例 细菌性痢疾有抗菌药物治疗指征外,其余61例普通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病原清除剂(蒙脱石)治疗组33例,抗菌药物对照组 28例,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9%(P>0.05),前3d止泻率分别为94%、71%(P<0.05),平均 止泻时间分别为(2±0.79)d、(3.07±1.15)d(P<0.01)。结论:抗菌药物仅适用于霍乱、细菌性痢疾和各种细菌性重症腹泻,蒙脱石治疗 普通感染性腹泻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