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频电刀组(n=56)和超声刀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应激反应、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小于高频电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超声刀组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均下降,且超声刀组高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8.9%(5/56),显著低于高频电刀组48.2%(2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选用超声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可较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使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钟辉  冯东亮  唐昊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296-129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3例,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组)治疗49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OPEN组)治疗5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LAP组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OPEN组,无瘤生存率也均优于OPEN组,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LAP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并发症发生率与OPEN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LAP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OPEN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徐琳  王峰  栾洋  潘争妍 《人民军医》2010,(7):490-490
目的:观察采用超声刀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癌根治术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超声刀,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4天总引流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4天总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超声刀有利于减轻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使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LC患者按奇、偶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A)组和高频电刀(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常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使用超声刀较电刀对机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若有条件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著  孙坚  毕胜  邓杰  曾文辉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38-1039
目的探讨超声刀痔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重度脱垂性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38例行超声刀痔切除术,40例行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坠肿、肛缘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超声刀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子宫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阴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经腹子宫切除(腹式组)92例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出血量少(P<0.05),术后用止痛药例数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早(P<0.01),住院时间短(P<0.01),而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王疏影  张颖 《西南军医》2013,(4):428-430
目的研究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因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TAM组68例,TVM组54例,LM组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时间LM组(107.1±32.5)min分别较TAM组(75.5±26.3)min、TVM组(80.6±29.7)min明显延长(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TAM组(210±46)m1分别高于TVM组的(184±50)ml和LM组的(192±48)m(l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TVM组(8.6±3.9)g/l低于TAM组(14.7±4.2)g/l和LM组(11.1±2.7)g/(l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TVM组(24.8±7.6)h少于TAM组(33.9±10.2)h和LM组(28.1±8.4)h(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率TAM组(55.8%)高于TVM组(18.5%)、LM组(25%)(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TAM组(8.1±3.7)d与TVM组(5.0±2.8)d、LM组(5.3±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TVM和LM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但TVM手术花费相对较少,LM术式对手术操作者和器械要求较高,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要求来决定手术方式,从而获得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后应用高压氧(HBO)治疗对胃癌患者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8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后行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6天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6天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术前1 d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第6天,2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1 d明显下降,CD8+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术后第6天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采用HBO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术后胃肠激素的分泌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InterTan)与动力髋螺钉(DHS)髓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nterTan组(n=33)与DHS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周的股骨头旋转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InterTa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患肢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固定术与DHS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利于其早期下床活动。与DHS固定术比较,InterTan固定系统设计更优,可减少固定钉滑脱量,控制股骨头旋转,避免固定钉切出,促进临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左半结肠癌实施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总长度、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治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胃上部癌患者87例,其中近端胃切除术23例,全胃切除术37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27例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影响生活及进食者近切组与其他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1个月较术前体重下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大并发症:近切组2例,全切组2例,腔镜组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全胃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于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二级前哨淋巴结技术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D2胃癌根治术,试验组应用二级前哨淋巴结(secondany sentinel lymph node,SSLN)技术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清除淋巴结数量,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和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随访了解其无瘤生存与存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清除淋巴结数量显著较多(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试验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38.46%(P<0.05);试验组无瘤生存率为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8%(P<0.05),存活率为92.11%,略高于对照组的8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LN同期行D2胃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远期生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孔64例)及对照组(三孔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数、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数8例,高于对照组3例(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8.2 d、疼痛评分1.5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8 d均低于对照组(10.3 d、3.3分及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三孔胸腔镜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建议初学者先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手术,逐渐减少切口,直至单孔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14.
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 5 2例随机分为二组 :一组 (2 5例)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 ,另一组 (2 7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纤维蛋白胶。通过观察术后第 1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情况来确定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有效性。结果 应用纤维蛋白胶组的术后第 1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使用纤维蛋白胶胶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 ,促进皮瓣和胸壁的愈合 ,减少皮瓣下积液 ,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刘烺飚  牛磊  尹杰  蔡军  韩承新 《武警医学》2021,32(11):950-9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至2018-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分为围术期留置鼻胃管组(对照组)和未留置鼻胃管组(观察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监测指标,检测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首次肠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长于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Hb水平和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5 d的Hb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疼痛与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未留置胃管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低渗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低渗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低渗温热灌注化疗的37例胃癌患者(灌注化疗组)与未行此方法的31例患者(对照组)的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并发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化疗组的术后复发率(18.91%)显著低于对照组(51.61%),复发时间亦显著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灌注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 8.5 6%,7 6.8 5%和5 2.3 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 0.2 1%,5 7.9 2%和2 1.2 2%,两组比较3,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 5)。结论一次性术中腹腔内低渗温热灌注化疗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操作简便、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 FTS)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05至 2018-03收治的7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护理,研究组给予FTS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与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入睡困难人数及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护理应用于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并计算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后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与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降兴 《临床军医杂志》2013,(2):151-152,15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EN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胃癌手术患者早期的EN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对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是胃癌术后可行的、安全的、理想的一种营养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