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以内,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肠外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42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9%,其中2例肠管间团状粘连或板块状粘连,1例术中分破肠壁,1例肠管形成内疝致肠绞窄坏死。手术时间(76.4±23.7)min,术后5~8 d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均无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9~1997年先后行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我们体会如下。1适应证注意事项1.1既往做过肠粘连分解术或反复发作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者。1.2广泛或部分肠粘连分离后出现大面积肠浆膜损伤而又无法修补或不适合肠切除者。1.3腹腔弥漫性炎症和腹部损伤造成大面积肠壁严重损伤病人。1.4多处粘连分离后考虑术后复发可能性较大者。2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小心剥离粘连的肠管后按腹腔的容积排列肠袢的长度。2.2小肠排列时空肠起始部及回肠末端均应留5cm游离的肠祥以利回旋,但不宜过长,以免扭转。2.3…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先天性短段巨结肠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以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合并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一种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本病特点是受累肠段远端肌间神经细胞缺如,使肠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变窄,丧失蠕动能力,粪便不能自行排出;近端肠段扩张,继发性代偿扩张肥厚。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2000~1/5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采用扶正理气,通里攻下法并结合外引流及抗菌素,治疗胃肠道外瘘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5例中,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55岁,外瘘分别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的5~15天。5例共有肠壁瘘口6个,其中4个为管状瘘,2个为唇状瘘。4例为高位瘘,1例为低位洄肠瘘。肠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腹部手术后所出现的肠梗阻 ,多以再次手术探查为主 ,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其中有另一类肠梗阻是手术无法满意分离的 ,该类梗阻的肠管粘连致密 ,融结成团 ,肠管肥厚 ,呈炎性水肿的表现 ,其特征主要以炎性、水肿、粘连为主。自 1 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类肠梗阻 38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女性 1 7例 ,男性2 1例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1 7岁 ;有 1 1例为腹部外伤致腹腔脏器广泛挫伤、穿孔而急诊行修补术 ,分别于术后第 7天~ 8天出现梗阻症状 ,7例为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是在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临床上肠梗阻分为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但在外科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以机械性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临床上有腹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或胃内容物,术后患者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有时可见肠型,患者腹部有压痛,甚至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腹部叩诊鼓音,听诊可听到高调亢进肠鸣音;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气液平面。西医治疗肠梗阻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方法有胃肠减压、灌肠、肠外营养支持等。肠梗阻在中医中属于"肠结"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的同时,加以中药攻下通里,针灸活血行气,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二次手术形成再次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1 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1.1 过去因手术或其它原因已有肠粘连 :如又施行腹部手术 ,麻醉和手术导致肠蠕动消失与紊乱 ,原粘连部肠曲发生梗阻。我们曾收治过 7例。1.2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一种情况是病人有较严重的腹膜炎 ,手术后有肠麻痹 ,随之肠袢相互粘着。如坏疽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的病人 ,炎症粘连也以右下腹为甚 ,而位于右下腹的下段回肠 ,肠腔较细小 ,纠搭成角 ,粘连成团后均较上腹部手术更易引起梗阻。另一种情况是手术中肠管有较长时间的暴露 ,操作时肠曲有较多的翻动与骚扰。如右半结肠癌根治等手术 ,肠管的炎性渗出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观察有肠道痉挛表现的便秘患者肠道神经丛及其组成成分有无异常改变,研究便秘患者结肠痉挛与肠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集手术患者乙状结肠与横结肠肠壁组织,以有肠管痉挛表现者19例作为实验组,无肠管痉挛表现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NSE、S-100对肠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染色,计数肠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数,并观察其状态变化。结果 NSE、S-100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痉挛段肠管黏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均有下降(P均0.05),神经丛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横结肠段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痉挛段结肠神经纤维紊乱增生,神经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结论便秘患者结肠痉挛与肠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细胞数量、成熟程度改变有关,肠壁中增生紊乱的神经纤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患者痉挛段肠管病理表现与巨结肠类缘病类似,患者无结肠扩张,可能与患者病变程度轻,近端结肠处于代偿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病人死亡[1],是临床治疗、护理的难题.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种消化道瘘患者13例,采用双腔负压管冲洗吸引引流、有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瘘口精心护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5岁;其中外伤性升结肠坏死升结肠瘘3例,肝癌姑息介入治疗异位栓塞、十二指肠球部坏死瘘1例,肠系膜损伤空肠瘘4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回肠瘘2例,坏疽性胆囊炎术后胃大弯瘘1例,胃后壁溃疡慢性穿孔瘘2例.13例患者中肠造口3例,空肠营养管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治疗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段坏死回缩的效果。方法:综合治疗拖出式术后并发拖出肠段坏死或回缩5例。结果:4例治愈,1例行永久结肠造瘘。结论:拖出肠管坏死或回缩是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严重并发症,术中术后多因素综合处理可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十几年来,B型超声已应用于肠道病变的诊断,由于肠内气体严重防碍了对肠内进行超声检查,所以过去一段时间对肠内超声寥寥无几,应用生理盐水灌肠可以使肠管充盈扩张,并排除肠管内气体,从而形成良好声学界面,获得肠内各部位炎症和粘膜脱垂声像图。 140例经纤维结肠镜证实结肠炎病人中有21例合并肠粘膜脱垂占15%。我们做了生理盐水灌肠超声检查。此种方法能显示从直肠到回盲部的全部结肠轮廓。主要的声像图表现为肠壁增厚和脱垂的肠粘膜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影像学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35例患儿中,8例诊断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肠动力性梗阻、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管充气不均,部分肠管出现扩张、僵硬,间隙变宽、边缘模糊,腹脂线模糊不清,占全部患者的22.86%;典型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21例,影像学表现为肠壁积气征,肠管扩张、僵硬呈腊肠样,排列紊乱,占全部患者的60.00%;晚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影像学主要特征为广泛性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及气腹等,占全部患者的17.14%。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不明显,难以确诊,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对怀疑有该病表征者,应进行全面细致的X线检查,指导进行早期手术,以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手术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例手术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出不得半点差错,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时有造成医源性损伤的发生。从1982~1998年所遇46例肠损伤,均发生在手术过程中,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手术中误伤肠管,其发生于阑尾切除术12例、病修补术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3例、胃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1例、刮宫术4例、取环术3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16例。本组有43例在手术中及时发现,做了肠修补术42例,肠切除术1例。延误诊断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les 手术结肠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8 例结肠癌造瘘口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18 例患者并发症,2 例结肠造瘘口回缩腹腔,重新手术造瘘治愈;2 例造瘘口水肿,保守治疗后治愈;4 例造瘘口狭窄,2 例重新造瘘治愈,2 例经不断扩张造瘘口后保守治愈;2 例结肠脱出,切除脱出的肠管治愈;4 例造瘘肠管缺血坏死,经开腹手术重新造瘘治愈;1 例结肠造瘘口旁脓肿,经脓肿切开引流治愈;3 例造瘘口旁疝,开腹手术治愈.结论 重视预防,并发症就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79年12月~1984年10月,对25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用腹腔灌洗和中药通里攻下法预防肠粘连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0~54岁,其中由肠管破裂术后引起者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引起者3例,肠扭转术后引起者3例,肠套叠术后引起者1例,反复发生肠梗阻经剖腹探查为粘连性肠梗阻者2例,伤寒肠穿孔术后  相似文献   

17.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病程长 ,患者痛苦大 ,经济负担重 ,治疗棘手 ,预后较差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笔者观察总结了 11例肠外瘘患者的资料 ,现将其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患者中 4例出现肠外瘘并发症 ,其中水电解质紊乱 1例 ,腹腔脓肿感染 1例 ,瘘口周围皮肤糜烂 2例。2 常见并发症2 1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肠外瘘一旦发生 ,肠道正常功能即遭破坏 ,瘘位置越高 ,破坏越严重。严重的高位肠外瘘 1d丢失肠液可达 3 0 0 0~ 40 0 0mL ,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其中最容易发生失水、低钾、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足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因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该类病例20例(除1例中转手术外),运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回肠造口术的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37例行回肠造口术患者,分析其适应证和并发症,并总结回肠造口术的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结果:预防性回肠造口52例,发生吻合口瘘后治疗性回肠造口85例。发生并发症18例(13.1%):肠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肠管狭窄3例、肠管外翻脱出2例、肠造口旁疝1例、肠造口出血4例、转流不完全2例、造口旁皮肤溃烂3例与肠管回缩2例。结论:回肠造口术是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重要手段,预防和处理回肠造口的并发症极其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阑尾炎术后发生的肠外瘘多因阑尾根部处理不当所致,发生率低,而并发输卵管腹壁瘘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3岁,已婚,农民, 既往月经规律,16 3/28d.色暗红,量中等,无痛经,孕产,于妊娠20周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在当地医院以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