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馨静脉穿刺法减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进行200次静脉穿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简称一般法),观察组采用温馨静脉穿刺法(简称温馨法),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疼痛反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人的满意度差异及穿刺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温馨静脉穿刺法对患者减轻穿刺疼痛明显低于一般穿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疼痛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系统性硬化症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输液治疗日期为单数者为对照组,日期为双数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9例和24例,观察组总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静脉穿刺法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3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组接受静脉穿刺,A组采用不用止血带快速穿刺法,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的程度.结果 不用止血带实施的快速静脉穿刺与常规穿刺相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取不用止血带快速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370例患者随机分战A、B组接受静脉穿刺,A组采用不用止血带快速穿刺法,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的程度。结果不用止血带实施的快速静脉穿刺与常规穿刺相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取不用止血带快速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一次成功率和疼痛情况。方法:将150例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手法A组和手法B组,每组75例。手法A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手法B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法。结果:两组在疼痛程度,穿刺一次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B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手法A组,且疼痛程度低于手法A组。结论:改进的静脉穿刺法可有效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并减少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6.
金丽顺 《吉林医学》2008,29(14):1152-1153
目的:通过观察手背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穿刺成功率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方法穿刺,改进法组用改进法穿刺。结果:改进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手背静脉穿刺改进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瘦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因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0月,对40例消瘦老年患者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传统绷紧皮肤方式,三段式进针法;观察组采用患者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自感疼痛。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自感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辅助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6例输液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124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1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患儿依从性、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及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效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降低患儿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适用于儿科病房、门急诊输液室等静脉穿刺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4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法)、进针角度为20°角穿刺,观察组采用新穿刺法(非握拳法)、进针角度为35~45°角直刺血管穿刺,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非握拳方法35~45.角直刺血管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80例骨科患者每例观察2次,自身对照,共穿刺160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方法进行,每次操作均由3年以上护龄护士进行,并评价疼痛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0-1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2.5%,2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8.8%,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2%,效果明显,P<0.05.结论 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穿刺方法能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韦桂莲  莫玉珍  邱妮 《右江医学》2012,40(2):223-224
目的比较不同进针角度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抽血化验240例病人进行分组,将单日采血者设为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进针法,双日采血者设为观察组(120例),采用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进针法。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血管法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儿静脉采血时应用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静脉采血的患儿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以综合性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LACC、WongBaker评分、首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疼痛,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成功率,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3.
戚登洪 《吉林医学》2014,(12):2656-2656
目的:探析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综合性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20例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的儿童,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综合护理,对照组进行输液常规操作及护理方式,应用Wong-Baker笑脸及FLACC量表进行评估静脉穿刺中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评估两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Wong-Baker笑脸及FLACC量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静脉输液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小儿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提高输液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行静脉穿刺时患者采用松拳法和握拳法对疼痛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神志清楚,愿意配合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日,选择患者第一次静脉输液作为观察时间点,分别以松拳法和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穿刺成功率。结果:与握拳法相比,采用松拳法进行静脉穿刺,其疼痛程度减轻及穿刺成功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时采用松拳法可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横向触摸法和纵向触摸法对准确寻找静脉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500例成年和500例少儿共1000例门诊注射患者,把成年患者和少儿患者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观察组采用横向触摸法,对照组采用纵向触摸法,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少儿患者,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横向触摸法能准确寻找穿刺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1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321例)和对照组(1289例),分别应用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和传统穿刺手法,比较两组输液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05%和84.64%,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54.43±10.92)s和(86.45±14.94)s,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97%和17.14%,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适用于医院病房、门急诊输液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的静脉穿刺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方法将3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64例,观察组留置针角度采用快速垂直进针法,对照组采用与皮肤成15-30o对准血管缓慢进针法,分别进行疼痛和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和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垂直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既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统式静脉穿刺和改良式静脉穿刺的优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门诊输液患者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1例和对照组2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式静脉穿刺。结果:改良式静脉穿刺成功率92.03%,明显高于传统式静脉穿刺成功率82.33%(P<0.005)。结论:改良式静脉穿刺法缩短穿刺时间,疼痛减轻,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300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桂莲  黄萍  温新兰  熊晖云 《中外医疗》2010,29(29):154-154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进针角度方法对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疼痛感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神志清楚的老年住院患者3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前1d用常规法穿刺,后1d采用改良法穿刺。比较2种穿刺方法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手臂自然下垂法及握拳法两种静脉充盈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手臂下垂法优于握拳法。采取较大的进针角度,静脉穿刺疼痛感减轻,成功率越高。结论改良组静脉穿刺法能增加静脉充盈度,以利于穿刺成功率。且以50°角进针较传统20°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疼痛轻,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