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13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渐进式康复护理。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其对促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胸闷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2-973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心脏康复效果。护理干预半年后,试验组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胸闷发作频率、运动耐受强度、射血分数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提升心脏血管功能,改善症状,达到了良好的心脏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观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2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6 MWT、LVEF、SBP和DBP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护理后,研究组在上述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心脏康复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渐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能有效调节其情绪状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87-2388
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6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情况及主要不良血管事件进行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出(P<0.05),主要不良血管事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护理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介入,不仅能促进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增强,同时有利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减少,对患者健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运动处方的护理效果.方法 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PCI术后按照运动处方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活动情况及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增加,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早期体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延续性运动康复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6个月,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运动康复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项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与ADL的提高比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氧脉搏、峰值功率、无氧代谢阈值指标值高于对照组,B型利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医院行脑卒中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状况。结果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及肢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和营养干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优良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36-1337
目的探究采取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根治术实现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促进生命质量提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循证护理的48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2组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康复情况。结果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腰背酸痛、尿潴留、腹胀便秘以及失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康复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早期活动能力以及心理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本院78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半年之后对2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护理前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3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配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9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DOPT模式进行康复指导。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知识、锻炼依从性和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指导能够帮助脑出血患者更好地掌握康复锻炼知识,提高锻炼依从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理指标、运动耐受力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如皋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5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措施。于护理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运动耐受力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理指标(血压、血脂及心脏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每次不间断爬楼梯可达(73.12&#177;5.29)级,对照组为(52.76&#177;5.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每月胸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胸闷发作次数为(3.42&#177;0.93)次/月,对照组为(10.46&#177;1.84)次/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渐进性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疾病预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运动耐受力,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9例,接受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运动耐力、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采取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升运动耐力,有助于心功能改善,心血管不良事件更少,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心功能、术后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问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PCI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康复训练的认知能力,改善不良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提升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03至2018/09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观察手术康复情况、功能康复情况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康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功能康复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