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ICU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安全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指导管道安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管道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2/25),低于对照组患者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0%(24/25),对照组为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ICU患者管道护理缺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住院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2017年1—12月) 3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2018年1—12月)的2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管道护理缺陷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道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的工作质量,降低管道护理缺陷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6)。其中对照组患者共置管95次,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共置管117次,给予PDCA的循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7%;留置导管时间为(14.51±1.5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27±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1h、拔管前、拔管后1h SDS、SAS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置管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延长留置导管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ICU留置导管的6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查找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因,制定整改措施,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ICU留置导管的患者724例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数。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导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PDCA循环模式管理下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能明显改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基于PDCA循环策略的专科护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实施基于PDCA策略的专科护理前的25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实施基于PDCA策略的专科护理后的25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DCA循环策略的专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ICU患者按随机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予以ICU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入ICU第3日、第7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CU护理单元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59-1360
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静脉留置针的90例肺炎患儿。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45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达96%,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92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造影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0,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异常率、血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0.012,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异常率、血压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4.34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84%)高于对照组(55.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93,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兴城温泉疗养因子改善军队特勤疗养员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某院收治的军队特勤高血压疗养员6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温泉疗养因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1.18%)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0.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0 8)。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干预后总有效率(76.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39 9)。结论采用温泉水浴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生活作息、严格服药、出院复诊随访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支持护理后,2组患者脑卒中病情均有所改善,实验组临床研究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为95.3%,对照组为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品管圈活动联合PDCA循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肿瘤外科收治的78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品管圈活动联合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联合PDCA循环模式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 PDCA 循环的过渡期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转普通病房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经 ICU 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PDCA 循环管理的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 ICU 率、医院感染率、住院时间、抑郁量表(SDS)评分和焦虑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SDS 评分、SAS 评分、重返 ICU 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 ICU 转普通病房病人临床预后。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过渡期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143-2144
研究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外科整体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选取接受外科干预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以SAS、SDS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为标准对护理效果予以评析。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5.4%显著更高(P0.05)。对重度颅脑外伤行外科干预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预防ICU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ICU中600例行床边局麻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常规PICC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受PDCA管理下PICC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PICC护理缺陷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为2.33%,对照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可以降低ICU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缺陷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PDCA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妊娠结局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两组产妇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入院时(P0.01),出院时研究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能有效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率,减少出血量,并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改善留置T管引流病人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管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病人术后当天、拔管前的焦虑评分,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病人拔管前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拔管前焦虑评分均低于术后当天(P0.05),观察组拔管前焦虑评分为39.84分±6.76分,低于对照组的44.58分±7.91分(t=3.872,P0.05);观察组留置T管护理满意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4.810,P0.05)。[结论]对留置T管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能够更好地降低病人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手术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采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缩短准备时间、接送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可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