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02例冠心苏合丸相关性肾损害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心苏合丸引起肾损害的不良反应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研究102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引起相关性肾损害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ADR表现、服药情况、治疗方法等。结果:102例患者中,女性76例,占74.51%;平均年龄为(66.42±10.31)岁;平均服用药物时间为(8.45±7.55)年;服用1~9年出现ADR的患者占61.76%;102例ADR程度分级均为严重,临床表现均不典型,病情呈隐匿性进展,均伴有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67例肾图检查均出现双侧肾功能中重度受损;98例B超双肾体积缩小,严重受损,且大小不对称,结构不清呈弥漫性改变;25例肾脏病理活检以中重度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为主。结论: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与服用冠心苏合丸的时间长短、服用剂量不平行,个体差异较大;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对出现贫血、肾功能损害及肾脏大小改变的患者应追问其服药史,以求尽快确诊救治。  相似文献   

2.
冠心苏合丸致肾脏损害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1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服药情况、病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11例中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4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药时间2~120个月,平均(87.8±58.6)个月;总用药量150~8760粒,平均(6084.6±1221.0)粒;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时间为4~216个月,平均(41.1±36.6)个月。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多尿或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量均低于1.0g/24h。有7例发现时已进入慢性肾病4~5期,4例为慢性肾病3期。结论:冠心苏合丸可导致肾脏损害,可能与其组方中所含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依那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尿蛋白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 42例伴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42例患者中 ,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1~68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1例 ,糖尿病肾病 7例 ,高血压肾损害 6例、肾病综合征 4例 ,慢性肾盂肾炎 2例 ,狼疮性肾炎 2例。所有病人均伴有高血压、蛋白尿、不同程度贫血及消化道症状 ,血肌酐 (Scr)大于 13 3 μmol/L ,但不超过2 65 μmol/L。1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非透析治疗 ,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肾性高血压是肾病病人的常见合并症 ,高血压又是引起肾病病人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降低血压并控制在理想的目标值以内 ,从而保护肾功能 ,延缓肾替代治疗时间是每一位肾科医生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选用氨氯地平 (络活喜 )治疗肾性高血压 46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 46例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 ,诊断符合钱桐荪主编《肾脏病学》肾实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 2 7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4 5± 1 4 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2 4例 ,糖尿病肾病 1 1例 ,…  相似文献   

5.
范立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15-1116
高血糖是导致肾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将本院近几年来的糖尿病患者中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4例糖尿病肾病中,男45例,女29例,均符合下列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蛋白尿;(3)肾功能异常;(4)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肾损害。2临床分析对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病程:<5年11例(14.8%),5~10年26例(35.1%),10~15年17例(22.9%),>16年20例(27.0%)。(2)糖尿病与血糖、血压的关系:本组患者均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空腹血糖在11.4mmol/L以上。此外,74例中有高血压53例,占71…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凯 《淮海医药》2005,23(1):9-11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肾功能减退、尿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病理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结论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肾损害,可致马兜铃酸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7.
LP(a)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变化,分析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氟伐他汀对LP(a)的影响及防治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2例不同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测定其血清中TG、TC、HDL-C、VLD-C,LP(a)的水平及Scr、UAER。分析血清Lp(a)质量浓度变化与DN进展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氟伐他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治疗后上述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LP(a)随肾功能的减退呈升高趋势,两者呈正相关(P〈0.05),而血糖与肾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氟伐他丁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LP(a)水平而对血糖水平无影响。结论: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有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预测因素,氟伐他丁能下调LP(a)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1例糖尿病肾病进行了服药前后的尿蛋白、肾功能、胰岛素放免试验及血压变化,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选择住院病人,全部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共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者4例。  相似文献   

9.
对593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高血压总发生率为31.87%.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为7.67%,2型糖尿病患者为34.2%,其发生率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状态相关;尿蛋白的排泄量、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血脂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降糖降压治疗后,血压的降低与尿蛋白的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葛秀兰  黄振国 《河北医药》1993,15(4):219-220
本文对25例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血压患者,用巯甲丙脯酸(CPT)和654-2联合用药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25例糖尿病患者,男9例、女16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19例,年龄25~63岁(平均52岁),糖尿病病史6个月~18年。 1.1 临床裘现:25例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BUN)7.8~33.75mmol/L,肌酐140~264μmo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16例确诊为糖尿病且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临床表现:青年群体(3例)肾病综合征1例,慢性肾炎综合征2例;中年群体(9例)中慢性肾衰竭1例,急性肾衰竭1例,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肾炎综合征4例,隐匿性肾炎1例;老年患者(4例)中慢性肾衰竭2例,肾病综合征2例,其中以慢性肾炎综合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衰竭(P<0.05);病理:青年及中年NDRD患者较老年患者更易患IgA肾病(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NDRD的青年患者表现多为慢性肾炎,中年患者病情复杂,老年患者主要为慢性肾衰竭及肾病综合征。青年及中年患者病理类型多为IgA肾病,老年多为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误诊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鉴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减少青光眼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误诊收入内科治疗8例9眼。结果青光眼误诊的原因:青光眼症状易与全身疾病相混淆;询问病史及检查不细致;科室间争收患者。结论增强责任感,全面了解病史,深入细致地进行全身检查能有效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漏、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山东省枣庄枣矿集团中心医院29例老年人肺栓塞的病史、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和合并的疾病。结果29例肺栓塞中均有不同性质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有9例误诊,早期误诊率达31%,3例为漏诊,漏诊率为10.3%,死亡13例,死亡率达44.8%,15例好转,无变化1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征性,极易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青年人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90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的不同.结果 老年组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的比例分别为31.1%和24.4%,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6.7%和4.4%;中青年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狼疮肾炎的比例分别为37.8%、15.6%和20.0%,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17.8%、8.9%和2.2%(均P<0.05).老年组感染及肾毒性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8.9%和22.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1.1%和6.7%;中青年组恶性高血压及原发病恶化的比例分别为22.2%和26.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4.4%和4.4%(均P<0.05).中青年组治疗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老年组的71.1%(x2=6.846,P<0.05).结论 老年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本院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本院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4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及转归。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5.62±14.30)岁,男女之比为1.83∶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8.5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15.20%;高血压肾损害,占11.27%,多囊肾肾病占5.88%。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04例,其中56.86%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2例(0.98%)已行肾脏移植,30例(14.71%)转至外院治疗,2例(0.98%)改为腹膜透析,13例(6.37%)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1例(20.10%)患者死亡。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再次为高血压肾损害。随着透析龄延长,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92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其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结果 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53.8±15.5)岁.其中,男325例,女167例,男女之比为1.95:1;高中以下学历占89.2% ,主要体力劳动者占66.5% ;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2% ,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21.5% ,高血压肾病占13.7Z,多囊肾占3.3% .结论 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为中、老年男性患者,其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处于笫二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肾病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同时分析其病理分型及临床资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212例老年肾病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患者中,经肾穿刺病理证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54例(72.6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58例(27.36%).8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其中4例病理表现为继发性新月体型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42.86%),其次是IgA肾病(25.32%);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 (37.93%,包括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其次是乙肝相关性肾病(13.79%).全部患者均取到肾小球,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到的主要并发症是肾周血肿52例、腰痛61例和肉眼血尿5例.肾周血肿主要是小血肿,主要发生在24h内,肉眼血尿主要发生在8h内. 结论 老年肾病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少,风险小,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共4周;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志强  王兴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69-1770
目的 探讨肺部韦格纳肉芽的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肺部韦格纳肉芽肿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或增强检查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图像表现以及误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双侧肺损害9例,单侧肺损害2例.主要影像特征包括:多发结节影8例,不规则片状实变阴影4例,楔形病灶3例,空洞6例.共有8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为72.72%(8/11),其中2例误诊为原发性肺癌,3例误诊为转移性肺癌,3例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CT表现对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