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分析显色培养检测B族链球菌(GBS)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GBS感染对妊娠期妇女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住院分娩并行显色培养法检测GBS的16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显色培养法检测GBS水平,并依照GBS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GBS感染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关系,并且计算GBS感染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GBS阳性组孕产妇年龄、孕周及产次与GBS阴性组孕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感染是导致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使用GBS感染预测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感染具有较高特异度,且预测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感染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色培养可有效检测GBS,并且GBS感染是导致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1-3542
目的探讨PCT和CRP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早期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4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组成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新生儿50例形成对照组。病例组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吸入性肺炎组162例和感染性肺炎组285例;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照病原体类型进一步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48例、病毒性肺炎组87例和非典型性肺炎50例。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的分组模式下,各亚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WBC水平,通过ROC分析评价PCT和CRP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效能。结果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早期新生儿(89.51%),感染性肺炎多发生于晚期新生儿(88.4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组PCT、CRP水平均高于吸入性肺炎组新生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病原体分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病原体组与对照组患儿PCT与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WBC水平偏高(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RP检测灵敏度较高(84.56%),检验效能较好,AUC达到0.87。结论血清CRP和PCT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其中CRP检验效能更佳,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原体区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娟  马进  田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6):1021-1024+1029
目的 探讨血常规、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继发NEC分为NEC组(n=12)和非NEC组(n=88)。收集两组患儿及孕母围生期的临床资料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D-D及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常规、D-D及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预测价值。结果NEC组和非NEC组患儿的胎龄、喂养方式、脐静脉置管、WBC、MPV、D-D及PCT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9、5.114、5.634、5.357、4.951,χ2=7.181、13.145、4.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喂养方式、MPV、WBC、D-D及PCT均是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有关(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75例,其中重症感染患儿34例(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患儿41例(局部感染组),同时选取4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非感染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患儿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7);局部感染组患儿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7);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患儿治疗后PCT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重症感染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PCT截断值为1.37g/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0%和100.00%;CRP截断值为7.79mg/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0%和97.50%;PCT和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7%和97.50%。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凝血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4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143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8例)和死亡组(55例)。检测患者进入ICU接受抗凝治疗前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2组的凝血标志物水平,分析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凝血标志物水平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血浆TM、t-PAIC、FDP、D-D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FDP、t-PAIC是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显示,TM、FDP、D-D、t-PAIC水平增高时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血浆TM、t-PAIC、FDP、D-D水平与其预后及生存率密切相关,对ICU患者凝血标志物TM、t-PAIC、FDP,D-D水平进行持续监测,不仅对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可协助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儿科住院并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116例作为真菌组,另选细菌性肺炎患儿102例、体检健康儿童105例分别作为细菌组和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BP、SAA水平,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按照预后不同将真菌感染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BP、SAA水平对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真菌组、细菌组患儿血清PCT、HBP、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真菌组患儿血清PCT、HBP、SAA水平低于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患儿中生存组85例,死亡组31例。死亡组患儿血清PCT、HBP、SAA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CT、高HBP、高SAA水平,以及肠外静脉营养、使用免疫抑制剂、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低是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血清PCT、HBP、SAA水平预测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810、0.765、0.786,PCT、HBP、SAA 3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08,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患儿血清PCT、HBP、SAA水平偏高,且对患儿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2例诊断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纳入感染组,同期348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CRP、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PCT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1,P0.05)。感染组CR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4,P0.05)。结论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中检测PCT水平临床意义优于检测CRP。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临床特征,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诊断参考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共16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GBS阳性的患儿纳入GBS组(n=48),而GBS阴性的患儿纳入非GBS组(n=119)。收集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分娩前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同时,检测新生儿的血清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IL-6对GBS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GBS组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并发症、喂养不耐受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回顾产妇分娩情况,GBS组胎膜早破18 h和前一胎感染GB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GBS组新生儿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血清IL-6的表达阈值设定为64.599ng/L,其对GBS诊断的特异度为0.639,灵敏度为0.667,曲线下面积为0.691。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对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较多,IL-6对鉴别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是否GBS感染具有中等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乳酸脱氢酶(LDH)在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4例GBS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分为GBS感染组103例和败血症组10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LDH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LDH对新生儿GBS感染败血症的预测价值;分析新生儿GBS感染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GBS感染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L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GBS感染组,LDH水平高于GBS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GBS感染败血症患儿血清25-(OH)D、LDH水平呈负相关(P<0.05); 25-(OH)D、LDH联合预估新生儿GBS感染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25-(OH)D、LDH单独预估(P<0.05)。血清25-(OH)D、LDH是影响新生儿G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的13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72例、非细菌感染组65例;同期出生的63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WBC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CT对细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RP与WBC;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 PCT较CRP和WBC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在学龄前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对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12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和病毒感染组(6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将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SAA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PCT和SA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PCT和SA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菌感染组PCT和SAA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5.0%,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低于SAA,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AA,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感染组PCT和SAA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 PCT和SAA检测有助于学龄前儿童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并指导合理用药,其中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效率要优于SAA。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markers of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s and children, comparing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BP) with procalcitonin (PCT), interleukin-6 (IL-6),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Design and setting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the level III multidisciplinary neonatal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atients Sixty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suspected infection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SIRS/sepsis (n=33) and SIRS/no sepsis (n=27). We included 29 neonates aged less than 48 h (neonates <48 h), 12 neonates older than 48 h (neonates >48 h), and 19 children. Median disease severity was high in neonates aged under 48 h and moderate in neonates aged over 48 h and children.Interventions Serum LBP, PCT, IL-6, and CRP were measured on two consecutive days.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U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redictive values were evaluated.Results Serum LBP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SIRS/sepsis than in patients with SIRS/no sepsis. AUC for LBP on the first day of suspected infection was 0.89 in the younger neonates, 0.93 in the older neonates, and 0.91 in children.Conclusions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s aged under 48 h LBP on the first day of suspected infection is a better marker of sepsis than IL-6 and PCT, and is similar to CRP.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s aged over 48 h and children LBP is a better marker than IL-6 and CRP, and is similar to P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PCT进行检查。结果治疗前随着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程度加重,PCT水平增高越明显。治疗后1周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Wagner 3~5级患者PCT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判断重症糖尿病足患者转归的敏感指标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患者血清中脑利钠肽N端前体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变化,探讨hs-CRP、NT-proBNP和PCT联合检测在AECB的诊疗价值。方法检测94例急性发作期患者AECB及治疗后缓解期的血清hs-CRP、NT-proBNP、PCT浓度变化情况,以及对照组血清hs-CRP、NT-proBNP、PCT浓度。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各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血清PCT、NT-proBNP、hs-CRP浓度比较,除缓解期轻度组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B与缓解期血清中PCT、NT-proBNP、hs-CRP浓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B的轻度、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缓解期的轻度、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B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PCT水平彼此呈正相关,且与AECB患者病情明显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NT-proBNP、PCT水平对AECB无诊断意义。结论血清hs-CRP、NT-proBNP、PCT检测是判断AECB患者感染和严重程度的较好实验室指标,同时也为AECB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输血相关因素对危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50例输血治疗危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患者分为A组(输血量>2000 m L )、B组(输血量≤2000 m L ),分析两组输血量、年龄及性别对死亡率、感染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A 组:死亡率为26.92%,感染率为80.77%;B组:死亡率为4.17%,感染率为58.33%,死亡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对感染率和死亡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危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增加输血量会提高死亡率,大量输血可能是危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55例血液病患者和51例非血液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血液病感染组(39例)、血液病非感染组(16例)、非血液病感染组(36例)、非血液病非感染组(1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显著高于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显著高于非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为0.727~0.998,灵敏度为0.973,特异度为0.947;非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为0.853~0.984,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863。恶性与非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能够作为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对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液培养阳性患者(血培养阳性组)与5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阴性组)WBC、PCT和CRP测定结果,比较两组及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3项指标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作用大小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579、0.746和0.62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仅PCT对预测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者联合预测诊断的阳性率为71.4%。结论三者均可作为BSI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较WBC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8):2622-2625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根据BPD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BPD的发生率为17.5%,BPD组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均低于非BPD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母亲妊娠高血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痰培养阳性、肺出血、呼吸暂停、呼吸衰竭及败血症的发生率,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氧疗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474,P=0.004)、NRDS(OR=5.942,P=0.04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痰培养阳性次数与BPD严重程度正相关(r=0.423,P0.01)。BPD组与非BPD组比较,累计用氧时间及累计机械通气时间在第1周、前2周、前3周、前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BPD组与中重度BPD组比较,累计机械通气时间在上述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D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常见并发症,常发生于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低胎龄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严重程度与发生BPD的严重程度相关;BPD组患儿在生后前几周即表现为氧依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肺炎中的价值。方法将肺炎患者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49例)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46例),并设对照组(40例),检测3组ET、PCT和CRP值,将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分析3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ET水平和阳性率最高,其次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和对照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大于对照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和阳性率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大于对照组。ET和PCT、CRP均无相关关系(P0.05),PCT和CR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感染患者时,肺炎患者体内的PCT和CRP的表达差异不大,但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体内的ET水平更高。ET比PCT和CRP在鉴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性肺炎时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